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筑基必修课:寿老师“伸筋拔骨”养生健体功学习手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5:11 1

摘要: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正文

习武之道,根基为要。

寿老师编创的“伸筋拔骨”养生健体功,源承拳术精髓,又化繁为简,实为习武筑基与日常养生之良方。此功法曾由王玫瑰女士以文字形式载于美国《Tai Chi》杂志,今结合习武体悟整理学习笔记,以便同好参研。

一、功法核心要点提炼

功法溯源:以拳术“九要”“三尖三根四梢”“四正八柱”的形体要求为骨,融南少林拦手“上下对拔”“左右对拔”的伸展要义为魂,提炼而成的简洁修炼法。

适用范畴:既是习武入门者的筑基功,亦可作为男女老少皆宜的养生体操,门槛低、难度小,实用价值极高。

核心效用:拉开关节以增活动幅度,打通表层经脉以畅气血,激活筋膜以焕生机,对未成年人助长发育、成年人舒缓劳损皆有裨益。

二、关键关隘释义

伸筋:非单纯皮肉拉伸,而是由内及外的“表里同伸”——内连骨骼、筋脉、肌肉,外及皮肤,如自然伸懒腰般将拉伸感渗透全身,使淋巴结无压迫,筋脉舒展如弓。

拔骨骨为架、筋为连,拔骨是关节与关节间的“对拉拔长”,通过特定伸展使韧带肌腱拉长增弹,如同给骨骼框架“松绑”,恢复关节间的灵动与稳固。

核心要则:伸筋与拔骨不可分割,需“筋随骨走、骨带筋伸”,目标直指因长期压力收缩失弹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回归“骨正筋柔”的习武本态。

三、功法详解与习武要诀

注:每小动配合腹式呼吸(吸时抻拉、呼时稍停),舌顶上颚、闭口扣齿,动作以“慢、匀、深”为要,每动可重复5-7次呼吸周期

第一动:大伸懒腰——开肩展胯,通体舒畅

1. 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平举两侧,以肩部为轴缓缓向两侧抻拉,配合深呼吸至极限后松回,两臂保持平举;随即脚尖脚跟同步外旋开步,比肩宽稍许,脚尖外展成外八,两腿微曲不蹲。

习武要诀:开步时脚掌贴地旋转,胯部随脚外展自然松开,忌膝部内扣。

2. 两臂上举手心朝天,与两腿成X型,借双臂带动身子向后弯腰,头后仰看天再望身后,如伸懒腰般尽力伸展至极限后回正站立。

习武要诀:后弯时以腰为中轴,肩背舒展,忌用蛮力折腰,感受脊柱逐节拉开。

第二动:力推华山——扩胸拔背,气贯双臂

1. 承上开步式,两手在小腹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握拳拉至腰侧成抱拳,抽紧两肋、沉肩拔背,至极限后松回;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习武要诀:抱拳时腋下虚空,两肩后拉如含胸拔背之势,丹田气需沉实。

2. 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前推,五指分开,臂与肩平,随即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手心仍向前立掌抻拉至极限后松回。

习武要诀:前推时掌根发力,侧分时长臂如拉弓,感受两肋与肩背筋膜的抻展。

3. 慢慢落臂至腿侧,翻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上述动作。

第三动:钩手抻拉——活腕转肩,筋腱透达

1. 接第二动开步式,双手抱拳腰间后抻结束,反曲两掌,五指向下、掌心向前缓缓推出至极限。

2. 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钩尖朝上尽力抻拉。

3. 双臂内旋使钩尖朝下,向前用钩抻拉至极限。

4. 分臂向身两侧打开,钩尖朝下,双臂平举时尽力曲腕、抻拉双肩,抽紧双肋至极限后松回。

习武要诀:钩手时指根发力,肩部下沉不耸肩,感受手臂内侧筋腱的牵拉。

5. 平举双钩反手逆时针旋转至极限,再原路旋回,钩尖朝下复抻拉。

6. 打开双钩,手心旋上五指伸直,向两侧抻拉双肩双手,抽紧双肋至极限;松回后双臂内旋手心向下,再向两侧抻拉,最后垂臂身前重复。

第四动:抻拉脊椎——竖脊通督,节节贯穿

1. 承沙地立竿式(两脚并拢直立),两手交叉腹前,左手握右手腕(换手时反之),手心朝里。

2. 缓缓提手向上举过脸,再举过头成反掌手心向上,继续上推,同时脊椎缓缓向上抻拉,抬头看天。

3. 配合呼吸一伸一停向上抻拉,将下腰至颈椎骨节尽量拉长,至极限后松回。

习武要诀:抻拉时头顶如顶重物,脊柱逐节向上拔起,忌用腰腹蛮力上挺。

4. 缓缓落手,换手互握重复动作。

第五动:抻筋拔骨——周身对拔,刚柔相济

1. 沙地立竿式开始。

2. 右手自下经左肩、脸前向右下回环至身后曲腕,五指张开手心向下;同时左手自下经左侧回环上举至头顶曲腕,五指张开手心向上,双手上下反向抻拉至极限(可稍转头转腰配合)。

3. 缓缓做仆步穿拳:右手穿拳,左手为掌掌心对身,随仆步(左仆腿)臂内旋变立拳顺腿穿出,成左弓箭步,双拳身前交叉(左上右下)。

4. 左手变掌握右手腕,双臂内旋手心向外,向前上方推出,尽力抻拉脊椎与双肩至极限。

5. 双拳手心向上抱于身前(弓箭步不变),左拳向身后平伸、右拳向身前平伸,头腰向左转至极点看左拳,头顶保持中正,抻拉双臂至极限。

6. 低头含胸看后脚脚跟,尽力抻拉至极限后松回。

7. 回至双拳抱身前式,开拳成掌,转身向正前方,双臂从两侧由下向上举过头顶,臂外旋手心向下,曲腕使掌面平行地面,撤回左脚,按掌回沙地立竿式。

8. 换右侧动作重复上述流程。

习武体悟:

此功法看似轻柔,实则暗合“刚柔相济”之理。

每一次抻拉皆是“用意不用力”的修炼,需在呼吸间感受筋脉与骨骼的呼应,日久可使周身关节灵活、筋膜通透,为后续拳术修炼打下坚实根基。

这位同修,终于等到你!

生活处处皆是修行,生活无处不功夫!

风起云涌的日子,京武功夫武术自媒体【炼拳纪与修行手札】

将陪你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武者之路”!

欢迎投稿分享!后台留言告知!

来源:京门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