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甘蔗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的新方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08:28 1

摘要:甘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我国将糖与粮、棉、油列为同样重要的战略物资。甘蔗产业是广西地区的特色产业,是蔗农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是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可见,甘蔗在人们的日

新研究揭示甘蔗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的新方法

覃 婧

甘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我国将糖与粮、棉、油列为同样重要的战略物资。甘蔗产业是广西地区的特色产业,是蔗农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是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可见,甘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甘蔗产业将迎来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机遇。选择健康脱毒种苗,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增加蔗农的经济效益 。

1 新植蔗高产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环境、土质等因素,选择含糖分高,高产、老叶易脱落,宿根性好,无病虫饱满种茎的良种,如粤糖 00-236、桂糖 42 号等。

1.2 砍种

在砍种时,最好砍成双芽段(即留有 2 个芽眼的茎节),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方法,可以保证出芽整齐。砍种要求:砍刀要锋利且刀刃薄,垫扳要平、硬,用力要快、准、狠,切口要平整,茎秆要完整而不撕裂,将老、中、嫩 3 段蔗茎分开堆放,分别浸种消毒,分别栽培,有利于出苗均匀,培育壮苗。

1.3 蔗种消毒

蔗种消毒方法:使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 3~5 min,以防治凤梨病等病害。

1.4 选地

合理轮作是综合防治病虫害、降低成本、提高短期种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培肥土质、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手段。甘蔗是高产作物,消耗地力大,如果仅依靠施肥补充养分,施肥量会逐年增加,否则土壤肥力将下降,造成甘蔗产量降低。1)水旱轮作。最好是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水田,实行稻蔗轮作,能减少地下害虫以及蔗田杂草的滋生。2)旱地轮作。甘蔗新种 1 年,留宿根 1~2 年后,与玉米、大豆、花生、红薯轮作,特别是甘蔗和豆科作物轮作,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作用,能改善土壤的质地,增加土壤的氮素含量。

1.5 整地

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深松 30 cm 以上,实行 1 犁2 耙,确保泥土疏松、细碎、平整,为甘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旱地按行距 90~110 cm 开行,水旱田按行距 100~120 cm 开行,有利于田间农事劳作,采光通风良好,种植沟深 30 cm,使甘蔗的根系健康发育,向纵深方向生长,根深叶茂,以确保甘蔗地上部的茎叶长势良好。

1.6 施药和肥

在沟中施 3%毒死蜱 37.5~45.0 kg/hm 2 、钙镁磷肥 750 kg/hm 2 、28%复混肥 1 125 kg/hm 2 作基肥,有条件的施农家肥 1.50 万~2.25 万 kg/hm 2 ,有机肥和化肥要混合堆沤腐熟后,均匀撒施入种植沟中,或施甘蔗(基肥)药肥 300~375 kg/hm 2 ,防治地下害虫,例如地老虎、蛴螬等,同时为甘蔗提供丰富的养分,如果是酸性强的土壤,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等碱性肥料,以改良土壤,为甘蔗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1.7 摆种

根据品种特性下种,在芽向沟两侧,选择沟中“品”字形双行摆种,摆消毒的双芽段蔗种 4.50 万~5.25 万个/hm 2 ,确保有效茎 6.75 万~7.50 万株/hm 2 ,粤糖 00-236 分蘖力强,要适当减少下种量,摆种要密度适中,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1.8 盖土

盖土厚度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如果土壤墒情好,轻轻回土覆盖蔗种,一般回土 3~4 cm,遇低温干旱天气,盖土适当加厚。

1.9 覆盖地膜

条件允许建议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抗旱的作用,达到提早萌芽和提高发芽率的作用。

1.10 喷洒除草剂

为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在甘蔗苗出土前,使用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 2 250 g/hm 2 + 99%乙草胺2 250 g/hm 2 兑水 900~1 200 kg/hm 2 均匀喷雾表土层,进行芽前封闭除草。

