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读红楼:单世联教授对普及红楼梦的贡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21:21 1

摘要:单世联教授,是江苏扬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中外文化思想史。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蒙纳士大学“全球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美学、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现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评,发表了大量学术论

满庭芳宋· 赵令畤

玉枕生凉,金缸传晓,败叶飞破清秋。

雨馀翻浪,渺渺阻行舟。

暂系汀洲侧畔,风夜起、荻叶添愁。

银屏远,龙香渐尽,还似梦扬州。

更筹。

何太永,当年情事,今日堪酬。

最苦恨红楼,笑我飘浮。

为寄相思细字,教字字、愁蹙眉头。

凄凉久,渔人唱晓,随月过横沟。

单世联教授,是江苏扬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与中外文化思想史。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蒙纳士大学“全球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美学、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现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评,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社会文化评论。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涉及美学、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现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评。他在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兼职教授和特约研究员,并在2006-2007年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论文和社会文化评论。他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在普及红楼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红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红楼梦》的文化分析:

单世联教授在《红楼梦的文化分析》一书中,以现代人文思想为视角,从小说的创作过程、叙述方式、人物形象与红学演变等方面,探索小说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效果。他认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深入其细节,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的礼教文化发出深沉的抗议,并表达了从伦理型文化(理性、家国规范)向审美型文化(感性、个体、自由)转换的朦胧期待。

关于红学研究的三个维度:

单世联教授认为,红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旧红学:本事索隐与主旨认定。

新红学:材料考证的非文学性。

阶级论:文学形象的社会分析。

关于红学的现代性:

单世联教授指出,《红楼梦》的现代性在于它对个体自由和感性的追求,以及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这种现代性使得《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经典。

关于红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单世联教授在《红楼漫卷世纪风》一书中,对红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红学研究需要在科学方法、政治运动和学术权威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又要避免过度政治化。

关于《红楼梦》的情感结构:

单世联教授还深入分析了《红楼梦》的情感结构,认为小说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展现了人性的渴望和悲剧的诞生。他指出,小说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是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关于《红楼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

单世联教授在书中还对《红楼梦》与西方文学进行了比较,特别是与《呼啸山庄》的比较。他认为,尽管两者在文化背景和叙事方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深刻。

单世联的红学研究不仅提供了对《红楼梦》的深刻解读,也为红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的观点强调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性,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他也没有读懂曹雪芹不是文本作者,也没有读懂显隐两本书,在红学史的论述中,他借鉴了许多其他人的理论但是他对于红楼梦文本的普及付出了心血。

附录:专著与学术文集

1、《西方美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美育史导论》(与徐林祥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再版。

4、《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被解释的传统:近代中国思想史略论》(与陈少明等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初版,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再版。

6、《人与梦:红楼梦的现代解释》,广东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

7、《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 》(与谢名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革命人》,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版。

9、《风雷激——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述论》,待出版。

10、《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15万字。

11、《文化大转型:分析与评论——西方文化产业理论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2、《九死一生如昨》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13、《论文化观念与文化生产》,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

14、《一个人的战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版 。

15、《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新星出版社,2015年5月。

16、《黑暗时刻:希特勒、大屠杀与纳粹文化(上下)》,广东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2015年9月。120万字。

17、《文化不是任性:价值观、多样性与中国经验》,新星出版社,2015年10月。

18、《知识人的关怀与压力》,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

19、《文化大转型:批判与解释——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148万字。

20、《红楼梦的文化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21、《中国文化管理研究》(与李康化合著),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12月。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