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终于对娱乐圈出手了!几乎在一夜之间,各大城市的地铁广告被大面积撤换,以前随处可见的明星代言、粉丝应援广告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国防教育、爱国主题的宣传内容,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变成了“国防动员、服务民生”的标语,更关键的是,这不是某个城市的个别现
国家终于对娱乐圈出手了!几乎在一夜之间,各大城市的地铁广告被大面积撤换,以前随处可见的明星代言、粉丝应援广告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国防教育、爱国主题的宣传内容,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变成了“国防动员、服务民生”的标语,更关键的是,这不是某个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行动,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确实令人惊讶。
从今年3月份开始,北京地铁率先撤换了大量明星广告,换上了"强国复兴有我"系列公益广告。4月份,上海地铁跟进,在2号线、10号线等重点线路上推出了国防教育主题列车。到5月份,成都、重庆、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入这场“广告变革”,以成都天府广场站为例,简直成了国防教育主题区,甚至设置了VR体验设备,让市民可以沉浸式体验国防知识。
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地铁广告“动刀子”呢?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的追星狂热已经太畸形了。国内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在追星,超过七成的人能够说出当红明星喜欢的颜色,什么血型,甚至连他们养的宠物的名字都知道,如数家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人对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英雄却一无所知、毫不在意,数据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说不出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的事迹,更离谱的是,有三成的青少年把“当网红、做明星”当做职业理想,想要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教育者”的人却不足一成。
你可别以为这就是个兴趣爱好,这种价值观的偏差正在造成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说几个真实案例:
南京有个14岁的女生,为了买偶像的限量版专辑和周边,偷偷刷爆了妈妈的信用卡,一共花费3万多,妈妈发现后,哭着问她“这些钱够我们家三个月生活费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女生居然想都没想就说“我偶像出新专辑,我必须支持,不然他拿不到销量第一怎么办?”
去年年底,某男团成员从北京飞上海,粉丝为了接机,直接堵在了首都机场的VIP通道口,有几个粉丝甚至翻越隔离栏,差点把机场的摆渡车逼停,最后航空公司不得不临时调整登机口,导致整个航班延误了40多分钟。
去年某地破获了一起“练习生招募”诈骗案,什么是练习生,明星在出道之前的培训阶段就是练习生,犯罪团伙以“3万元包出道、5万元就能参演影视剧”为诱饵,一共骗了200多个未成年人,合计的涉案金额高达800多万。最令人痛心的是,受骗的200多个孩子当中,还有人为了凑这笔“出道费”,甚至去偷家里的钱,有的还通过网贷平台进行借款。
年轻人追星的疯狂程度令人咋舌。有些粉丝为了给偶像庆生,众筹买下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位,花费高达200万元。我就想问一句,这么多钱用来做什么不好,资助贫困学生能帮到多少人?
当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动不动就要几千万几百万出场费的时候,要知道邓稼先院士隐姓埋名28年研发原子弹,可是从来没有和组织要过一分钱的额外奖金;当那些歌手和演员一条广告代言费高达几千万的时候,年仅21岁就牺牲的黄继光烈士,她的母亲收到的,可只有一封慰问信啊。
可能有人会问:追星是个人的自由,追星花的钱也都是自己家里的,国家是不是管得太宽了?还有人说,地铁广告本身就有商业属性,放什么内容就该由市场来决定,要是都被拿去做爱国主义教育了,那地铁的经济利益又怎么保证呢?这些问题听上去说的好像都有道理,但我们要明白,当某种文化现象开始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出现了系统性风险的苗头时,适当的引导和干预就非常必要了。
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每天承载着数以亿计的客流量。以上海地铁为例,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这么庞大的流量,意味着地铁广告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果这个空间完全被商业利益主导,被明星代言占据,那我们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传播阵地。
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公共空间的文化传播,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团结。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居韩国就有过深刻的教训,过度娱乐化、过度追星,男青年过度女性化,年轻一代沉迷虚拟世界,现实中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反而薄弱了。
因此,国家这次整顿地铁广告,不是要“消灭商业广告”,也不会要打击娱乐圈,而是要“清理低俗、不适当的内容”,让地铁广告回归“正能量”的本质。
以前某明星因为“偷税漏税”被封杀,可他的代言广告还在地铁里挂了半个月,很多家长看到后都很生气,觉得这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现在好了,地铁里的广告主角换成了革命烈士、抗战英雄、科学家以及普通劳动者,家长们纷纷点赞,让孩子看这样的内容,我们放心。这就是变化的意义——不是要剥夺大家看商业广告的权利,而是要让“英雄不被遗忘,追星回归理性”,给大家,尤其是青少年,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当有一天,孩子们在地铁里看到英雄事迹会主动问“他们是谁”,看到商业广告会理性判断“我到底需不需要”,那国家的这次的调整就真正成功了。
来源:全哥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