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青藏铁路常被大家喊作“天路”,意思无非是太长太艰难了——其实大部分人还真没设想过,在未来,咱们中国还会有一条比这更“狠”的路在前方等着。想象一下,有一棵树很高,大家都说这是天花板,结果隔两年你在旁边种了棵更高的,这感受是不是挺魔幻?所以,当川藏铁路横空出
如果说青藏铁路常被大家喊作“天路”,意思无非是太长太艰难了——其实大部分人还真没设想过,在未来,咱们中国还会有一条比这更“狠”的路在前方等着。想象一下,有一棵树很高,大家都说这是天花板,结果隔两年你在旁边种了棵更高的,这感受是不是挺魔幻?所以,当川藏铁路横空出世时,不少国外专家直接摇头,说什么“要花上一百年才能修完”。但有意思的是,青藏铁路动工时,他们也说过类似的话,结果十来年就被咱们用铁皮和汗水打脸了。
就说现在这川藏铁路吧,听说光是钱就烧掉了3700多亿,修了这么多年,还是没完全通车。有人戏称,“基建狂魔”这次要‘翻车’了吗?美国那边曾经有不服气的评论,说中国要是敢碰这个项目,准会把自己给埋进去——话说回来,这种外头的冷嘲热讽,咱们听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卡壳,不是咱们不努力,真的是遇上硬骨头。
要把时间线拨回头才知道,这条路和中国的那段老事儿真是缠得太深了。最早得追溯到清朝的末尾。你想那会儿,国内风雨飘摇——英国人早就打着算盘琢磨着西藏的那些好东西,把修铁路当作恩赐,实则图的是矿藏、资源。“想修个通西藏的铁路”这个局,英国人摆了很久,不过最后这个算盘没打响,西藏的土地也算是守住了。那会儿,国内很多老百姓对铁路还没啥概念,村头的大娘顶多听说能坐火车进省城,却不知道这背后牵扯着的外国势力和博弈。
等民国年间,先生孙中山也没闲着——他画过地图,把川藏线也是纳进自己的理想蓝图。但那会儿,几拨人在国内乱斗,外边又有小鬼子虎视眈眈。还有一点,别说热兵器,我们自己的工业水平,铁轨都不够用,更别说这么高难度的穿山越河。结果嘛,这个梦想被掩在一摞摞文件底下,下场不了了之。老百姓也就是听听,真要上马建设还是没戏。
新中国成立后,全体工程师憋了一口气,谁都清楚,以前说什么都被押着走,现在得自己闯条路出来。青藏铁路算是头炮,修的时候,工地上一群大汉顶着高原缺氧,手都冻到裂口子,还是拼着命干活。那条路一通,他们不仅有了经验,更有了底气。大家伙在寒风里喝口酥油茶,眼睛里都透着倔强。
川藏铁路,是我们的第二条铁轨通往西藏,也让四川到西藏的距离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条折线。你说这工程有多大?那可不是几百公里那么简单。到“十二五”规划,政府下定决心,列车要开进西藏不光是口号,三年后,工人们开始“正式开挖”。整个工程又切分为三截:“成雅”、“雅林”和“拉林”,到2022年连“天朝段”也纳入了进来。就连我家四川那边的亲戚都说,听到成都要通西藏,简直乐疯了,觉得离世界近了不少。
要说投资金额,听起来都头晕:光是“天朝段”花了122亿,但整条路加起来早就三千六百多亿出去了。每一个段落都像是在给国家“烧钱”,但钱不花出去,工程就得卡半道。今年的最新进展,“成雅段”早在2018年就载人运行了,“拉林段”21年也质检合格,只剩下“雅林段”还在修。不过可别以为这是一个写在PPT上的工程——柳暗花明,“雅林段”工人们没歇着,打算再拼上六年,让大家实实在在坐着火车从四川到西藏的雪山。
“拉林线”靠拉萨起点,全长有450公里,穿梭于七个站之间,最终把你拉到林芝。工程里用的是电动和内燃混合动力火车,最快能跑160公里一小时!建成后,头一年就运了将近100万人来来回回,还把4万吨货物送进西藏。你会发现,铁路修好以后,有些原本只在海拔3800米生活的藏族老人,也能顺利坐火车去拉萨看望外孙,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盼姥姥能来家里住几天,变得更平常了。
