李淳风预言女皇登基,留下2023、2029的预测,为何只敢推算两千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2:19 2

摘要:说实话,关于天人之间有啥联系这事,就算是现在,偶尔也有人在朋友圈发点“今年运势”之类的消息。古人其实更迷这个。“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可不仅仅是随口说说,而是真的把风雨雷电、星象啥的看作跟人间命运紧密连着。你别小看这股劲头,董仲舒那会儿,把天人感应说拎出来后,一

说实话,关于天人之间有啥联系这事,就算是现在,偶尔也有人在朋友圈发点“今年运势”之类的消息。古人其实更迷这个。“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可不仅仅是随口说说,而是真的把风雨雷电、星象啥的看作跟人间命运紧密连着。你别小看这股劲头,董仲舒那会儿,把天人感应说拎出来后,一下就火遍了儒家圈子,后来不仅做文章,还直接影响了啥都能搭上关系,风水术也是从这土壤里冒出来的。总之,咱们国家的人,尤其过去,一直在琢磨怎么跟天对话。

要说这方面的高手,李淳风可算是一块金字招牌。他的名字,你可能在民间野史、预言里都听说过。不是浪得虚名——他真是在中国历史预言这一块上领了风骚。有人说他是“文化预言家”,其实要真说才华横溢,都觉得说得有点轻了。你看看那些流传下来的诗文、各种天象推算,李淳风跟哪一行都能搭得上边。要不是他,后面就连袁天罡都未必能有那么大的名气。

李淳风其实出身很一般。隋朝仁寿二年的时候,他就在普通人家呱呱落地,家财没啥,父亲原本还只是县里的小吏,一天到晚替人打杂抄录。家里没啥特别优越条件,偏偏生下这么个与众不同的娃。这孩子六岁就能念出史书,左看一眼右记一遍,村里都盯着,说是“神童”。有时候他问父亲问题,常常让大人都脱口而出,怕不是书里妖怪成精了。实际上,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体验,他自己那时未必觉得多幸福。

跟很多老一辈一样,他爸做了几致年苦差事,看破红尘,就索性改当了道士,还起了新名叫王冠子。那时候当道士不见得是出世,反而是想求人脉,或者获得点民间声望。李淳风耳濡目染,对道学、天文,都产生了兴趣。一开始,小孩学这些没有人指导,难免是瞎碰乱撞。可他偏就是有点天赋,三两年下来就把父亲知道的那些小术语、推卦算命之类,学得门清。有次据说还跟父亲争论起“九宫八卦阵”的由来,把父亲说得哑口无言,转身跑掉。

说起来家长会担心孩子太早钻研术数,怕别的科目落下,实际对李淳风来说,完全没这烦恼。九岁那年,他离了家,被老爸送到了河南南陀山,拜庆云观的致元道长当学生。南陀山不是啥景点,周围都是一群苦行、采药的老道士,平时没人搭理。正因为这样,那里的修学风气倒很浓,能遇到致元道长这样水平高、懂天文历法的人,不容易。李淳风在那待了八年,据说最厉害的是,一些复杂星象图他一看就能推演出节气变化,连观里的长老都啧啧称奇。

出了道观,已经是少年,他借着一个朋友的关系,认识了当时风头正劲的李世民。很快就成了秦王幕僚,也就是季世参军,说现在的话,就是领导的小智囊团成员。大唐刚起步,正得用人,那时候大家都重视人才,不管你哪个学派出身,只要真有两把刷子,总能混进高层。

李淳风发迹还得说那次“挑错”。他本来研习天文星象,对朝廷推算历法特别在行。一次翻看唐朝新定的大历,愣是找出了十八处严重错误,这在皇帝面前可不得了。唐太宗立刻把他召过去,赏识得不得了,直接让他当太史令。可是那会儿,宫里还有一个风头比他还劲的袁天罡。袁天罡精于相术、占卜,能一眼看出谁有啥贵气,别说民间,连皇帝都信得不行。两个人同朝为官,表面上各专其术,实际还是彼此较量得不行。

你要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是纯粹文官同事,倒也不是这么一回事。两人之间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特别是涉及大事时。比如有次太宗问他们“唐朝还能稳多久?”两人对着星象,先后表露了自家见解。老百姓后来编出些传说,说袁天罡和李淳风一起夜观天象,推断出未来谁能主宰天下。这话真假且不论,但起码说明两人地位特殊,连朝廷都得听他们的话。那么,那个著名的《推背图》,就是他们合著,经年累月整理,才流传下来的。

