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国际军火市场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澳大利亚海军认为自己手里这点军舰,那是又老又旧,难堪大用。于是,对着全世界的军火商发起一次招标,准备买一批护卫舰。听到土澳这个大财主要买军舰,消息一出,像什么德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等军火商闻着味儿就来了。经过层层选
前段时间,国际军火市场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澳大利亚海军认为自己手里这点军舰,那是又老又旧,难堪大用。于是,对着全世界的军火商发起一次招标,准备买一批护卫舰。听到土澳这个大财主要买军舰,消息一出,像什么德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等军火商闻着味儿就来了。经过层层选拔后,澳大利亚人在今年8月初宣布了最终的中标者,大名鼎鼎的日本三菱重工提供的“最上”级护卫舰获得澳大利亚人的青睐。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说起来,日本的“最上”级是护卫舰里的“六边形战士”——6200吨的排水量,防空、反舰、反潜样样精通,还用了隐身设计和一体化桅杆这些黑科技。最牛的是它的作战指挥中心,全息投影屏幕跟科幻电影一样,因为自动化程度太高,这么大的船居然只要90个船员,比同级别的其他护卫舰少了一半还多。
◇ 图为日本海自最新的最上级7号护卫舰「仁淀号」服役
澳大利亚海军一看这配置俩眼都直了,他们海军一直都缺人手,而“最上”级的乘员数量要求,就正好触到了澳洲人的痛点。于是,大手一挥就买了11艘,其中3艘在日本本土制造,剩下8艘在澳大利亚制造。等到这一批订单全部完成,不仅能给澳大利亚海军的国防力量补充新鲜血液,他们的舰船建造技术也会取得巨大的飞跃。而这笔军舰订单的价值差不多有100亿澳元,约合65亿美元。有人说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含金量”最大的一次武器出口,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不过,翻翻史书就能发现,甭说是二战后,就是把日本从神武天皇纪元开始算起,日本历史上也没有比这次更成功的舰船交易。那么,日本历史上造的这些军舰都卖给过谁?这里面又有哪些故事?再一个,二战时候,日本和澳大利亚可是有血海深仇,为啥澳大利亚非要买仇人家的军舰?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点击收听:袋鼠国买日本船,背叛历史了吗?,循迹晓讲,23分钟#循迹晓讲352个内容
讲正文前需要多说一句,为啥一个国家的军舰制造业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为啥这个国家的军舰出口代表着它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因为在各种现代武器装备中,海军战舰的体量最大、技术复杂程度最高。这里面不仅涉及到船舶整体设计、武器系统和动力系统研发、还有维持航行的后勤补给系统的构建整合。
◇ 图为日本最上级护卫舰基本参数
通俗一点说,你要想造军舰,就得想辙,把最强的矛、最坚固的盾、最长的腿、最灵活的大脑都攒在一起。既然要求这么变态,那就势必需要这个国家的各种工业门类科学统筹,通力合作。所以说,建造一艘军舰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科技发展程度,甚至代表了这个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结晶。要是造完了军舰不仅自己用得好,外国人还想过来买,那就更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了。
◇ 图为日俄战争中,担任联合舰队旗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大将座舰的三笠号,此舰于1899年在英国造船厂动工,1900年11月8日完工下水,前后耗时三年
不过,早年间的日本海军可没什么出口军舰的机会。因为那时候,日本人的造船业刚起步,连商船都弄不明白。而且,从近代以来,日本海军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掏钱的买家。特别是在19世纪后期日本海军需要和中俄两国进行军备竞赛,一直都是勒紧裤腰带,拿着真金白银向西方列强买舰船、枪炮、技术、人才。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海军的基础就是拿钱买来的。
