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出“神图”,这辆消防云梯车立了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7:50 1

摘要:最近几天,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摄影记者们拍摄的图片引发网友热烈反响。这些纪念大会上珍贵的视角是如何达成的?记者了解到,获得网友点赞较高的不少出圈“大片”背后,就有来自北京消防云梯车的功劳。

最近几天,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摄影记者们拍摄的图片引发网友热烈反响。这些纪念大会上珍贵的视角是如何达成的?记者了解到,获得网友点赞较高的不少出圈“大片”背后,就有来自北京消防云梯车的功劳。

从左至右依次为程华杰、贾孝龙、李升永。

3位消防员操控云梯车

33岁的贾孝龙,是北京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采石路特勤站的副指导员,有着16年的从业经历。虽然救援经验丰富,但在长安街上操作云梯车协助拍摄大阅兵,却是头一次,“心情忐忑又激动。”

参与拍摄任务的云梯车专业名称为博浪涛F55米登高救援平台车,车臂可极限伸展55米。与贾孝龙相同的是,这辆云梯车也身经百战,最近6年成功处置救援任务达455起。与贾孝龙不同的是,这辆云梯车曾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次盛典中执行过协助拍摄任务。

演练中,三名消防员测试、操作云梯车。

“接下任务后,我们马上就给云梯车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从头到脚做了细致维修和保养。”贾孝龙带领队友李升永、程华杰,把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

36岁的李升永是云梯车的驾驶员,朝夕相处下,他对自己的这位特殊“队友”极为熟悉,“这辆云梯车性能一直不错,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关键时刻必须做到完备好用。”

在消防站每日设备检修中,云梯车成为被重点“照顾”的对象,练习升臂与收臂是必选动作。

时间要卡准 最担心刮风

真正到了长安街,贾孝龙和队友才真正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我们的点位在中山公园南门前,不仅车身距离阅兵方队‘零距离’,升空后的工作斗就在长安街上空,点位极为重要。”贾孝龙说,在前三次演练中,他们按照新华社记者的要求,不断调整云梯车旋转与伸展的角度,只为尽可能靠近长安街中线,确保最完美的拍摄效果。

演练中,3名消防员测试、操作云梯车。

此外,阅兵当天,云梯车须在阅兵式和分列式之间的几分钟内,将两名记者送到预定高空,“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时间非常紧张,来不及反复调整角度,不容许我们出半点差错。”贾孝龙说,根据三次演练的总结,他和队友回到消防站反复练习,打磨云梯车开展工作的流程,尽可能缩短时间。

升空时,消防员理顺并保护传输图片的线路。

云梯车安全员程华杰今年23岁,安全是他心中最紧绷的弦。“最担心的是刮风,高度越高,风力越大,云梯车工作斗的晃动就越大,当风力达到12.5米每秒,云梯车就会自动报警并停止工作,虽然可以手动解除限制,但我们一直期盼9月3日是一个晴朗微风的天气。”

2分10秒 到位!

“开始!”9月3日上午,接到命令的3名消防员立即开展工作。

安全员程华杰为两名新华社记者绑牢安全绳,系紧安全带;驾驶员李升永启动车辆,一边伸展车臂,一边观察车厢内仪表盘的各项数据;贾孝龙作为现场指挥员,还负责分析车尾仪表盘数据,“记者传输图片的线路固定在了车臂上,要协助他们理顺并保证不断开。”

2分10秒后,云梯车伸展车臂,将两名记者稳稳送到长安街中线的正上空。仪表盘显示,车臂伸展长度21.3米、距离地面高度22.8米,与地面夹角59度,“位置比任何一次演练都正。”贾孝龙说。

9月3日,记者和3名消防员在纪念大会结束后合影。

分列式开始后,长安街上铁流滚滚,战旗猎猎,3名消防员却丝毫不敢分心,他们的目光紧盯车臂、仪表盘和工作斗。“特别紧张,空中的车斗看起来小小的,但在我们心中却有千斤重,每当有风吹起,我们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好在风都不大,但我们身上的汗却出了一层又一层。”

上午11时40分许,当纪念大会结束,两名记者完成拍摄任务,从工作斗回到地面,贾孝龙才如释重负,松开了一直握紧的拳头,在心里大喊了一声,“完美!”

阅兵“神图”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拥有着阅兵场上最珍贵的视角之一。”事后,两名新华社记者撰文感谢包括贾孝龙等3名消防员在内的工作人员,并称赞他们是出圈“神图”背后“最坚实的后盾”。

记者了解到,此次纪念大会中,北京消防派出多辆云梯车,协助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完成拍摄任务。

除此之外,北京消防全体指战员枕戈待旦,坚守工作岗位,坚守安保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在消防站,三名消防员和特殊“队友”云梯车合影。

回到消防站,贾孝龙和李升永、程华杰抱着手机,将自己负责的点位拍出的阅兵“神图”看了一遍又一遍,“骄傲!自豪!”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