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水间的咖啡机前,小杨边续杯边嘀咕:"陈姐又在工位上追剧,键盘敲得比程序员还响。"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每个工位都是个微型生态圈,坐着不同版本的"人生体验官"。
茶水间的咖啡机前,小杨边续杯边嘀咕:"陈姐又在工位上追剧,键盘敲得比程序员还响。"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每个工位都是个微型生态圈,坐着不同版本的"人生体验官"。
工位旁的同事,藏着你的未来模板
上周去技术部送文件,发现个有趣现象:靠窗工位的几个工程师,显示器上清一色开着GitHub和行业论坛;转角处的三人组,购物车页面倒是整整齐齐。更绝的是,去年入职的前台姑娘小林,现在居然能帮设计部修图——后来才知道,她邻座的美工每天午休都在教她PS。
这种职场镜像效应在食堂最明显。有人端着餐盘讨论行业峰会直播,有人忙着组队开黑。就像我们公司销售部的两个团队:一组吃饭时都在复盘客户话术,另一组连自家产品更新日志都懒得看。
圈子选择的"蝴蝶效应"
人事部老周的蜕变特别有意思。三年前他还是个只会算考勤的专员,自从跟着新来的HR总监跑了几场高端人才洽谈会,现在连股权激励方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用他的话说:"听总监和猎头聊人才战略,比读十本人力资源教材都管用。"
但混圈子得有技巧。去年产品部的小吴,为讨好"老油条"们,跟着抽烟喝酒打麻将。结果人家跳槽的跳槽,升职的升职,就剩他在帮人做述职PPT。所以说,跟对人不是当应声虫,得学会"价值社交"。
职场突围实战手册
1. **工位漂流记**:别等着行政部调座位,下午茶时间带着零食往目标部门转悠。我们楼下公司的客服小妹,靠这招从投诉组混进了VIP客户服务部。
2. **茶水间偷师术**:别光排队等咖啡,听听技术大牛们聊天。上个月我就靠偷听到的行业黑话,在跨部门会议里露了把脸。
3. **技能漂流瓶**:市场部Andy用教财务总监儿子滑板,换来了数据分析入门课。现在他做的用户画像比专业团队还细致。
前两天碰到离职创业的老同事,他当年在采购部天天跟着供应商学渠道管理,现在自己开的跨境供应链公司都拿到B轮融资了。酒过三巡他说:"以前办公室天天比谁的外卖红包大,现在合作伙伴开口就是海外仓和私域流量。"你看,职场本质上是个大型真人养成游戏——你选择的NPC,决定了你能解锁的地图。明天上班打卡时,记得看看工位半径三米内,坐着的是你的加速器还是天花板。
来源:铃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