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银行资产规模被江苏银行反超,相差400亿元,失去了“最大城商行”的地位。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同花顺的排名,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在42家上市银行中仅列第37位,处于行业末流,其盈利能力更是被直接评价为“行业尾部”。
今年5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已核准戴炜担任该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仅仅三个月后,北京银行披露的半年报,凸显出此次人事变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银行资产规模被江苏银行反超,相差400亿元,失去了“最大城商行”的地位。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同花顺的排名,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在42家上市银行中仅列第37位,处于行业末流,其盈利能力更是被直接评价为“行业尾部”。
这无疑给现任高管团队带来了巨大压力。现任董事长霍学文接掌北京银行时,该行在同花顺的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40位。两年多时间过去,其盈利能力排名仅上升两位。
盈利、运营能力拖后腿
根据北京银行2025年半年报,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53亿元,同比增长1.12%;基本每股收益0.69元,同比增长1.47%。
随后,同花顺基于其财务模型对北京银行评分,总分为1.4分,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37位,总体财务表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该行在成长性和流动性方面获得同花顺认可,分别排名第14和第26。但在盈利、运营能力与资本充足性方面表现不佳。其中盈利能力排名第38,已是三项中最高;资本充足性排名第40,运营能力更是位列所有银行倒数第二。
同花顺甚至警示,过去五年北京银行资本周转平均仅为0.19次/年,运营能力较弱;负债端存款占比为67.29%,运营效率低下。
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9%,略高于7.5%的监管警戒线。
对北京银行管理层而言,提升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资本充足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运营效率被视为改善另外两项指标的关键。
有分析认为,运营效率低下源于北京银行信贷业务比例过高,属于“重资本”业务,每笔贷款均消耗资本。该行发展模式长期依赖规模扩张而非价值提升,导致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8.59%),而资产创收能力(周转率)并未同步提高。改善运营效率的重点之一,是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然而,将北京银行与江苏银行对比后可发现,营业收入的差距才是前者运营效率较弱的根本原因。在资产规模接近的背景下,北京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比江苏银行少84.4亿元。而北京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并不低,上半年达到28.63%,高于江苏银行的26.58%。
根据同花顺在运营效率方面的排名,江苏银行在42家上市银行中位列第15,处于中上水平。
显然,影响北京银行周转效率的主因并非非息收入不足,而是净利息收入大幅落后于同行。相比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更高,上半年平均余额为39570.83亿元,远高于江苏银行的38466.1亿元。差距主要来自生息资产收益率:北京银行为3.02%,明显低于江苏银行的3.67%。
北京银行的净利差仅为1.31%,江苏银行则高达1.87%。从存款平均成本看,北京银行其实更低,平均利率为1.59%,江苏银行为1.78%。但江苏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平均利率达到4.45%,远高于北京银行的3.38%。
因此,尽管北京银行非息收入更高,运营效率却明显不如江苏银行,进而拖累了盈利水平。对公贷款利率差异是导致两家银行借贷利率悬殊的重要原因。上半年,江苏银行对公贷款平均利率为3.95%,远高于北京银行的3.02%。
两行在信贷投向上也有明显区别。北京银行41.16%的贷款投放在北京地区,而江苏、上海、山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仅占31.08%,其余不到28%的信贷投放在湖南、陕西、江西等地。
相比之下,江苏银行的信贷资源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
不同的信贷投放布局也影响了两行的资产质量。
截至6月30日,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拨备覆盖率为331.02%;而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拨备覆盖率为195.74%。
三年目标:两项指标未达预期
自霍学文2022年正式执掌北京银行以来,该行就一直面临盈利与运营能力偏低的问题。当年一季度,同花顺对其盈利指标评分排第40名,运营能力排第31名。
北京银行也意识到这一问题。2021年年报显示,该行早已提出加快转型、提质增效,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与管理方式。为优化业务结构,北京银行持续加大零售转型投入,年末AUM达到8845亿元,零售贡献占比提升5.44个百分点,并提出打造以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为基础的新零售战略体系,力争零售盈利贡献达50%。同时拥抱“大财富管理”时代,构建价值增值的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体系,并计划三年内使数字化水平达到行业领先。
然而至今,零售业务占比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进展仍不够显著。
当时,北京银行零售净利息收入占全行收入的32.5%,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9%。两年多以后,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占比为25.01%,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仅为30.8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为6.92%。
2022年所提出的宏图中,逐步推进的只有数字化转型。根据半年报,2025年北京银行全面进入数字化经营阶段,启动以“大风控-大资管-大协同”为核心的“新三大战役”。
只是,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仍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失望。
信贷布局亟须调整
对此,有分析建议北京银行扩大对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的信贷投放。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活力强,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和外向型经济集中,贷款需求旺盛且对利率敏感度较低,银行议价能力更强,可收取更高贷款利率。
但建议者也指出,这些“好地区”同样是全国性银行(如工、农、中、建、交、邮储)、强劲的本地城商行(如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竞争焦点。
北京银行在这些区域并不具备明显的网点、品牌和客户基础优势,与深耕本地的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相比竞争力可能不足。为争夺优质客户,该行或不得不压低贷款利率,反而导致利差收窄,与初衷相悖。
因此,更可行的策略是借助北京总部经济优势,服务总部位于北京且在这些地区有投资布局的企业,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增强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领域的专业能力,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定制化、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从而掌握定价权。通过投行业务、财富管理等带动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尽管短期内快速提升盈利与运营效率面临较大困难,但假以时日,实现这两方面的突破仍有机会。
版权声明:所有Y角兽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Y角兽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来源:Y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