◇ 图为于日本广岛县吴市吴海军工厂建造,1917年8月动工,1919年11月下水的日本联合舰队长门号战列舰,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日本就能建造一流的战列舰
可是,到了20世纪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候,日本不仅打赢了日俄战争,一举跻身海军强国之列。而且,他们到海军也通过这些年的外购与内部自主研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造舰工业基础,并在20世纪初开始对外出口军舰。
到这时候,日本造的军舰出口的不是别人,正是宿敌中国。经过甲午战争后,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看见同文同种的日本,在维新之后比搞洋务的大清那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中日两国搞洋务几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这里面一定有大大的门道。于是乎,张之洞等人就琢磨起向日本学习的心思。另一方面,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张之洞等人没有听从慈禧老佛爷的命令跟洋人们对着干。反而在乱世里保护了洋人的利益,所以,张之洞这些地方督抚就成了日本等列强拉拢的对象。日本人不仅和张之洞聊怎么开发湖南这块宝地。张之洞也以通商为名,大谈中日联合论。
◇ 图为张之洞
◇ 图为黎元洪
可以说,这时候的张之洞和日本的关系非常紧密。到了1902年,张之洞就以日军为样板,大量任用留日军官,编练湖北新军,像黎元洪就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此时多个国家在武汉有租界,外国军舰可以合理合法的在长江江面上肆意往来,而清军苦于没有合适的舰船,一旦和外国军舰发生对抗冲突很是吃亏。于是,张之洞又组建了一支长江水师。既然新军学习日本人,那长江水师的军舰采购也顺水推舟,从日本订购。
在组建水师的问题上,张之洞堪称是雷厉风行,一上来就下了6艘炮舰和4艘鱼雷艇的订单。1910年,海军大臣载洵考察日本,也订购了两艘小型炮舰,没等船造完,大清就没了。等到1913年,这两船才交付给民国北洋政府,其中一艘在1922年曾经当过孙中山的座舰,因而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武汉会战中,中山舰被日本飞机炸沉,为抗战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 图为由日本建造的永翔级二号舰“永丰”号(即中山号)
此后没几年,日本人就接到了一个军舰大单,这次下单的可不是民国这种百废待兴的国家,而是身为欧洲列强的法国。按说法国的海军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按说不应该屈尊,万里迢迢跑到日本来买船。然而谁曾想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作为协约国的主要成员,与宿敌德国展开旷日持久的鏖战,整个法国北部都沦为战场,遭受极大破坏,战况极为惨烈。为了满足战场上的巨大消耗,各种枪械、火炮、车辆、弹药就是法国战时军工生产的优先选项。而法国的敌人——德国,奥匈帝国海军实力都比较弱,基本上在战争爆发后,他们的舰队就遭到封锁。如此一来,法国人在海上就很难遇到什么威胁。所以,耗时费力的海军军备就被放到次要地位,军舰建造也基本停滞。
◇ 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国士兵
可是,到了战争中期,法国人的威胁又来了,德国人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悄无声息的越过封锁线来到大西洋,猎杀一切飘在水上的船只。而被德国人猎杀的这些船只,绝大部分都是美国给英国、法国的商船。眼瞅着自己的商船接二连三的喂鱼,这时候法国人着急了,准备调集驱逐舰给自己的船队护航。不过,这时候法国海军发现用于反潜护航的驱逐舰数量严重不足,急需补充。但一战已经打了两年多,法国军舰生产也跟着停了两年多,而法国的工厂正在超负荷运转,全力保证法国陆军的军需供应,根本没有余力建造新舰。
