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末清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就是郑成功。他在台湾省和大陆沿海一带,被百姓们尊称为“国姓爷。”并建庙祭拜,充分证明了他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
明末清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就是郑成功。他在台湾省和大陆沿海一带,被百姓们尊称为“国姓爷。”并建庙祭拜,充分证明了他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
郑成功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年轻时四处闯荡,做过很多行业。只是运气不佳一事无成,经常一贫如洗。
一次朋友介绍他到日本,说日本的华人商团比较厉害,如果郑芝龙去那边发展也许会有好的机会。
郑芝龙听到大喜,怀里揣着朋友的一封介绍信,凑了点盘缠就出发了。
郑芝龙
郑芝龙到日本后,把介绍信给了李旦。李旦是日本平户华侨的首领,在当地交游甚广,声望很高,控制着整个日本的对外贸易。
李旦看到是老朋友介绍的,便将郑芝龙收到麾下。郑芝龙从小习武,胆大心细,能说会道,很有眼力见,深受李旦的赏识。
他在李旦手下发展了几年,被李旦收为义子,并提拔为十几艘商船队的队长。
郑芝龙
有一天,郑芝龙的商船队载着一批货物运往台湾。在途中忽然看见一艘日本的捕鲸船,正在追逐一条巨大的鲸鱼。
那鲸鱼身形非常庞大,在海里拼命游动,试图躲开给他生命带来威胁的日本捕鲸船。无奈捕鲸船速度很快,不一会已经追上了它,开始不停的掷出标枪。
巨鲸虽然体型庞大却比较灵活,它左躲右闪,虽然中了几枪,但因为身上铺满了厚厚的藤壶,并没有受到多重的伤害。
日本捕鲸船
巨鲸眼看逃不掉了,它却像是很有灵性似的,加快速度游向了郑芝龙船队。
郑芝龙这时正站在船上看日本人捕鲸。他心中其实非常反感日本人捕杀鲸鱼。他觉得能长这么大的鱼都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绝对都是海中的神兽。这样杀掉,会招来天遣的!
随着巨鲸的靠近,郑芝龙看那鲸鱼身上的藤壶密密麻麻,都不知道那鲸鱼是经过多少年月,才能被这么多藤壶缠身。
巨鲸
郑芝龙突发恻隐之心,忽然他发现鲸鱼双眼一直盯着他,似乎充满了祈求。
郑芝龙心中一动,这大鲸鱼已经不知道多少岁月了,估计已经通灵了。它的眼神分明是想让我救他一命。
他果断的对手下说:“命令所有船只向日本人开炮。”随着水手旗语打出,所有船只立刻发起了攻击。
开火
郑芝龙接着命令:“大家务必击沉捕鲸船,船上日本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郑芝龙的船队,装备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火炮。由于对日本人的厌恶,大家听到队长发令击沉日本船,都非常高兴。一阵炮击,日本船被炸得粉碎。
海上到处漂浮的都是木船残骸和求救的日本人。商船一阵箭雨后海上恢复了平静。那只巨大的鲸鱼这时对郑芝龙的发出“呜呜”的叫声,像是感谢郑芝龙的救命之恩。
郑芝龙
郑芝龙命令手下十几个水手,腰上绑着绳,下到海里爬到鲸鱼身上,帮鲸鱼疗伤并清理身上厚厚的藤壶。
那巨鲸静静浮在水面,乖巧的一动不动,让船员们全身上下帮助它清理藤壶,几个时辰后藤壶被清理干净。
郑州龙站在船头微笑着对巨鲸大手一挥说:“去吧!愿妈祖保佑你,不再被邪恶的日本人碰见!”
巨鲸
巨鲸朝着郑芝龙又“呜呜”叫了几声,随后沉入海底消失不见。船队继续向台湾进发。
到了台湾船队靠港后,郑芝龙便卸下货物,很快出手赚了不少银子。就在他准备返回船上时,被荷兰侵略者的军队和商队突然包围扣押。
荷兰人想和大明作生意,可大明海防森严他们没机会。他们逼迫郑芝龙合作做生意,条件非常苛刻。郑芝龙在被扣押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
郑芝龙
返回船上后,郑芝龙长长出了口气,他命令船队连夜开拔,返回日本。
经过几天和荷兰人的周旋,郑芝龙非常劳累。他吃过饭后便一头扎入床铺沉沉睡去。
夜半时分,郑芝龙忽然听见无空上,有个非常慈祥的女声在呼唤他。
他从床上下来走上了甲板,只见外面明亮如昼。天上无数祥云发着七色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海!
妈祖娘娘
祥云中,妈祖娘娘站在云朵中微笑着对他说:“郑芝龙,前几日你救了我的鲸将军。今日我带它来让它报恩。”
发呆的郑芝龙这时反应了过来,连忙跪倒在地说:“拜见妈祖娘娘,救鲸将军是小人应该做的,那敢让将军报恩!”
妈姐娘娘说:“你俩既然有缘,摊上了因果,它报恩也是应该的!只望以后你能善待它。”
妈祖娘娘
说完娘娘消失不见,一条巨鲸在海里跃起冲郑芝龙点了下头,落入了海中。天空和大海又恢复成漆黑一片。
郑芝龙从甲板上爬起,却发现船舱中油灯摇曳,自己依旧躺在床上,原来是一个奇怪的梦!
等郑芝龙返回日本家中时,他的妻子田川松已为他诞下一子,他给取名叫郑成功。
郑芝龙
在南明王朝风雨飘摇的1624年,郑成功降生于日本平户。其父郑芝龙为东南沿海巨贾,母亲田川氏为日本贵族。
七岁归国后,郑成功接受儒家教育,青年时代已展现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抱负。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封忠孝伯,"国姓爷"之名由此远扬。
清军南下时,郑芝龙权衡利弊后选择投降,年仅22岁的郑成功却在孔庙焚烧儒服,以"背父救国"的决绝态度起兵抗清。
郑成功
他在福建沿海建立根据地,以金门、厦门为中心组建水师,创造了"海上长城"的军事奇迹。1659年率十万大军北伐,连克瓜州、镇江,兵临南京城下,几乎改写明清易代的历史。
1661年,郑成功做出改变东亚格局的战略决策——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38年的台湾。
郑成功
他亲率两万五千将士,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利用潮汐奇袭鹿耳门。
传说在这次奇袭过程中,大量战船搁浅。郑成功正在焦虑无助时,妈祖娘娘出现在空中,手臂轻挥间,海水暴涨,战船终于脱困!
大军上岸后,在台湾民众支持下展开围城战。经过九个月艰苦斗争,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宝岛重归祖国怀抱。
妈祖娘娘
在台湾期间,郑成功鼓励军垦,引进大陆先进农耕技术,使台湾从原始部落社会迈向封建农业文明。
他设立学校,传播中原文化,被原住民尊称为"开山圣王"。1662年,正值壮年的郑成功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临终前仍高呼“克复中原”。
这位“东海孤臣”的传奇一生,既是南明抗清史的悲壮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维护领土完整的精神象征。
国姓爷郑成功
如今台南延平郡王祠的香火绵延三百余年,诉说着人们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永恒敬仰。
来源:中条山上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