1.11 加强田间管理

1)破膜引苗。种植户要注意观察甘蔗的生长情况,发现甘蔗苗较弱,苗拱在地膜下,甘蔗苗不能及时破膜时,需要人工破膜引苗。2)揭膜。4 月气温回升时及时揭膜,将残膜移出地外进行处理。3)查苗补苗。揭膜后,种植户需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如果有缺苗断垄现象,抢抓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补苗。4)追施提苗肥。当蔗苗有 5 张叶左右时施提苗肥,可以施尿素 112.5~150.0 kg/hm 2 提苗,以促进蔗苗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为甘蔗日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5)大追肥和大培土。培土是甘蔗田间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新植蔗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准备拨节时,可施尿素 750 kg/hm 2 +甘蔗专用药肥 1 500 kg/hm 2 ,施肥后大培土,培土高度为 20~30 cm。需要注意的是,大培土后应及时喷施封闭除草剂

2 宿根蔗主要管理技术

2.1 适时砍收

在当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砍收宿根蔗,小锄低砍,保障砍收质量。

2.2 适时清园

甘蔗砍收后,可适时将园里堆积的残茎、残叶堆沤成肥再还田、粉碎还田或打捆离田。同时,做好露天禁烧农作物秸秆的宣传、巡查和管控,改善焚烧蔗叶污染空气质量的问题。

2.3 破垄松蔸

清园后,及时破垄松蔸,可以改善甘蔗根际土壤通透性,扯断蔗蔸两侧及底部的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和蔗芽萌发。

2.4 防除杂草

宿根蔗大培土后,要进行 1 次封闭除草工作,使用 90%乙草胺 2 250 g/hm 2 兑水 675~900 kg/hm 2 顺垄喷施。之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可喷施甘蔗苗后除草剂,如蔗草灭、敌草隆等。

3 甘蔗常见病虫害

3.1 甘蔗螟虫

甘蔗螟虫是隐蔽的甘蔗钻心虫,以幼虫钻入蔗苗及蔗茎为害,甘蔗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蔗茎受害,形成虫孔洞,遇大风时常在虫口处折断,茎蛀孔处常有虫粪。虫伤处病菌易侵入,诱发病害,从而影响甘蔗苗的生长,甘蔗有效茎数减少,茎质量和糖分下降 。以白螟、二点螟、条螟、大螟等为害最普遍,1 年发生多代且世代重叠,发生时间长,尤其以第1 代和第 2 代为害最严重,因此,蔗农应特别注意甘蔗第 1 代和第 2 代螟虫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科学防治工作。

3.2 蔗蓟马

蔗蓟马属蓟马科,在各蔗区普遍发生,体型小,呈暗褐色至黑褐色,成虫、若虫多潜藏在未展开心叶内,吸食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呈裉绿斑痕状,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有的叶尖卷在一起不能展开,影响甘蔗进行光合作用,5—6 月为害严重。防控方法:深耕深松,施足基肥,适期灌溉,注意排出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在甘蔗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减轻蔗蓟马为害;可选用 80%敌敌畏 + 40%乐果 2 250 g/hm 2兑水喷杀。

3.3 棉蚜虫

棉蚜虫有群集性,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甘蔗叶子上或叶鞘内外繁殖生活,全年都可发生,7—11 月是为害高峰期。防控方法:使用吡虫啉、敌敌畏、乐果等农药兑水喷雾防治。

4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有甘蔗苗黄化、缺素病、肥害、干旱等。病症均匀分布,没有病原体和发病中心。

5 常见的侵染性病害

5.1 甘蔗凤梨病

甘蔗凤梨病属真菌病害,在各地蔗区普遍发生,以冬季低温的甘蔗春植地区发生最严重。该病害主要为害蔗种、蔗茎基部切口处,发病初期,切口处变红色,释放出凤梨味,后组织被破坏逐渐变成黑色,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发病特点:靠气流、灌溉水、切蔗种的刀、砍蔗的刀等传播。防控方法:1)选用无病健壮梢部茎做种。2)覆盖地膜,促早生快发。3)种茎消毒。可以使用 70%甲基硫菌灵 1 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1 000 倍液浸种 3~5 min。4)在常发病蔗地,沟施石灰 1 125 kg/hm 2 ,以调节土壤 pH 值至中性或微酸性,对该病害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2 甘蔗梢腐病