更糟糕的是,隔壁的英国盟友无力承接造舰订单。大洋对岸的美国还在“保持中立”,更不会给法国出口武器。找来找去,法国人发现,远东的日本不仅是协约国成员,而且日本本土工业没有受到战争影响,造船产能还十分富裕。于是,这时候的日本就成为当时唯一能承接法国军舰订单的国家。
◇ 图为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的主力舰“松岛”号就是日本向法国购买的
就这样在1916年,法国和曾经正眼都瞧不上的日本人开始商量造舰计划。很快,两国在当年11月达成协议,由日本为法国海军建造12艘驱逐舰,由于这玩意现在在法国人眼里是稀缺品,只要数量,不求质量。所以,法国在协议中对军舰性能几乎没提任何需求,新舰的技术规格和性能指标完全交给日方决定。法国人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交货!这可能是世界军贸史上最好说话的甲方,也是签订过程最为顺利的军舰交易。法国人想着怎么快怎么来,日本人可不想这么干。
◇ 图为法国海军部族级驱逐舰首舰“阿尔及利亚人”号,由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
因为在十几年前,还是日本从西方列强买军舰,这时候轮到日本对西方列强出口军舰。这活儿要是干得漂亮,对于提高日本国家地位,国际声誉,开拓国际市场的价值实在是不可估量。所以,日本政府对法国人的订单极为重视。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日本以举国之力,召集全国实力最强的6家造船厂平分了这笔订单,所有军舰在1917年1到3月开工,大干快上,陆续在6个月内主体全部完工下水。并在1918年年初全部交付完毕,比法国人预想的还要快了半年。法国海军以海外殖民地的部族命名,这批军舰也被称为部族级。然后,法国人把这批军舰派往地中海,参加护航行动和海岸警戒。
◇ 图为法国海军部族级二号舰“安南人”号
这时候一战也快打到尾声了,由于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这些军舰也没经历什么激烈战斗,全部顺利活到了一战结束。后来,一直服役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退役。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次给法国人造的军舰,也成了日本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笔订单。现在卖给澳大利亚的“最上”级也只有11艘,仅次于卖法国那回了。
不过,在一战时期,想买日本军舰的不仅有法国,甚至还有世界第一海军大国——英国。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一战时期,欧洲实力最强的就数英国人的皇家海军,以及德国的公海舰队。英国人想要买船也是说来话长,从开战之初英国人就把德国人的公海舰队封锁在德国本土,虽说德国人动弹不得,但是人家德国的公海舰队也是军舰如云,水兵如雨。天天被英国佬卡脖子,这仗是越打越憋屈,越打越难受。眼瞅着英国人的封锁,让咱威廉陛下都饿瘦了一圈,一旦被公海舰队找到机会,就要和皇家海军决一死战,好好跟英国人算算这笔账。所以皇家海军也不敢小瞧德国人的实力,时刻警戒,一旦找到机会就要消灭他们。
◇ 图为日德兰海战中,被德国战列巡洋舰德费林格尔号击中后爆炸燃烧的玛丽王后号
到了1916年,两支舰队终于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相遇,双方展开决战。在交战中,英国人凭借数量优势和丰富的海战经验,打得德国人连连后撤逃回了自己的军港。但德国人也给英国人带来了很大麻烦,尤其是公海舰队的精准打击能力,先后击沉了3艘英国人的主力战列巡洋舰。
换句话说,德国人虽然没冲出英国人的包围圈,但他们也没遭到什么惨重的损失,这就意味着英国人仍然对德国人不敢怠慢,而且要比以前更加重视。皇家海军大舰队司令杰里科海军上将,在海战结束后升官当上了第一海务大臣,也就是皇家海军总参谋长。杰里科生性谨慎,始终念念不忘公海舰队这个心腹大患。所以,他一上任,就不断的要求议院给海军多拨款造主力舰,在他眼里只有更多的主力舰,对德国人形成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英国才会安全。
可是,杰里科的提议在英国议院那里根本没法获得批准。因为,战争时期哪里都吃紧,要是把资源都给海军造主力舰,陆军兄弟就得拿着烧火棍打仗。情急之下杰里科打起了日本的主意,1912年日本曾经向英国下了一笔订单,买了4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排水量高达3万吨,装备8门356毫米巨炮。