可为什么这条铁路让专家头疼呢?要不是亲眼见过那里的地形,你真不知道有多遭罪。川藏铁路斜穿横断山脉,三江并流之地,简直像把一根针放进乱麻里。从山谷到悬崖、峡谷、雪地,每一米都呲着牙,威胁着工人的安全。别说外国人,咱们自己看着都心里打鼓。
开始动工时,还赶上当地频繁的地质活动,那些强烈的构造运动,有时候一晚上能让隧道垮掉一半。以前有段工程受压塌方,凌晨两点派了几十人去加固,工人钻进坑道就被热浪逼得恶心——外人工程师当下就说:“这不是人干的活。”最扎心的是,一到冬天,冻土层又来搅局,土壤一冻一裂,刚修好的铁路就像牙缝里卡了石子,分分钟得重来一遍。说起来,这些挑战其实跟东北老铁修哈大线拼雪的劲儿有点像,大伙儿集体熬着,精神头全靠信念顶着。
再说高原上的温度,别人想当然觉得那边只有冷。其实工业队上高原后得怕的是热,是地热!有的坑道里热到三十几度,里面闷得跟蒸桑拿一样。曾经有工程师带队钻井,到地下十几米,都是热气扑面,不敢掉以轻心。最难的是,那些地热存在于岩层内部,普通设备压根就派不上用场,上去没几分钟机器全“罢工”。
环境也不单纯是地势复杂——那一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雪豹、高原兔跑得比铁轨还快。咱们施工队没人敢乱扔废料,甚至修隧道时专门留出逃生通道给动物用。这点细节,说出来或许让人觉得矫情,但真是中国工程的温度。西藏本地人也打心眼里认可这点——有时候工地封路,牧民牵着羊来个“绕行”,工头还得下工地给指路。
面对这么多难题,咱们不是没动摇过。可回想革命那些年,“遇山开山、逢河架桥”,祖辈们早就给咱们铺好精神底色。光靠热情不够,要真把铁路修成,那就得靠把“设备”和脑筋都用到极致。工地里自研设计的高原电机、液压系统,以前根本没见过,工人上高原前光是考试就考了两回,谁都不敢掉队。
测量精度也玩不来虚的。那种“按几公里算”的工程估算,早就淘汰了,用的是北斗卫星精确定位。工地指挥长常跟我说,“北斗给咱报数,差一个小数点都不敢开挖。”测量隧道长度的时候,从无人机到全自动仪器一起上,好几次夜里值班的人还开直播让大家看看进度——比起以前靠人工丈量,安全和效率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里面用到的BIM+GIS技术,也不是给领导拍照片好看,是直接能管控进度和风险。无人机巡检、灾害处理的智能化设备,上头没几个人敢细说,私下里都感叹比老东家的装备先进。工人们经常说,现在修铁路像是在玩“高科技”,以前累死累活,现在机器能替人顶一半——但没人敢因此偷懒。
这些技术突破、自动化仪器,其实真正的好处是让工人活得更安全。在青藏线上,大家还记得最早盾构机从国外进口,现在咱们自己造出来,不仅能在高原凿隧道,还能适应地热和冻土。
说到这儿,真想笑笑那些国外专家的评语。“做不成”已成他们的口头禅。事实怎么了?中国一不听嘲讽,二不信天命,我们干出来的就是铁证。你说美国开会算中国GDP,隔三岔五预测中国要“亡国”,结果中国人自己活得越来越带劲。谁知,如今连车、盾构机都自研了,地铁、火车铺得比谁都快,甚至把工程难度当成乐趣。“失败”俩字,他们念了十几年,我们都没搭理。
其实,修这么难的铁路,说到底,咱们干的是自己的路,修起来是给自己用的,哪怕旁边跟着风凉话,也拦不住。或许有一天,等川藏铁路真的全线通车了,西藏的孩子们写作文“我的家乡有高铁”时,会不会觉得,这铁轨是老一代人用拼命换来的?我们现在信心满满,但那弯弯曲曲的钢轨,真是用汗水和智慧一点点铺出来的。
有些路,注定得慢慢走完。不管别人嘴上说得多热闹,等六年后火车开进雪山的那天,我们都想问一句:会不会有人记得,曾有那么一群人,在风雪里,烧着3700亿,只为让这路真正通向远方?
来源:智慧山丘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