甘蔗梢腐病主要为害蔗茎的梢部,有的梢部叶片常扭结在一起,有的梢部腐烂,故名梢腐病。若生长点受害,会坏死发臭,每年 6—9 月,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特点:宿根蔗病株残体和带病蔗种是该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落在心叶的分生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高湿蔗田、久旱遇雨,土壤贫瘠缺肥,长期宿根加重病害发生。防控方法:1)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如粤糖 00-236。2)种茎消毒。3)施足底肥,不宜偏施、重施氮肥。4)在发病初期,可用 50%多菌灵 700 倍液或75%百菌清 1 000 倍液喷雾甘蔗心叶。5)甘蔗砍收后,将病株带出蔗田(地)外,集中烧掉。

5.3 甘蔗褐条病

甘蔗褐条病是甘蔗叶片病害,发病初期,嫩叶呈水渍状小点,很快向上下扩展成近梭形的长条斑,颜色亦由黄转红褐色,周缘有狭窄的黄晕,潮湿时病部生浅褐色霉层。5—6 月进入发生盛期。发病原因:田中或田边的病叶是其主要初侵染源。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会直接侵入。其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气候高温多雨,利于该病发生流行,土壤贫瘠缺肥,长期宿根加重病害发生。防控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2)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剥除老叶、病叶,除去无效茎。3)药剂预防。在 3—4 月,可用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等药液喷雾。

5.4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是蔗区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染病后,蔗茎顶部会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后期破裂散落出黑粉,被侵染的甘蔗极易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发病特点:带菌种蔗及宿根蔗是主要侵染源;在高湿等适宜条件下,病菌会直接侵入蔗芽分生组织;冬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湿有利病菌萌发,干旱有利冬孢子积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长期宿根加重病害发生。防控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2)蔗种消毒,常用多菌灵、石灰、甲基托布津等。3)黑穗未破前,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或深埋。4)选择无病区留种。5)有条件的重病田(水旱)轮作。

6 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意见

1)加强检疫。加强植物检疫,保障种苗健康生长。2)农业防控。①建立健康种苗制度。建立无病虫脱毒种苗基地,选育抗病虫脱毒良种。对生产用种苗进行浸泡消毒。②减少越冬虫源。小锄低砍,尽量保证蔗桩不破裂,避免病虫害侵袭,清除残茎、枯叶、老叶以及蔗地内杂草,减少病原和害虫越冬场所,降低翌年病虫害发生基数。③适时早种植、早管理,使甘蔗苗早生快发。9—11 月,剥除老叶,加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的为害。④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或旱作轮作,可减轻病虫害。⑤蔗地要深耕深松,施足基肥,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建立涝能排积水旱能灌水的排灌系统。3)生物防控。利用古巴蝇或赤眼蜂防控螟虫。赤眼蜂是蔗螟天敌,在螟蛾产卵初期和盛期,在蔗田地释放赤眼蜂,每公顷放蜂量为 9 万~15 万头/次,可以大大减少枯心苗和虫蛀节的发生。4)物理诱控。①性诱剂。使用甘蔗螟虫性诱剂是一种绿色防控,例如,每年 4—8 月,每公顷甘蔗地可以安放昆虫诱捕器 9 个左右,相隔 30 m 设置安装 1 个防控点,安放 2 个诱捕器,每隔 30 d 更换 1 次诱芯,可以有效诱捕甘蔗螟虫。②频振式杀虫灯。利用螟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5)化学防控。①根部用药。在甘蔗新种时,或宿根蔗破垄松蔸后施肥大培土时,用 3.6%杀虫双颗粒剂或 3%辛硫磷颗粒剂 60 kg/hm 2 与肥料混合施于种植沟或根周围,然后盖土。②根据甘蔗生长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做好第 1 代、第 2 代甘蔗螟虫的防控工作,其他病虫害兼治。

7 注意事项

1)选用对口农药,注意交替使用,可有效延缓病虫害抗药性。2)使用完的农药瓶(袋)应统一集中处理。

8 结束语

甘蔗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为甘蔗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甘蔗病虫害种类,应及时综合使用合理的防控措施,做好甘蔗田间管护,满足甘蔗提产提质的要求,增加蔗农收入。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