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目前正指导各地商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按照“成熟一
政策法规
◆商务部:各地正加紧编制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3月25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目前正指导各地商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原则,分批确定试点城市名单。
点评:此举将提振市场活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版重柴车排放标准制定中,氢燃料发动机拟纳入监管
3月25日,生态环境部方面透露,《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氢燃料发动机测试循环和排放限值与点燃式发动机一致,整车排放限值与LPG双燃料汽车发动机一致。生产企业应确保任何污染控制装置的使用,不会带来新的大气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装有钒基脱硝催化剂(SCR)的车辆,在全寿命期内,不得向大气中泄漏含钒化合物。车辆原则上不进行磨合。不允许生产企业外接任何设备,不得对车辆进行任何影响排放控制的调整。
点评:统一排放要求并强化污染控制,严控钒化合物泄漏等技术细节,彰显环保标准升级与新能源技术规范并行的监管趋势。
◆三部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设备更新 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鼓励结合客流变化、城市公交行业发展等情况,合理选择更换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车长类型。每辆车平均补贴8万元;其中,对更换动力电池的,每辆车平均补贴4.2万元。
点评:政策助力淘汰老旧车辆,推动低碳出行,促公交行业技术升级。
◆生态环境部对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公开征求意见
生态环境部近日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编制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对于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开展现场检查强化车辆排放监管,利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高排放车辆的遥感筛查溯源等。
点评:八部门联手优化机动车环保监管,剑指高排放车辆,彰显以科技赋能绿色交通的决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自动驾驶等重要国家标准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新兴产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布车辆通信通话、自动驾驶、车用动力电池等7项国家标准等。
点评:国家发布自动驾驶等7项新兴产业国标,规范技术发展与安全应用,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速,为行业健康发展护航。
◆公务用车管理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3月6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公务用车管理平台数据规范》国家标准,聚焦加强公务用车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规定了公务用车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平台数据内容格式以及数据管理与维护等,这一标准是我国公务用车管理领域首个国家标准。
点评:公务用车管理首个国标出炉,标准实施或促廉政建设,助力车联网技术在公车领域深化应用。
国内新闻
◆新能源车占2024年汽车召回的4成
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全国产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显示,全年共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分别较上年增长8.9%和67.0%。其中,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40.0%。
点评:新能源车召回占比飙升,暴露行业高速发展下质量隐忧。
◆中汽协倡议行业企业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
3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其中提到,倡议企业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避免碎片化信息引发片面解读。企业宣传应聚焦自身经营成果。同时呼吁第三方机构及媒体响应以上倡议,停止发布销量周榜。
点评:此举或助市场回归理性,避免短期数据噪音掩盖行业真实趋势。
◆2024年超4成汽车经销商亏损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度汽车经销商盈利比例为39.3%,持平比例为19%,亏损比例为41.7%。经销商亏损面较2023年的43.5%收窄至41.7%,较2024年上半年的50.8%收窄了9.1个百分点。
点评:亏损面虽较去年及上半年收窄,但仍处高位,折射车市需求疲软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
◆乘联分会:预计今年汽车报废更新可达500万辆,可置换1000万辆
3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文称,2025年汽车行业政策补贴和优惠力度再创新高,成为撬动整体汽车市场繁荣、加快新能源消费过渡到大众普及阶段的关键因素。报废政策扩围,预计今年报废更新可达500万辆,报废补贴金额约900亿元左右,而各地的置换政策稳定有力度,预计可置换1000万辆,近1300亿元。同时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销预计1600万辆左右,带来2万多亿元的销售额。
点评:政策红利引爆汽车市场活力,加速消费迭代与绿色转型。
国际新闻
◆日本首相称不排除对美国汽车关税采取反制措施
当地时间3月2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表示,日本政府不排除对美国宣布的汽车关税采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他在回答议员提问时说,采取反制措施是有可能的,他会考虑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所有选项都在考虑范围内。石破茂重申,日本政府正在“强烈”要求日本汽车获得关税豁免。
点评:这既是对美贸易施压的回应,也可能加剧两国经贸摩擦,甚至波及全球汽车供应链稳定。
◆奔驰提供买断计划 鼓励部分员工自愿离职
据德媒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近日为部分员工提供了一项极具吸引力的买断计划,最高可获50万欧元补偿(约合392.6万元人民币),旨在鼓励员工自愿离职,以实现公司到2027年节省50亿欧元的目标。
点评:高额补偿或为精简人力破局,但也可能引发内部士气波动。
◆多伦多取消对特斯拉的购车补贴
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市市长Olivia Chow(邹至蕙)日前表示,由于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紧张,多伦多将不再向购买特斯拉作为出租车或共享汽车的购买方提供补贴。根据多伦多的零排放补贴计划,到2029年底,该市将向司机和车主减免执照费和续期费,以促进购买电动汽车作为租赁车辆的采用。
点评:这折射出国际贸易争端对地方新能源政策的波及效应,或影响特斯拉共享出行市场布局。
◆德国公布5000亿欧元基金财政草案 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3月16日,据报道,德国公布一项涉及数千亿欧元的财政方案草案,提出放宽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设立特别基金,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气候保护和国防开支等关键领域发展。草案提出,修订德国《基本法》中的“债务刹车”条款,通过债务融资设立总额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德国豪掷5000亿欧元基建基金,剑指交通电网升级,经济气候双轮驱动野心尽显。
◆美国将开听证会调查中国传统汽车芯片
3月11日,据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地时间11日就中国生产的传统芯片(成熟制程芯片)举行听证会,探讨进一步提高相关关税的可能性。这些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等产品中。
点评:此举或抬高车企成本,加剧芯片竞争,倒逼中国芯片业加速技术突围与多元化布局。
企业新闻
◆理想将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
3月27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表示,理想汽车将对自研车载操作系统理想星环 OS进行开源,成为全球第一家将车载操作系统开源的车企。
点评:首开行业先河,或催生协作生态,加速技术普惠。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2.2亿股
3月26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约2.201697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点评:加速国际化布局,此举有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全球供应链竞争力,巩固其新能源龙头地位。
◆神龙汽车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示界”
3月25日,神龙汽车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HEDMOS示界”,并发布品牌Logo,标志着神龙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开启合资车企转型新模式。据官方介绍,其英文名称“HEDMOS”源于“HEAD”与“MOST”,寓意领先、首屈一指。示界品牌标识以指北罗盘为灵感,以“示”明方向,专注于品质感与出行体验。旗下首款车型示界06定位紧凑级纯电SUV,目标市场为10万~15万元区间,预计于5月上市交付。
点评:合资车企转型再添新样本。
◆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战略合作
3月17日晚,蔚来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双方将进行资本合作,宁德时代正在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点评:强强联合或破解充电焦虑,加速新能源出行生态布局。
◆比亚迪股份:拟通过配股筹资约435.09亿港元
比亚迪股份3月4日公告,将按配售价发行配售股份。假设配售股份全数配售,配售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为435.09亿港元。据悉,此次比亚迪H股闪电配售创下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股权再融资规模的新纪录。比亚迪表示,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作集团研发投入、海外业务发展、补充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点评:资本助力将进一步助推比亚迪发展,或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