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零薪”成暑期实践之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8:00 1

摘要:当对话框里弹出“暑假兼职没有工资”的冰冷字样,屏幕前的求职者或许正攥着滚烫的理想,却被现实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这场发生在数字空间里的求职对话,恰似一扇观察窗,映照出当下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时遭遇的普遍困境——那些本该充满成长机遇的暑期岗位,为何频频与“零薪酬”

当对话框里弹出“暑假兼职没有工资”的冰冷字样,屏幕前的求职者或许正攥着滚烫的理想,却被现实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这场发生在数字空间里的求职对话,恰似一扇观察窗,映照出当下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时遭遇的普遍困境——那些本该充满成长机遇的暑期岗位,为何频频与“零薪酬”画上等号?

青春热血不该成为廉价的代名词。莘莘学子怀揣着接触社会的期待叩响职场大门,他们渴求的不是施舍般的“机会”,而是公平交易的权利。企业在招聘启事中刻意模糊薪资待遇,待到应聘者上门才抛出“无薪”条件,这种套路式的操作,本质上是将年轻人的实践渴望异化为可肆意压榨的资源。所谓“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托辞,若缺失了基本的经济回报作支撑,难免沦为空洞的心灵鸡汤。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序蔓延的“零薪实习”背后,折射的是劳资关系的深层失衡。劳动法规虽明文规定试用期也应获得相应报酬,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总有些用人单位钻着制度空子,把见习期变成“白嫖期”。更有甚者,将正常的工作岗位包装成“志愿者项目”,用冠冕堂皇的名义规避法律责任。这种饮鸩止渴的经营思维,不仅践踏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对规则的不信任。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不良企业正在形成恶劣示范效应。当个别机构靠剥削学生劳动力尝到甜头,便有更多逐利者跟风效仿,逐渐催生出畸形的市场生态。长此以往,不仅损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更会侵蚀整个社会的契约精神。那些真正重视人才培养的企业,绝不会用克扣薪水的方式对待潜力股,因为他们明白,尊重付出才能收获忠诚,体面薪酬方能留住人心。

破解困局需要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当拧紧制度的螺丝钉,对变相违法用工行为亮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需加强普法教育,帮学生练就识破陷阱的火眼金睛;最重要的是,每位求职者都要挺直腰杆维护自身权益,须知合法收入不是施舍,而是劳动价值的应有之义。唯有构建起阳光透明的用工环境,才能让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而不是陷入“被实践”的尴尬境地。

站在时代发展的维度审视,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栋梁。我们乐见企业敞开怀抱接纳新鲜血液,但这拥抱的温度不能低于法定底线。毕竟,一个连基本生存尊严都无法保障的“实践机会”,又怎能让人安心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愿每份汗水都能浇灌出理想的花朵,这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

来源:质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