《推背图》别看名字像玩笑,实际上内容很硬核。里面有诗有卦,很像后来的“赛博拉丁”文本,但说的大多都是历史的演变。会看的人总想从里面找点线索,比如宋明清几番大事变,甚至元朝改朝换代,“金孙”一句,就是指的忽必烈。不是胡扯——元大都建城,都和图里的暗示对得上号。一些书店老板见了就偷笑:“这都被说中了。”晚清乱象,那种“大教”“红手”之类,其实就是指后来的义和团。不懂行的以为是迷信,其实是诗意化的历史密码。

《推背图》之所以耐看,除了诗文本身,就是它的语言接地气,看一遍就明白。这书有多厉害呢?有些说法,把它和《地母经》《六壬神诊》并列为“三大神书”。没人敢小看它。过去,乡下读书人就常年念叨,“这两句里头肯定藏着啥大事”。不过诡异的是,很多诗句因为流转年代久远,解读五花八门,谁也说不准原意,但这反而让它更添神秘色彩。

实话实说,不管是哪版《推背图》,“黑兔之年”的说法,近年又热了。不知从哪年开始,有人把2023年癸卯年和“黑兔”对了号,乱象频发的那些自然灾害,被“黑兔”套上,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种对应其实是中国民间解读惯用的办法,五行八卦啥都能关联。某地的大冰雹、北方的沙尘暴刚刚发生,群里就炸锅,谁家老农都说天气不太对劲了。再对照《地母经》,里头有一句话:“春夏雨雹多,秋来却雨水”,一看仿佛跟今年气象表差不多。特爱琢磨的人就认定“预言灵了,得小心粮食安全”。

不过真遇到粮食和自然灾害这种大事,老百姓其实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库存?”“会不会涨价?”这些事。现如今国家粮仓足够,媒体天天报,大家也慢慢安心,不会像古代水旱那样只能等天命。

《推背图》里还有些大条目,比如第十八条,传说到“23甲子天与火”,有人解读为天降流星。最近几年,天文消息传得很快,有个小行星扑过地球,新闻里呼啦一下蹿出来,仿佛印证了预言。但真到那天发生什么,天有不测风云,也没人能说得准。再算23个甲子,正好到2029年,每个人都盼着别出点什么乱子。实际上,这种事越传越玄乎,很多人抱着“不妨多留个心眼”的态度,毕竟这些民间智慧、历史净是靠一层又一层传下来的。

那说到李淳风为什么只推算到两千年左右——很多人觉得挺奇怪。为啥不往后多算点?其实很简单,当年历法和天文学手段有限,李淳风只能把历史拆成几个大块来分析。比如分“龙天”“虎地”“狗火”,全靠观天排卦。那时候算到2000年已经是极限了。再往后,因为天文不够精,没法细致推演。就像今天有人去算星座,同样碰到技术瓶颈,一点星差都能砸了整个预言。所以后面大段时间,图里就没再往下写。

而且,古人推测未来,未必真把千百年后的事当作己任。李淳风看的很多还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波澜,比如唐朝宫廷、起义相关的预言,这些对后面的人来说,阅读起来带着时代味。我们现在读,看的是思路和方法,不见得需求每句话真能对号入座。

说到李淳风的最后结局,可以说有点凄凉也有点莫测。民间有传说,说他被贬到穷乡僻壤,结果最后死在外地,甚至有一股说法称他 vì写了《推背图》被朝廷处死。听起来太过戏剧化,细想其实也符合那时文人政治斗争的气氛。振州、广南这几个地方,那时候都是流放文人的地儿,不少“得罪大人物”的士人都被发配去养蚕、种地,其实就是逼你自生自灭。有人说他死于苦役,也确实当年太史、道士做官时随时可能触怒权贵,不出意外。他被凌迟处死的说法也有,但这一刑罚其实早几年就被废了多半,更多人相信是流放后身体熬不住,渐渐凋零。

偶尔听老先生讲李淳风时会说:有些人就是背着“天命预言家”名头,一辈子活成了半个传奇半个谜。不管真相如何,他留下的那些诗文和星象推算,至今还让后人咀嚼不尽。

这些故事,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总还是承载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期待,还有那种“天命难测”的无奈。有时候我想,李淳风要是能穿越回来,坐在路边喝碗酒,问问人们现在怎么看他那套推算,说不定会笑着摇头,“世事还得靠自家把握,别完全等天上掉馅饼。”人啊,永远都在天命和现实之间徘徊着,从唐朝到今天,还是没有变。

来源:悠闲枫叶52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