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流感“警报”拉响!一年中最佳“保护期”已到,错过等一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6:40 1

摘要:最近早晚的风凉飕飕的,孩子一回学校,办公室又开始轮流“咳嗽接力”,超市的感冒药货架突然空了一大半?不是巧合,也不是换季的小打小闹——流感的“高峰预热”来了,而我们现在正站在一年里最关键的“防守窗口”。

最近早晚的风凉飕飕的,孩子一回学校,办公室又开始轮流“咳嗽接力”,超市的感冒药货架突然空了一大半?不是巧合,也不是换季的小打小闹——流感的“高峰预热”来了,而我们现在正站在一年里最关键的“防守窗口”。

每年9月,其实就是个隐形的“转折点”。天气开始变凉了,早晚温差大,开学潮一来,人群密集度陡然上升,病毒传播就有了“温床”。

特别是流感病毒,不声不响地,就可能顺着一节课、一次地铁、一场晚饭局,钻进你的呼吸道。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强调,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其实就是9月到10月之间,早一点打,免疫力好好建立起来;拖晚了,等病毒大军压境,你再想打针,效果可就大打折扣。

有些人总觉得流感就是“重一点的感冒”,喝点姜汤、吃两片对乙酰氨基酚就能抗过去。可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

它不是那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小病,它能引发高烧、剧烈咳嗽、乏力、肌肉酸痛,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甚至脑炎。

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还有患慢性病的人,流感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轻则住院,重则危及生命。

我有个病人,50来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也健身。但去年冬天,图省事没打疫苗,结果被流感缠住了,烧了四天四夜,咳得肋骨都疼,最后发展成了肺炎,住了十几天院。他苦笑着跟我说:“我这辈子都没发过这么高的烧,原来流感真不是闹着玩的。”

其实身体不是机器,它是一台“精密又脆弱”的操作系统。流感病毒就像是恶意程序,一旦入侵,免疫系统就要全力对抗。如果你这时候状态不佳,压力大、熬夜多、饮食乱,那就等于把家门大开,欢迎病毒“入住”。

疫苗的存在就是一层“防火墙”。每年流感疫苗是根据当年预测的流行毒株来定制的,世界卫生组织会在每年2月和9月分别发布南北半球的推荐毒株组合。

咱们中国属于北半球,所以每年9月起的疫苗是根据最新的毒株趋势配制的,打得早、防得稳,等到11月真正的流感高峰到来时,你身体里的抗体早就“练兵完毕”,能迅速识别病毒、发动攻击。

很多人问我:“医生,疫苗到底有没有用啊?我去年打了还是感冒了。”这就像你穿了雨衣还被溅了一身水。

疫苗从来不是让你“百毒不侵”,而是让你“有备无患”。打了疫苗,哪怕真的感染了,症状也会轻得多,恢复得快,住院率低。

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一项针对全国多地的流感疫苗接种效果分析显示,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比例和住院概率,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果最明显。

别看疫苗只是个小针头,里面可大有文章。流感疫苗主要是灭活病毒或重组蛋白,打进去后不会让你得病,反而能让免疫系统“认清敌人”,提前准备抗体。就像你提前拿到了“通缉犯画像”,一旦病毒真来了,身体就能立刻识别,一顿“围剿”,不至于让它为所欲为。

如果你是个体质偏弱的,比如经常感冒、动不动就咳嗽,建议特别要重视这一次的疫苗接种。还有家里有孩子的,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那简直是流感病毒的“高频转运站”。

小孩免疫系统还在发育,病毒一来,烧得高,哭得凶,大人也跟着受罪。打一针疫苗,少折腾一整冬

再说个你可能没想到的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是“亲戚”,它们都属于呼吸道病毒,传播方式很像,症状也容易混淆。

而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已经报告“双重感染”的病例,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这种“双拼套餐”对身体的打击是双倍的。

尤其是免疫功能本来就不稳的人,恢复期会更长,后遗症风险也更高。所以现在不仅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冒这个险”的问题。

说到疫苗,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有的人对鸡蛋严重过敏(因为有些疫苗在鸡胚中培养),或者曾经打疫苗后出现过严重过敏反应,那就得慎重。

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安全、有效地接种的。有顾虑的,去社区医院或者正规接种门诊问一问,别自己在那儿瞎猜。

除了疫苗这道“主防线”,日常生活也别掉以轻心。天气转凉,别太早脱秋裤,尤其是孩子早上上学,别图省事就一件单衣出门,寒冷刺激呼吸道,正是病毒趁虚而入的时机。办公室空调别开太猛,窗户要偶尔开开,通风才是最好的“净化器”。

饮食上也别忽冷忽热,火锅啤酒是爽,但冰火交加的吃法最容易伤脾胃,削弱免疫。多喝点温水,多吃点应季食物,比如山药、莲藕、百合、银耳这些润肺健脾的好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秋季宝藏”。饭桌上别老是大鱼大肉,清淡一点,身体轻松一点,病毒也不那么容易趁虚而入。

还有一个小冷知识,流感病毒最喜欢干燥环境,所以秋冬家里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尤其北方的朋友,暖气一开,室内干得像沙漠,这时候加个加湿器,或者简单点,放盆水,也能让病毒“活得不那么自在”。

说到底,预防流感不是靠一招制敌,而是多管齐下,层层设防。疫苗是底线,生活习惯是防线,心态更是关键。我见过太多因为掉以轻心、误以为“我身体挺好”的人,最后折在一场高烧或一场并发症上。

有的人会说:“医生,我从来不打疫苗,也没见我得过流感。”这确实可能,但你得知道,健康从来不是理所而是你过去每一步都走得对。不能因为“去年没事”,就赌“今年也没事”。病毒不会跟你讲情面,它只看你有没有漏洞。

所以现在,正是你该做决定的时候。趁着疫苗刚上市,趁着人群还没开始大面积传播,趁着你身体状态还稳,给自己、给家人打一针“安心针”。别等到躺在床上烧得迷迷糊糊,再后悔当初的犹豫。

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下一次再要“补防”,就得等明年了。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张蕾,王芳.2023年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0):1201-1206.

[2]李静,韩斌,陈霞,等.流感疫苗对老年人群预防效果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03):322-32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2025)[R].北京:中国疾控中心,2024.

来源:闪耀医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