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中元节前夕,太原市兴华街道滨河社区在望景路与漪汾南街交叉口设立环保焚烧袋集中发放与回收点,方便居民预约祭扫,以更环保的方式追忆亲人。
中元节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
为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中元节前夕,太原市兴华街道滨河社区在望景路与漪汾南街交叉口设立环保焚烧袋集中发放与回收点,方便居民预约祭扫,以更环保的方式追忆亲人。
连日来,滨河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向有需求的市民发放祭扫专用环保焚烧袋,并耐心讲解使用方法,反复强调文明祭扫的重要性。
这些焚烧袋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既能让市民延续传统祭奠形式、寄托哀思,又能有效减少焚烧纸钱带来的空气污染与火灾隐患。
同时,社区专门设置了回收点,确保焚烧袋使用后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按传统习俗,不少市民习惯在清明节、中元节或逝者忌日当街焚烧纸钱、祭品。
这类祭奠方式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而免费发放环保焚烧袋的举措,既增强了居民绿色祭扫的意识,也回应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每到清明、中元节前夕,常有市民主动到社区询问焚烧袋何时发放,工作人员都会将袋子送到每位有需要的居民手中。
祭扫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怀念与尊重;文明是风尚,映照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两者结合,方能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
这一便民利民的祭扫方式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不少居民坦言:“以前烧纸总怕熏到邻居、污染环境,现在用环保袋,既安心又环保。”
还有居民表示,环保焚烧袋让他们在缅怀亲人的同时,也为守护家园出了份力。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社区以发放环保焚烧袋为切入点,将移风易俗的倡导融入便民服务,为文明祭扫写下生动注脚。
街头焚烧祭品的旧俗,曾是城市管理的痛点,也暗含安全与环境隐患,而社区用“免费发放 + 规范回收” 的贴心举措,既保留了群众缅怀亲人的情感需求,又破解了传统祭扫与现代文明的矛盾,这种 “疏堵结合”的实践值得借鉴。
文明新风的培育,从来不是生硬的“破旧立新”,而是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从居民主动询问领取时间到纷纷点赞好评,可见贴近民生的举措最易凝聚共识。
社区的尝试证明,移风易俗无需“大动干戈”,一个小小的环保焚烧袋,既能减轻环卫负担、消除安全隐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观念。
中元节的祭扫仪式,承载着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
当环保、安全、有序成为祭扫的新标签,传统孝道便有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表达。
期待更多基层社区能从这样的“小切口” 入手,推出更多暖心务实的举措,让文明祭扫真正成为全民自觉,让传统节日在时代演进中焕发出新的文明光彩。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