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为什么不派狙击手呢?就像......就像日本的安倍遇刺那样?“周末在家陪小朋友看电影《刺杀希特勒》,他歪着脑袋问:"直接派个狙击手'砰'的一枪不是更简单吗?我看《使命召唤》里都是这么玩的。"
他们为什么不派狙击手呢?就像......就像日本的安倍遇刺那样?“周末在家陪小朋友看电影《刺杀希特勒》,他歪着脑袋问:"直接派个狙击手'砰'的一枪不是更简单吗?我看《使命召唤》里都是这么玩的。"
我笑着按下电脑暂停键,窗外树影在春风中摇晃。1944年7月20日的阳光,也曾这样透过狼穴会议室的橡木百叶窗,洒在施陶芬贝格上校微微颤抖的独臂上。
一、铁桶般的元首护卫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要保护国家领导人....."我指着电影里三步一岗的狼穴大本营,"希特勒的安保比这夸张十倍。当今世界各国政要的安保措施,很多都是参考了二战德国对小胡子的安保方法改进的。
特别是1943年斯大林格勒惨败后,这个偏执狂把安保升级到了疯狂的程度:演讲台周围制高点永远架着MG42机枪,出行路线永远临时变更。就连希特勒的贴身都说:"元首的日程表就像瑞士钟表,但发条只有他自己看得见。"他的私人医生莫雷尔在日记中更是写道:“连上帝都看不清楚元首的移动轨迹”。
二、命运眷顾的赌局
小朋友嚼着薯片追问:"那美国总统肯尼迪怎么就被狙击了?"前段时间更陪他看过肯尼迪遇刺的纪录片,1963年达拉斯敞篷车的血色镜头让他记忆深刻。"
车窗玻璃由五层水晶与树脂复合而成,20MM厚的防弹钢板夹层中灌满防弹橡胶,这辆车就是一个”移动堡垒“
这就是关键所在。"我用手机百度搜出德军档案照片:希特勒座驾装有20毫米防弹钢板,两侧永远有"人肉盾牌"奔跑护卫。而肯尼迪遇刺时,特勤局竟让总统暴露在两边都是高楼的街道开阔地带,安保漏洞堪比筛子(可能和平年代让总统护卫放松了警惕)。
三、改变历史的公文包
小朋友又指着屏幕里穿过层层安检的施陶芬贝格:"他怎么就能带炸弹进去?"
电影一开始有一个伏笔,施陶芬贝格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场失去了右眼和右臂,这正是悲剧的关键——整个反抗组织中,只有这位获得双剑橡叶勋章的独臂英雄,才能凭借赫赫军功获得"免检特权",以汇报预备役整编计划为由接近希特勒。
即便这样,他仍要经过三道脱衣检查,1944年7月11日的监听记录显示,施陶芬贝格曾因会议室座位距离元首超过五米而被迫放弃行动。当他七天后终于将公文包放在橡木桌下时,距离希特勒其实仍有四米二,且还处于厚重的橡木桌外侧,正是这致命的空间误差最终改写了整个二战结局。
希特勒也被烧伤了大腿,头发烧焦,耳膜也震坏了,狼狈不堪。不过却逃过一劫,生命无忧。
电影镜头回到1944年那个燥热的午后,施陶芬贝格的选择其实充满智慧。定时炸弹不仅能突破希特勒的"人肉堡垒",更是政变信号——爆炸五分钟后,瓦尔基里计划就会启动,预备役部队将接管柏林。正如英国军情六处解密文件显示:"这不是简单的刺杀,而是精密的政治手术。"
春雨淅沥沥的敲打着窗玻璃,小朋友懂非懂地点点头。历史长河里,希特勒躲过了42次刺杀,肯尼迪却倒在了安保疏漏中。像1944年7月20日那颗偏离预定位置30厘米的炸弹,安倍是败给了3米外自制枪支。历史总是会留下一些宿命缺口,历史的车轮下,究竟又有多少蝴蝶还在悄然振翅?
当片尾字幕亮起时,孩子突然说:"所以施陶芬贝格不是笨,他选了唯一可能成功的方法?"我欣慰地揉揉他的头发,知道这堂电影历史课已在他心里种下了思辨的种子。那些改变世界的瞬间,永远比游戏复杂千万倍,也许真正的防护不该是密不透风的铁幕,而是让阳光照进每个幽暗角落的勇气!。就像施陶芬贝格公文包里的铂炸药,即是毁灭的引信,也是照亮黑暗的磷火。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