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且说贾芸进去见了贾琏,因打听可有什么事情。贾琏告诉他:“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庚辰侧批:反说体面话,惧内人累累如是。】给了贾芹了。他许了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贾芸听了,半晌说道:“既是这
红楼梦原文:
且说贾芸进去见了贾琏,因打听可有什么事情。贾琏告诉他:“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庚辰侧批:反说体面话,惧内人累累如是。】给了贾芹了。他许了我,说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贾芸听了,半晌说道:“既是这样,我就等着罢。叔叔也不必先在婶子跟前提我今儿来打听的话,【庚辰侧批:已得了主意了。】到跟前再说也不迟。”贾琏道:“提他作什么,【庚辰侧批:已被芸哥瞒过了。】我那里有这些工夫说闲话儿呢。明儿一个五更,还要到兴邑去走一趟,须得当日赶回来才好。你先去等着,后日起更以后你来讨信儿,来早了我不得闲。”说着便回后面换衣服去了。
贾琏给贾芸说了一个很简单的事,他说明儿一个五更,还要到兴邑去走一趟,须得当日赶回来才好。贾琏说的兴邑可不是个简单的地方,那属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一个相当重要重要地点。红楼梦是精彩绝伦的显隐两本书,它不但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史书,作者阐述的真事隐假语存,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方法论。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朝代和地域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些看起来越是不重要的丫鬟名字和看起来很不重要的人物的话语里越是隐藏了四大家族的重大秘密。
我们来研究一下古代兴邑地名,在古代中国,兴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其具体含义和地理位置因时代和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关于古代兴邑地名的详细解析:
第一指的是兴州的起源与演变,兴邑最早可追溯至西魏时期,当时设置的兴州位于今陕西略阳一带。1207年,南宋将其改为沔州。此外,西夏国都也曾以兴州命名,显示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重要性。
第二指的是金代的兴州设置,金代在今河北滦平等地设立了兴州,治所位于兴化(今滦平西)。同时,金代还在今山西兴县设置了兴州,明代将其改为县。这表明兴邑在金代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
兴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兴邑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夏邑(古称栗城)作为华夏祖地,象征着夏季的丰收和希望,展现了古代地名的诗意与象征意义。在古代,类似的地名还包括鹿邑(今河南鹿邑县),其名称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体现了古代地名与自然景观的紧密联系。
古代兴邑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区域中具有多样化的含义和重要性。从西魏的兴州到金代的兴州,再到西夏的国都,兴邑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文化符号。通过研究这些地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其实还有一个也叫这个名字,安徽兴邑是指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兴邑镇。关于兴邑的史料记载文献有以下几种:1. 《通志·永嘉志》记载:“永嘉初,桓温平东吴,置兴邑县,属宿州。”2. 《唐书·地理志》记载:“宿州治所,本兴邑县故城。”3. 《宿州志》记载:“兴邑古为吴地,唐置县,属宿州。”4. 《兴邑镇志》记载:“兴邑镇地处淮河南岸,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烟。”5. 《安徽通志》记载:“兴邑镇古称兴国,唐时置县,始称兴邑。”
那么贾琏口中的兴邑指的是哪里?一个选项是安徽的兴邑,还有一个是河南的鹿邑。贾琏说明儿一个五更,还要到兴邑去走一趟,须得当日赶回来才好。前文论述了红楼梦故事发生地在汝州,贾府就在汝州。安徽兴邑距离汝州直线距离超过500公理,那就是1000里。按照明朝的车马速度,一天内无法赶回来,因此贾琏说的只能是河南的鹿邑。
鹿邑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是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鹿邑古称鸣鹿、苦、真源、谷阳、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鹿邑县,县名沿用至今。春秋时期,在太清宫集西北设治相,马铺北设治訾毋,大辛集东北设治鸣鹿,今县城东设治苦,属陈国。战国时期,秦灭楚后,置苦县,属颖川郡,后属砀郡。秦朝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克苦县。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苦县属汉淮阳郡。新莽时期改苦县为赖陵,属淮阳国。东汉建武元年(25年),赖陵复名为苦县。三国时期魏景初二年(238年),苦、武平、宁平属魏豫州陈郡(国),后属谯郡。
西晋:武帝时期(265-289年),苦、武平先属豫州陈郡,后并入梁国。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改苦县为父阳,属豫州。南北朝的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至顺帝升明三年(479年),父阳、武平属宋豫州陈郡。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撤销武平县改县名为鹿邑。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涡州复名为鹿邑,属河南道亳州。五代十国真源、鹿邑曾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北宋开宝二年(969年),真源、鹿邑均属淮南东路亳州。南宋鹿邑、卫真属南京路亳州。金朝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建洞霄宫和太清宫。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为鹿邑,治所迁卫真县境(今县城),录属归德府。明朝洪武二年,鹿邑属河南承宣布政司归德府。
鹿邑县是全球公认的老子故里,自古被称作“道德真源”。这里还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鹿邑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地名,在八十回后的红楼梦故事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来源:河东裴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