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8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李今年55岁,几年前因为生殖器溃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到医院做了检查,被确诊为梅毒。
听到这个结果,他整个人都懵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医生告诉他:即便治疗后梅毒没有症状了,但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能依然存在,无法彻底根除。
这让老李十分焦虑,他忍不住质问医生:“都说打青霉素能治好梅毒,怎么还说带一辈子?”
医生摇头叹气:“很多人对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其实这病远比你想象的‘狡猾’。”
很多人以为梅毒只是“私处起疹子”的性传播病,擦擦药膏、输几天液就能好。其实不然。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母婴传播,一旦进入人体,它会顺着血液和淋巴系统,攻击全身多个器官。
从感染到发病,梅毒通常分为四期: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全身皮疹)、潜伏梅毒(无症状)、三期梅毒(心脑等重要器官受损)。
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症状反复无常,中间可能“消失”多年,直到某天突然爆发,直接损伤心脏、大脑,甚至致命。
很多人对“终生携带”这五个字心存疑问。难道打针吃药都没用了吗?其实治疗是有效的,但问题在于——
即便经过规范治疗,梅毒螺旋体仍可能部分“潜伏”在人体组织中,医学手段目前难以完全清除。
这就像和一只躲猫猫的病毒玩游戏:你以为它被杀死了,其实它躲进了神经组织、眼底、骨髓里,静静等待机会“复活”。
尤其是晚期梅毒,即使经过治疗,部分患者体内仍检测不到抗体明显下降,说明螺旋体可能还在“苟活”。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专家指出:梅毒不是绝症,但它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疾病,必须长期随访,才可能控制在安全范围。
说到梅毒,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羞耻”。但事实上,梅毒并不只在“乱性”人群中流行,普通人也可能中招。
你以为的“安全”,可能只是运气好。一次无防护性行为、一次共用针具、一次母婴传播,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根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梅毒新发病例约有50多万例,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传染病。
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老年人感染梅毒的比例逐年上升,部分省市6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甚至超过20岁年轻人。
专家解释,这些老年人多因丧偶或情感空虚,缺乏性知识,加上疏于体检,感染后长期不自知,等发现时已是晚期。
很多人听说“打几针青霉素就能好”,于是自行去小诊所、药店买药打针。但梅毒的治疗,远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性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
· 一期梅毒可用长效青霉素单次注射治疗;
· 二期梅毒则需连续注射三周;
· 晚期梅毒或神经梅毒需要住院静脉注射青霉素,持续10~14天,且需专业医生严密监控。
而且治疗后还要定期复查梅毒抗体滴度,至少连续随访2年,确认病情是否复发或进展。
如果擅自停药、剂量不足、注射不规范,不仅治不好,反而容易让螺旋体产生耐药性,治疗更加棘手。
虽然“终生携带”的说法让人心惊,但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及时,大部分人都能控制病情,不影响正常生活。
一旦确诊梅毒,医生第一时间建议患者:
· 通知性伴侣共同检查,避免交叉感染;
· 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防止传播;
· 配合长期随访,定期检测抗体变化;
· 规范治疗,不擅自更换药物或缩短疗程。
对于没有感染的人,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
· 性生活中坚持使用安全套,即便是固定伴侣;
· 定期做性病筛查,尤其是有多个性伴的人群;
· 不共用针具、拔罐器、拔牙器械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具;
· 怀孕前做孕前检查,防止母婴传播。
很多人一听说梅毒“不可根除”,就以为自己以后都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经过规范治疗后,梅毒患者体内的传染性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达到几乎无传染性。
也就是说,只要接受正规治疗、抗体稳定、无症状反复,梅毒患者依然可以结婚、生育、正常生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性病防治知识手册》明确指出:梅毒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传染病,不应歧视患者。
真正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治”,而是“你敢不敢面对”。
你不说,它就不会消失;你不治,它就不会好转。
不要因为害羞而讳疾忌医,也不要因为恐惧而拖延治疗。梅毒不是“烙印”,更不是“报应”,它只是一个需要我们用理性和科学去面对的疾病。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了,或者曾有过高风险行为——请勇敢去查一次梅毒抗体。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性病防治知识手册》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梅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3]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科普文章《你对梅毒了解多少?》
[4]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