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新闻网】【上游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新闻网】【上游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草木壹
编辑|草木壹
简直离谱,连阅兵都能被人质疑“严谨性”?
九三大阅兵是结束了,可围绕着这场盛会的热门话题却层出不穷。
那么多夸赞惊叹的声音里,偏有人“反其道而行”,要当那个“显眼包”。
网上有人发出张阅兵方队截图,特意红圈标注,说一名士兵戴错了臂章。
还没等网友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人跳出来跟着添乱。
阅兵场上亮相的新型无人机竟被人怀疑导弹“挂反了”。
可如此重要的场合,怎么可能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
直到有人站出来辟谣,指出这些非但不是“失误”,反而是阅兵的“亮点”。
究竟是什么情况?这次的大阅兵到底还有多少“隐藏惊喜”?
“当你觉得压力大时看看这个哥们儿,他在火箭军队列里戴了个空军军旗。”
网上盛传的一张截图里,出现这样一句“雷人”的话。
只看网友截的方队图片里,圈出来的那名士兵佩戴的臂章确实和周围不同。
结合阅兵式当时的场景,还真有点儿像是火箭军里有人戴错了臂章。
但怎么想,这种“抓马”场景都不可能出现在阅兵式上才对。
且不说队伍为这次阅兵排练了多久,就是真出错了他身旁又怎会没人提醒?
更何况,为了以防万一,阅兵当天每支方队都有安排专门的替补参阅人员。
层层保障下,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让戴错臂章的人“硬上场”的情况。
果不其然,有人顺着这张截图找到了当时的直播回放,仔细一看根本就是个“乌龙”。
那个张口就“造谣”阅兵战士戴错臂章的人,显然没有认真“听讲”。
火箭军方队的臂章确实不一样,而且还不是只有一人戴了空军臂章。
只不过这些士兵可不是“戴错了”,而是他们本来就是空军士兵。
不仅如此,方队中还有几个人佩戴的甚至是海军军旗臂章。
要是只有一人出错,或许还有点儿可信度。
但一连好几个人都这样,事情肯定就不是网友所认为的那样了。
事实上,不少人看到这基本上就已经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阅兵场上这支火箭军方队出场时,幕后解说是有特意进行了一番介绍的。
这其实是一支采取了“联合编组模式”的巡航导弹方队。
队伍中包含了来自海军、空军以及火箭军三个军种的士兵,共同组成了方队。
之前的阅兵式上,出现的大多都是单一兵种方队。
这还是第一次采取这样“特殊”的模式,不光是为了创新,更是为了符合“战时”要求。
也就是说,方队从一开始就是故意这么安排的。
至于所谓的“无人机导弹挂反”,就更是荒谬了。
根本不存在导弹挂反的情况,那实际上是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杀手锏”。
“弹头向后专打咬尾之‘敌’”,这么一介绍,就能看出来“挑刺”的人有多孤陋寡闻了。
不得不说,这次的阅兵不仅堪称“完美”,令人震撼的点也不止一处。
亮点早在九三阅兵活动具体安排公布时,相关部门就已经提到过一大亮点。
“这次阅兵训练坚持实战标准。”
可能有人不懂这句话的含金量,简单来说就是,这次阅兵参阅的队伍“随时能上战场”。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同一支方队里的士兵佩戴的臂章各不相同的情况。
不只是火箭军方队,阅兵当天的所有徒步方队都是军官、士官和义务兵混编的。
也不光是戴的臂章不同,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连士兵手中拿的武器型号都不一样。
联勤保障部队的方队里,前排男兵手拿的是192步枪,而后排女医疗兵拿的却是171冲锋枪。
这么安排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
既然以“实战任务”的标准来要求,自然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一组队”参阅了。
传统的作战模式早已过时,“多军种联合作战加合成化”的方式要更加灵活且强悍。
另外这次的阅兵中,还加入了从未有过的维和部队方队和民兵方队。
作为场上唯一的全女兵方队,民兵方队在阅兵当天备受瞩目。
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别提有多振奋人心了。
头戴蓝帽的维和部队方队出场时,也是令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恰好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
这两支方队的首次亮相,让这场阅兵又增添了更深刻的意义。
整场阅兵看下来,除了徒步方队整齐有力的步伐令人印象深刻外,再有就是新型装备了。
阅兵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展现国家目前的战略威慑实力。
而事实证明,现在的中国不只是“强”,简直是“强的可怕”。
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同时这也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中国军队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
因为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太多,很多军迷都在阅兵后直言自己成了“军盲”。
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等。
看到这些国家“利器”成排成组从眼前一一闪过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后一大亮点当属这次阅兵出现的最庞大的方阵了。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观看阅兵的人,大概都会被气势无比磅礴的背景乐震撼到。
而阅兵当天所有的背景音乐全是现场演奏,安排的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乐团。
整个乐团方阵由上千余名官兵组成,光是礼号手就有足足80名。
仪式当天演奏的所有曲目中,有不少还是乐团专门为这次阅兵“独家定制”的新作品。
组成方阵的乐手们,在当天最早进场也最晚离场。
他们的默契配合和坚守,让这场阅兵变得更加难忘。
阅兵已结束两天,很多亮点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对于那些总爱“挑刺”的人,只想奉劝他们一句话。
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最先要怀疑的应该是自己“懂不懂”,而不是“错没错”。
一如网友所言,“连关车门的动作都能做到分秒不差,怎么敢质疑肩章戴错,队伍站错?”
希望今后这种“找茬”的人能越少越好,大家怎么看?
来源:法老不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