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的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宋保,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前辈。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是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原林县武委会主任、漳浦县委副书记
一生践行初心 铸就永恒丰碑——李宋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的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宋保,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前辈。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是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一、投身革命,烽火青春
1926年7月,李宋保出生于河南省林县,那个年代,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李宋保内心的热血与担当。1942年3月,年仅16岁的他,怀揣着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渴望,毅然投身革命工作。1945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李宋保在本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先后担任儿童团团长、自卫队队长、武委会主任等重要职务。彼时,他年仅18岁,却已和战友们一起,配合大部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从破坏敌人的铁路线开始,巧妙地与日军周旋,打起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连续奋战,顽强抵抗。
为了彻底击退侵略者,李宋保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带领大家纷纷拿起武器,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当时,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饿了就啃树皮、吃野菜、咽米糠,没有鞋穿,就自己动手结草编织。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李宋保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以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守护着乡亲们的安全与利益,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建设新家园,矢志不渝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李宋保的工作也迎来了新的转变。1947年5月,他在河南豫北联中潜心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与综合能力。1948年8月后,他担任淇县二区武委干事、一区农委委员,为当地的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49年2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挺进福建。在南下的征程中,他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生活,勇往直前。
1949年8月,李宋保踏入福建大地。同年9月进入漳州后,他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地方建设。他曾历任漳浦县六区组织委员,八区副书记、书记,六区区委书记,县农协主任,县委农工部部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县监委委员、县直机关党委会书记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需求与困难,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他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漳浦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三、企业与农场,续写华章
1958 年9月,李宋保调任三明化工机械厂党委副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积极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全力推动企业的发展与改革。他关心职工的生活与工作,积极为职工解决实际难题,赢得了职工们的广泛赞誉和由衷敬重。1959年9月后,他任漳浦县委委员,大南坂农场党委副书记、书记。在农场工作期间,他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场职工的生活条件。他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领农场职工奋力拼搏,使农场的生产和经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
然而,李宋保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 “文革” 期间,他惨遭迫害。但他始终坚信真理,坚守自己的信念。他没有被困境和挫折击垮,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勇敢地直面逆境。1969年12月,他任长泰古农农场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积极努力地工作,为农场的发展竭尽所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关心侨胞,推动发展
1975年9月,李宋保担任云霄县常山华侨农场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他积极关心华侨农场职工的生活与工作,努力促进华侨农场的发展与稳定。他重视加强与华侨的联系与沟通,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赢得了华侨们的充分信任和高度好评。1976年3月后,他任云霄县委常委、副书记。在县委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县委的决策和领导工作,为云霄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7年2月后,李宋保历任长泰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县长,并光荣当选福建省六届人大代表。在这些重要的领导岗位上,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积极推动长泰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保障工作。他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得到了长泰县人民的高度认可和热烈赞誉。
五、离休不褪色,余热生辉
1983年8月,李宋保担任漳浦县委副书记。1984年3月,他出任县人大主任。在这些岗位上,他继续为漳浦县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他重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积极推动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关心群众的利益与诉求,积极为群众发声代言,为推动漳浦县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9年,李宋保离休。但他并未停下为社会奉献的脚步,而是受聘为漳浦县关工委主任,继续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工作。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宝贵经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022年1月13日,原漳浦县委书记黄键鹏(左)看望慰问离休老干部李宋保(右)
“过去,先烈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为后人开辟前进道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辉煌未来。” 李宋保说,“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它能让后人明白今天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让青年一代深刻体悟,人生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改变命运。”
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熠熠生辉的引路人。李宋保的一生,是对奉献与初心的最好诠释,他铸就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河南省林县南下长江支队英名录》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中,有一支队伍承载着非凡的使命与崇高的荣耀,它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支队伍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与太岳两大革命圣地,由英勇的老红军、坚韧的老八路以及解放区内杰出的地方干部和军队与地方武装的精英骨干共同铸就,肩负着接管新解放区政权、开启新时代的重任。
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领导者。中共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在1949年1月便率先垂范,主动报名南下,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的积极参与热情。林县12个行政区积极响应,几乎每区都贡献了一半的干部,总数达到了114人。这些关键人物包括:马兴元(兼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组织部长)、蔡良承(组织部长)、郭丹(宣传部长)、杨保成(县委秘书)、郭景周(副县长)、董清晨(县委社会部部长),以及谷文昌、罗全贵、张全金、王虎、刘成水、袁万昌、王永邦等杰出干部。他们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被编入南下区党委第五地委。此外,还有11位巾帼英雄,如郑惠兰、王蓉香、赵锋、李月英、栗秀琴等,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随长江支队南下的还有林县籍在汤阴工作的杨廷英、郭有藩,在淇县工作的李宋保,以及长江支队警卫连的林州籍士兵张春山、李官全等34人。同时期,还有冀南三地委委员兼河北省成磁县县委书记万达、李富华等林县籍干部,他们则从河北省南下湖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南下行军大事记,记录了他们的英勇与艰辛:
长江支队的南下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历经9个月行军,艰苦跋涉6000里,途经8个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65个县,穿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福建龙溪地区。
当时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是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大姑娘,当年风华正茂的优秀太行、太岳儿女,如今大多已离世,160多位林县籍南下队员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永远献给了福建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作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见证,其组建与南下历程,不仅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END -
参考资料:
1.《回望太行》(主编 未金林、杨州毅 副主编 张国声、贾少杰等)
2.林州市新闻中心《长江支队林县籍队员追记》
3.县领导开展暖冬走访慰问活动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走进林州古今名人非遗传承
媒体报道民俗文化林州音乐
旅游视频云上旅游旅游资讯
大美林州林州交通党史博览
来源:谈经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