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艾滋病“死路一条”?主任说:有3个阶段,早发现或能救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6-28 17:35 1

摘要:小刚手抖着拿起那张检测报告,上面清晰标注着"HIV抗体阳性"。一瞬间,他感觉天塌了下来:"完了,我得了艾滋病,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只剩下几年可活了?"他眼前一黑,几乎晕倒在诊室里。

小刚手抖着拿起那张检测报告,上面清晰标注着"HIV抗体阳性"。一瞬间,他感觉天塌了下来:"完了,我得了艾滋病,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只剩下几年可活了?"他眼前一黑,几乎晕倒在诊室里。

这样的恐慌反应,在我从医二十多年来,已经见过无数次。作为传染病科主任,我见证了太多HIV感染者从绝望到重获希望的过程。事实上,艾滋病早已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得了就等死"的绝症,但公众认知却常常停留在恐惧与误解中。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感染者超过120万人,其中95%以上正在接受规范治疗,且80%以上的感染者生活质量与普通人无异。而绝大多数感染者的死亡,并非直接死于HIV病毒,而是因为发现太晚或治疗不规范导致的并发症。

今天,我想破除关于艾滋病的常见误解,告诉大家:HIV感染不等于死刑判决,了解疾病进程和及时干预,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奇怪,我只是感冒发烧了几天,怎么会是艾滋病呢?"35岁的李先生回忆起三年前的那次"感冒",懊悔不已。如果当时他知道那是HIV的初始感染表现,或许能更早开始治疗。

你以为HIV感染后立刻会出现严重症状?其实,初始感染期的表现往往被忽视,因为它太"普通"了。

初始感染的表现:

流感样症状:约有50-70%的感染者会在感染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北京佑安医院的研究显示,这些症状平均持续14天,多数人会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皮疹:约40-80%的感染者会出现躯干和四肢的玫瑰疹或斑丘疹,但因为不痒不痛,常常被忽视。无症状感染:更具隐蔽性的是,约30%的感染者在初始阶段完全没有症状,让疾病的早期发现变得更加困难。

"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阶段?"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初始感染期是病毒复制最活跃的时期,体内病毒载量可达到整个感染过程中的最高值,此时及时发现并开始治疗,不仅能迅速控制病毒,还能最大程度保存免疫功能。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数据表明,初始感染期开始治疗的患者,70%以上能在短期内实现"功能性治愈"(病毒载量长期检测不到)。

更重要的是,初始感染期的传染性最强。了解这一点,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是防止传播的关键时期。如果有高危行为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别急着自我否定,及时检测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我检查出HIV已经八年了,但我感觉很好啊,需要吃药吗?"刘女士信心满满地说,她认为自己"抵抗力好",不需要治疗。然而,一系列检查后,她的CD4细胞计数已降至350个/μL,已经处于免疫功能损伤的边缘。

临床潜伏期是HIV感染最具欺骗性的阶段。表面上看,感染者可能毫无症状,生活和工作都与常人无异,这种"假象"往往让人掉以轻心。

临床潜伏期的关键特点:

免疫功能的静默下降: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体内CD4细胞正在被缓慢而持续地破坏。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感染者每年CD4细胞平均下降50-100个/μL,当降至200个/μL以下时,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风险显著增加。持续的免疫激活:即使看不见症状,体内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战争"。这种持续的免疫激活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等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证实,未治疗HI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不同的潜伏时间:每个人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2年到15年不等。有趣的是,年龄越大,潜伏期反而越短,这与免疫系统老化有关。

你以为没有症状就意味着病情稳定?事实上,潜伏期越长,体内的病毒库存越稳固,未来清除的难度也越大。正如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所言:"HIV感染的治疗窗口期,越早越好,错过了最佳时机,即使后期控制了病毒,身体已经付出了代价。"

现代抗病毒治疗的原则已经从"等到CD4细胞下降到某个阈值再治疗"转变为"一经确诊立即治疗"。2022年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明确指出,无论CD4细胞计数高低,所有HIV感染者均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及时治疗不仅能阻止疾病进展,还能降低96%以上的传播风险。

"医生,我能活多久?"43岁的张先生眼神空洞地问道。他因持续高热、严重肺炎入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已经进入AIDS期,CD4细胞仅剩35个/μL。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已是"回天乏术"的绝境。

AIDS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是HIV感染的晚期阶段,常被视为"死亡倒计时"的开始。然而,即使到了这一步,命运的大门也并未完全关闭。

关于AIDS期的真相:

并非不可逆的终点:即使CD4细胞极低,只要没有发生不可逆的器官损伤,规范治疗后仍有希望恢复。广州第八人民医院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超过65%的AIDS期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CD4细胞计数能恢复至500个/μL以上,基本重建免疫功能。死亡原因多为并发症:AIDS期死亡的主因不是HIV本身,而是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卡波西肉瘤等是常见的"杀手"。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及时诊断并治疗这些并发症,可将AIDS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不到30%提高到70%以上。心理支持同等重要:HIV感染的"双重病毒"——生物病毒和社会歧视,往往在AIDS期达到顶峰。武汉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支持能将AIDS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40%,显著改善预后。

张先生的故事并未如他所想的那样终结。经过三个月的综合治疗,他的肺炎痊愈了,CD4细胞也上升到了150个/μL,重返工作岗位。他后来常说:"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疾病的放弃和绝望。"

艾滋病的三个阶段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可以管理的慢性病,而非不可挽回的死亡判决。现代医学已将HIV感染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就像糖尿病或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管理,但不会显著缩短寿命。

在这场与病毒的长跑中,早期发现是最强大的武器。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我国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约40%已经进入AIDS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知情不拖延、暴露后及时预防,是避免悲剧的关键。

现代抗病毒治疗药物已经发展到简便、高效、低毒的程度,一天一片就能控制病毒,让感染者过上几乎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但药物只是工具,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同样重要。接纳自己、坦然面对、规律生活,才能真正与病毒和平共处。

正如那位著名的HIV感染者活动家所说:"HIV可能改变了我生命的长度,但不能改变我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在科学治疗和人文关怀的双重支持下,HIV感染者完全可以活出精彩、有尊严的人生。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的真相,减少恐惧和歧视,帮助那些被感染的人勇敢面对,也提醒所有人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毕竟,在健康面前,知识就是力量,及时行动就是希望。

参考文献: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3版)》,《HIV/AIDS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HIV感染者生存质量评估研究进展》,《中国HIV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HI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HIV感染者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自然史的影响》

来源:高医生健康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