◇ 图为金刚级战列舰首舰“金刚”号
由于这些船是英国人造的,如果装备英国舰队的话,不存在任何磨合问题,随时上手就能使用。现在日本和英国都是协约国盟友,日本在太平洋上也没什么敌人,这几艘战列巡洋舰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杰里科就想,反正你们日本人也不用,倒不如把军舰卖给英国,实在不行租借也行。杰里科的想法很快就传到了日本国内,日本海军内部经过一番讨论,他们觉得自己过了这么多年的穷日子,现在能攒出来4艘军舰实在是不容易。
要是就这么把它们卖给英国人,那内阁那边就会觉得,反正给你们船也是拿来送人的,干脆就不给你们批造船的预算了,海军部门到时候没钱可就得关门大吉。至于杰里科提出的租借计划也不靠谱,英国人用别人的东西,肯定不爱惜,暴力操作是少不了的。到时候等军舰交还,发现马桶是堵的,窗户是破的。日本海军可舍不得这些宝贝被英国人这么祸祸。就这样,在各方的反对下,日本军舰出口到英国的计划胎死腹中。
◇ 图为1932年,在石川岛播磨造船厂附近海域试航中的宁海号巡洋舰
◇ 图为日本濑户内海试航的平海号,摄于1936年赴日本武装完成后,该舰在1937年江阴战役遭击沉后被日军捞起续用,后于1944年遭美军击沉
等到一战以后,随着日本造船业蓬勃发展,日本也迎来了更多军舰订单。比如在30年代初,民国政府就曾向日本订购了“宁海”和“平海”两艘巡洋舰。由于当时民国政府缺少外汇,买船的钱还有不少是用农副产品折算的,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关系恶化,两艘船的建造进度也一度遭到拖延。直到抗战前夕,这两艘军舰才算竣工交付,后来宁海号在淞沪会战中坐沉长江,平海号在江阴保卫战中战沉。
也是在这一时期,由于整个世界再次被战争的乌云所遮盖,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当时的泰国国王拉玛七世提议,全面升级泰国海军武器装备。具体来说,就是买买买。这次同样是日本人接到了订单,而日本人能拿到泰国人订单的原因,往简单的说,日本卖给泰国的军舰和潜艇,每艘都给了优惠补贴和无息贷款。日本人相当于半卖半送,让泰国人占了大便宜。往深了说,当时的泰国的军政府希望借日本的力量,赶走西方殖民者,自己趁机也能收复中南半岛的失地。所以,泰国和日本就越走越近,买日本人的武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图为在泰国海军学院的校园内的“吞武里”号海防舰的前主炮和舰桥
同时日本为了增强泰国海军的实力,还给他们建造了5艘不同规模的军舰,实力最强的是两艘2200吨级的“吞武里”级海防舰。这种战舰安装有2座203毫米双联装舰炮,两艘军舰如果排成阵型,一次齐射的火力可以跟一艘重巡洋舰媲美。泰国人觉得日本人给造的军舰火力实在是太猛了,就把这海防舰称呼为“战列舰”。当时英法在东南亚没有这么猛的火力,这时候的泰国海军可以说能在东南亚横着走。
不过,在1941年爆发的象岛海战中,面对法国人的一艘轻巡洋舰,泰国海军这两艘“战列舰”却被法国人打的一沉一重伤,看来强大的海军还是需要丰富的海军底蕴,光靠买买买解决不了问题。而这次交易也是日本在二战结束前最后一次对外出口军舰。
◇ 图为日本在1947年发行的初中教科书《新宪法的故事》中,描述《日本国宪法》三大原则的插图
随着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战后日本《和平宪法》规定,不保留任何军队,与之对应的是,日本国内相关军工企业也被拆分。战后日本的首任首相吉田茂就强调过,说“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军事力量,专心致志于经济复兴。”当时,日本的相关法律不仅明确禁止“武器、弹药及其他战争物资”的出口,连和军事相关的技术转让也被严格限制。到了60年代,随着美日安保同盟关系日益紧密,加上美国参加越南战争需要日本协助生产。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开始同美国合作,生产战斗机机翼。
◇ 图为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和美国总统尼克松
到了1967年,时任首相佐藤荣作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则”,一是不向苏联阵营国家出口武器;二是不向联合国决议禁止的国家出口武器;三是不向国际冲突地区,或可能陷入冲突的地区出口武器。”不过,佐藤荣作在解释这个政策时,还留了一手,他特别强调:“三原则不适用于对美国的武器出口”,这一条也成为日后日本出口武器政策松动的关键点。
