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线机关干部、东城社工、环卫工人、“东城守望岗”志愿者……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众多东城人以“功成有我”的担当,将责任扛在肩头、把服务落在实处,用点滴行动为盛大活动保驾护航。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成功举办,背后离不开无数平凡身影的坚守与付出。
一线机关干部、东城社工、环卫工人、“东城守望岗”志愿者……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众多东城人以“功成有我”的担当,将责任扛在肩头、把服务落在实处,用点滴行动为盛大活动保驾护航。
“咱家鸽子飞上广场啦!”
当激昂的旋律响起,8万羽和平鸽振翅高飞,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编织出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壮丽图景。这其中,便有10羽来自东城鸽友韩历生家。
“咱家鸽子飞上广场啦!”直播过程中,韩历生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场欢呼尚未散尽,不到5分钟,他的鸽子们便凭借敏锐的本能,飞回位于南板桥胡同的家中。眼瞅自家鸽子归巢,韩历生难掩激动:“那种澎湃的心情没法形容,觉得自豪又光荣!”
参加活动的和平鸽,每一只都要经过精心培育、精挑细选,不仅身体健康、骨骼肌肉健壮,还要经常训飞。养鸽40多年,韩历生在培育与训练上有着丰富经验,他养育的鸽子先后参与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要有‘经验’、会认家的,还要毛色油亮、体格健壮。”韩历生这次交出的10羽鸽子中,不乏屡次“建功”的“老手”。
阅兵式结束后的下午,他仍如往常般登上屋顶训鸽。先将鸽子放飞,任它们在胡同上空盘旋;随后拿起工具,仔细清扫鸽笼。“养鸽子不能光顾着自己喜欢,得讲究卫生,不能给街坊邻居添麻烦。”这份细致与体谅,早已融入他的养鸽日常。
每次参与活动得到的荣誉证书、纪念章、鸽环等,都被韩历生精心收藏起来。如今,这份“履历”中又新添了难忘的一笔。“养鸽子这么多年,不仅让我养成了规律的作息、平和的心态,更让我有机会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参与国家大事、见证时代荣光。”望着屋顶的鸽笼,韩历生眼中满是欣慰。
阅兵场外的“隐形方阵”
东城环卫中心五所的王欣宇,至今仍清晰记得接到任务时的激动:“一定要向祖国展示新时代东城环卫人的形象!”
晚上10点,永定门公园内仍有橙色身影闪动。王欣宇和同事们穿梭在树影间,调试移动厕所、张贴标识、码放分类垃圾桶,这是他们在阅兵前夜进行的第3次实战演练。
自8月初接到保障任务以来,44名来自不同单位的环卫工作者组建永定门点位临时党支部,以“高标准、零差错”的要求,全力投入这场特殊的“战斗”。
环卫团队的保障工作看似平常——垃圾清运、卫生保洁、厕所运维,但标准却被提到了极致,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密计算与反复演练。8月的北京暴雨频发,给深夜作业带来不小的挑战。一次演练中,团队突遇大雨,唯一能避雨的地方只有永定门的老门洞。“设备要搬下来、运到位、调试好,节奏紧凑到根本没人顾得上躲雨。”王欣宇回忆道。
9月2日晚,载着相关人员的大巴陆续进场,环卫团队进入“战时状态”。他们背着工具包不间断巡视,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公厕补给,直至活动结束。“虽然没能亲眼看到阅兵队伍,只要想到自己的坚守也是一种参与,就感觉浑身是劲儿!”
