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从来不是孤立的文字游戏,它是时代的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承载思想价值。莫言作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传播甚广,自然要接受公众从思想、艺术等多维度的检验。批判他创作中的思想倾向问题,出发点是对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深度关切,是在文化层面上为社会价值观的走
有人将对莫言创作中存在的严重思想倾向问题的批判,简单粗暴地归结为“蹭流量”,这种看法不仅片面肤浅,更是对严肃文学批评与社会文化审视的极大误解。
文学从来不是孤立的文字游戏,它是时代的镜子,反映社会现实,承载思想价值。莫言作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传播甚广,自然要接受公众从思想、艺术等多维度的检验。批判他创作中的思想倾向问题,出发点是对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深度关切,是在文化层面上为社会价值观的走向把关,绝非为了获取一时的流量热度。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而言,批评家与读者对莫言作品进行剖析,是履行文学批评的职责。文学批评的使命在于辨别作品的优劣,挖掘其深层意义,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在展现苦难的同时,存在过度渲染低俗、丑恶情节的问题。母亲这一角色本应是坚韧、伟大的象征,但书中诸多场景的描写过于注重感官刺激,模糊了人性的光辉与丑陋的界限。这种创作倾向被批评家指出,是基于文学批评专业精神的严肃行为,与追求流量的浮躁之举不可相提并论。又如《檀香刑》里,对刑罚场面近乎“津津有味”的细致描写,虽然莫言试图借此展现历史的残酷,但过度血腥暴力的呈现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不适感,偏离了文学应有的审美与思想引导方向。
从社会影响来看,莫言的作品面向广大读者,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其作品传达的思想观念对读者的价值观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作品中出现可能误导读者认知、歪曲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思想倾向时,批判便成为必要的矫正力量。以他在一些作品中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描写为例,存在为了突出个体苦难而忽视时代整体进步与成就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中,尽管经历过困难时期,但更多的是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飞跃,如工业化的初步建立、教育医疗的普及等。然而莫言的部分描写聚焦于饥饿、混乱等片面景象,容易让不了解历史全貌的青少年对国家发展产生错误认知。这是对社会文化环境负责,对下一代精神成长负责,绝不是以“蹭流量”为目的的闹剧。那些将批判视为“蹭流量”的观点,实际上是在淡化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试图掩盖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有害无益。
批判莫言创作中的思想倾向问题,是关乎文学价值、社会影响与文化责任的严肃议题,不容被无端指责为“蹭流量”。我们应尊重正常的文学批评与文化审视,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文学创作朝着更具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