◇ 图为2022年关于日本军售的相关新闻
如今时过境迁,日本国际形象已经有了极大好转,更何况,现在全日本大约有1500多家企业从事军事产品生产。光是2024年,三菱、川崎、石川岛播磨重工这三家企业就接到了2.6万亿日元的订单。可以说,他们的军工技术和产品早就成了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份“武器出口三原则”几乎形同虚设。比如以维和的名义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武器出口。今天日本和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国都签署了《防卫装备品及技术转移协定》,日本可以用“技术转移”的名义和这些国家进行武器贸易,说白了这份协定就是为了绕过“佐藤三原则”而出台的。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在对“三原则”进行修改,对于这些原则又进行了进一步放宽,现在澳大利亚买日本军舰,就和目前的“佐藤三原则”不发生冲突。
历史上日本的每次武器出口,要么是趁着别国产能不够,出口给法国这样的列强;要么是出口给泰国、中国等当时海军实力不入流的国家。只有这一次,日本的军舰出口给了澳大利亚。实话实说,就算澳大利亚海军的实力谈不上首屈一指,那也绝对是不容小觑。更何况日本人在竞标中战胜了德国、西班牙等传统造舰大国,所以把这次买卖称为“日本史上最成功的军贸”一点也不为过。
◇ 图为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不过话说回来,在二战中日本和澳大利亚打得那是昏天黑地,双方绝对可以用“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来形容。在当时的太平洋战场上,经常会出现日本虐杀澳洲战俘,也会出现澳洲人不接受日军投降,将他们全部消灭的情况。然而,即便两国祖上有如此的血海深仇,也丝毫不耽误两国在今天展开亲密合作,这也许真应了那句话“历史归历史,现实归现实”。
有人说澳大利亚人花大价钱买日本人的武器,是他们忘记了历史。当然不是,今天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就有一个日本旭日旗投影,每年有上百万只脚在这面旗上踩来踩去。很显然,澳洲人是记得这段历史的。也许在他们看来,就是因为没有忘记历史,所以才要从日本采购武器。
当年日本是国际和平的破坏者,所以遭到千夫所指。现在的日本早已不是国际和平的定时炸弹,人家也就没了这个顾虑。讲到这里,还要点明一点,很多人觉得一些国家背叛了他们的历史,非常难以理解为啥那些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还愿意和日本交好。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与日本不计前嫌,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与他们的历史观存在极大的区别。在我们很多人的历史观中,日本是犯下大错的罪犯,所以要永远痛恨,永远为敌;但在他们国家的历史观中,当年军国主义的日本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狠揍这样的日本人人有责,但是现在的日本很明显不是军国政府吧?两种历史观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要求我们——谁犯错,就永远恨谁;后者要求,谁破坏和平,就要防着谁。现在的现实是,不少国家已经不再将日本视为世界和平的破坏分子,所以对日本也就有了一定的宽容。
就像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那句话一样:希特勒的灭亡,永远不是纳粹主义的终结。世界上还有不少奉行纳粹主义的势力。倘若某一天纳粹死灰复燃,他们必定会打着反纳粹的旗号,装模装样把自己伪装成正人君子。这就是为什么波兰人会买德国人的坦克,澳大利亚人会买日本人的军舰。我们记住过去惨痛的历史,不是让人来煽动仇恨;记住过去悲惨的历史,是让人类警惕像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极权政府再次死灰复燃。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