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中,有带着基础病仍坚守岗位的老同志,有家里孩子年纪尚小却随叫随到的年轻职工。王欣宇感慨,正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支撑着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此次,东城环卫中心负责天安门、长安街沿线和四处远端集结点的公厕保障及沿线卫生保障工作,共出动人员522人、专业作业车辆30辆,清运垃圾30.15吨。当阅兵式的雄壮乐章响彻广场,这支“隐形方阵”洒下的汗水,为这座城市的光荣写下了踏实而温暖的注脚。
以细微服务织密“温暖防线”
电动车电池“红绿”码分级体检、车棚杂物“地毯式”清理……紧邻核心区域的建国门街道,以“全域覆盖、全程在线、全员投入”姿态,将服务保障延伸至街巷角落,筑牢大会顺利举行的“基层防线”。
交通保障是块“硬骨头”,街道却为其注入了“人情味”。大会期间,连通长安街的胡同停车路段临时改做他用,街道积极协调周边单位提供共享停车位。城市管理办公室的郁明与团队经过三次演练,摸清受临时交通管理影响道路的居民停车需求。同时针对医院、地铁口等车辆密集区,他们反复优化方案——从张贴温馨提示到走访单位口头沟通,再到协调有关部门助力宣导,多措并举达到宣传告知效果。
“沟通协调是核心难点。我们逐户联系车主、提前告知停放点,用耐心赢得了大家的主动配合。”郁明坦言,面对“千头万绪”的压力,高效传达落实成为关键。尽管工作辛苦,他却倍感荣幸:“能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这段经历成了职业生涯的珍贵回忆。”
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街道制作网格重要点位一张图和网格执勤力量部署图,为执勤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向重点单位、“九小场所”及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发放并进行安全提示和使用培训;深入网格重要点位做好灭火救援前置准备工作;保障特殊群体生活需求。
“我们聚焦为民办实事,把‘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当礼炮声响彻广场,郁明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连同他们的细致与担当,共同构成了大会胜利举办的坚实底色。
“东城社工”用脚步丈量责任
当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时,距离广场不足500米之遥的前门东大街社区,党委书记鲁佳正带领14名社工坚守在服务保障一线。作为一名“东城社工”,他心中既有沉甸甸责任,也洋溢着再次亲历重大活动的由衷自豪。
服务保障工作期间,鲁佳(左一)耐心解答居民咨询。
自任务启动之初,鲁佳便深知“细节决定成败”,他组织全体社工反复打磨保障方案,每一个流程、每一项分工都逐一敲定。方案确定后,他带头走遍社区的大街小巷、楼宇院落,用脚步丈量责任。
巡查期间,鲁佳(右二)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前东社区地处天安门广场东南侧,特殊区位使其成为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的核心区域之一。社区内10栋居民楼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受限于户型面积小,公共区域堆物堆料问题时有发生。
“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是社区工作的底线。”鲁佳说。为展现辖区良好风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多次组织大规模清洁行动,清理垃圾死角、铲除墙面小广告、规整楼道杂物;同时积极动员居民加入志愿队伍,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入户走访期间,鲁佳(左二)向居民讲解相关政策要求。
细致用心的工作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支持。鲁佳回忆,在前期保障演练中,需请居民配合将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通知发出后,不少不在家的居民特意赶回挪车;还有居民主动将车钥匙留在家中或交给社工,说:“你们安排,需要挪车随时用。”
“居民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再苦再累都值得!”每当谈起这些温暖瞬间,鲁佳总是倍感感动。
本次服务保障任务已圆满完成,但鲁佳与社工们为民服务的脚步,仍在继续。
“东城守望岗”书写奉献情深
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臂戴红袖标,坚守在“东城守望岗”的志愿者们,是此次服务保障工作中一道温暖而可靠的风景线。
67岁的崔连玉和68岁的于建江是一对志愿者夫妻。每天清晨,两人分别前往钱粮胡同与轿子胡同守望岗,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
崔连玉(右一)帮于建江(左一)整理袖标。
崔连玉经常为过往行人指路,耐心为中外游客解答附近历史院落的相关问题;于建江则更多负责交通疏导和治安巡查,单行线常有车辆误入,他一次次上前指挥倒车、耐心引导。老两口从早到晚,与其他志愿者轮班值守,每天在岗5个小时。
于建江是一名老党员,曾参与2015年九三阅兵的服务保障工作。平日里,老两口也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于建江是隆福寺社区的“热心人”,带头组织党员学习、参与街道会议,协助社工开展社区工作。受于建江影响,崔连玉退休后一起加入垃圾分类志愿队伍,隔天一次轮班指导居民正确投放。老两口常说:“社区就是我们第二个家,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特别踏实和幸福。”
隆福寺社区书记正在给守望岗的志愿者们传达最新通知。
谈及这些年社区的新变化,老两口对隆福寺商圈改造赞不绝口,认为街区面貌焕然一新。“晚上遛弯的人多了,孩子们玩轮滑、打羽毛球,特别热闹,我们买东西也更方便了。”崔连玉笑着说。于建江也点头称是:“马路宽了、环境好了,夜生活丰富了,咱们东城越来越有活力,我们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他们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参加志愿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光荣。”
来源:北京东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