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听人说:“人生哪是短跑啊,就是场马拉松,前半程跑多快不算啥,后半程能不能走得稳、走得舒坦,全看你提前攒了多少底气。” 这话放女人身上,尤其后半辈子,真挺对的 —— 存钱和独处,就是那俩最实在的底气,能把日子过明白的女人,多半都攥着这两样。
常听人说:“人生哪是短跑啊,就是场马拉松,前半程跑多快不算啥,后半程能不能走得稳、走得舒坦,全看你提前攒了多少底气。” 这话放女人身上,尤其后半辈子,真挺对的 —— 存钱和独处,就是那俩最实在的底气,能把日子过明白的女人,多半都攥着这两样。
先聊聊存钱吧。谁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它是真不行,特别是年纪上来了,手里有钱,心里才不慌。《增广贤文》里那句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听着有点扎心,可真是大实话。你手头宽裕的时候,身边围着的人可能不少;真到没钱难办事的时候,能靠得住的,往往还是自己攒下的那点积蓄。
说起守得住底线、也懂为未来留余地的人,宋朝的沈鲤倒有件事值得提。当时张居正想拉他一起联名写奏折,还劝他:“都是为了国事,将就一下怎么了?况且这儿就咱俩人。” 可沈鲤偏不松口,说:“国事就是国事,私事就是私事,公和私哪能混一块儿?要是私事,在哪儿说都行;国家的事,就得摆到朝堂上,让大伙儿都看着办,绝不能躲在屋里偷偷弄。” 沈鲤这股子较真劲儿,其实跟存钱的道理相通 —— 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 “攒本钱”,他攒的是信誉和骨气,比钱更金贵,却也是靠一点点 “不将就” 攒出来的。
咱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小区里的张姐就是。今年五十多了,年轻时候跟丈夫都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工资不算高,可她从来没乱花过钱。以前总看见她下班顺路去菜市场挑特价菜,衣服也多是换季时买的基础款,很少见她买贵的。后来她丈夫突然生病,住院手术要不少钱,张姐没跟亲戚朋友张口借多少,就从自己攒的卡里取了钱,把手术费凑齐了。事后她跟我聊起,说:“你不知道,那会儿看着卡里的数字,心里多踏实。存钱不是抠门,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谁也说不准明天会遇上啥事儿。”
我之前还认识个姑娘叫小李,三十出头,前几年是典型的 “月光族”—— 工资一到账,先买新款包包,周末跟朋友聚餐、看演唱会,月底常常要靠借呗周转。直到去年公司裁员,她没了收入,房租、吃饭都成了问题,只好跟父母要钱。那阵子她才醒过来,开始学着存钱。现在她会把工资分成三份:一份放活期,留着日常开销;一份存定期,作为应急钱;还有一份用来报线上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上个月她妈妈突发肠胃炎住院,她从应急卡里取了钱付医药费,没再跟家里伸手。她跟我说:“以前觉得存钱没意思,现在才知道,手里有笔能随时用的钱,比啥都安心。”
其实存钱特考验人 —— 得自律,能扛住商场打折、直播间喊 “买它” 的冲动;还得有耐力,不是存一次就完,得每个月、每年都坚持;更得能吃苦,知道哪些钱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少喝几杯奶茶、少在外边吃几顿,慢慢就攒下来了。而且存钱不是光 “省” 就行,还得会规划。我见过不少聪明的女人,会记简单的消费账:今天买的菜是 “必要开销”,明天想囤的零食是 “可要可不要”,分清了这些,就不会不知不觉把钱花在没用的地方。她们也不会因为存钱就委屈自己,比如想买件舒服的外套,会等打折时买,但不会为了省钱买不合身的;想出去玩,会提前攒旅游基金,而不是刷信用卡透支。说到底,存钱是为了让日子更稳,不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憋屈。
聊完了存钱,再说说独处。好多人觉得独处就是孤独,怕一个人待着,总想着凑个热闹、跟人聊聊天才踏实。可实际上,独处不是没人陪,是自己跟自己待着的时候,能沉下心来,把日子过明白。老话说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后汉书》里写过个叫巴袛的人,他当扬州刺史的时候,跟客人喝酒,屋里没点灯,客人问他咋不点官烛,他说官烛是办公用的,不能拿来办私事。你看,就算就他跟客人俩人,没别人看着,他也守着自己的规矩,这就是独处时的清醒。
古代还有个女人,把独处过出了大境界,就是李清照。她中年以后遭遇变故,丈夫去世,流离失所,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过。可她没被日子打垮,独处的时候,要么整理丈夫留下的金石字画,要么坐在窗边写诗词。哪怕生活再难,她也没放弃自己的爱好,反而在独处中把对生活的感悟都写进了词里,留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样的句子。现在我们读她的词,还能感受到那种不慌不忙的底气 —— 那是独处时沉淀下来的力量,比热闹时的风光更长久。
现在好多人也懂独处的好,比如陈道明,他除了拍戏,很少去参加那些应酬、聚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采访里他说:“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他在家要么读书,要么写字,有时候陪着妻子做手工,安安静静的,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种独处不是孤僻,是知道自己想要啥,不把时间浪费在没用的社交上,反而能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
咱们身边还有种独处的方式,可能大家没太留意 —— 就是退休后的阿姨们,有的不喜欢跳广场舞,反而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我家对门的王阿姨,退休后没跟儿女住一起,每天早上起来浇浇自己种的多肉,上午在家写回忆录,把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的故事写下来,偶尔还会拿给老同事看,大家一起回忆过去。下午她会泡杯茶,看会儿京剧,或者跟着视频学织毛衣,织好的小毛衣会送给亲戚家的小孩。她跟我说:“以前上班忙忙碌碌,没空想自己喜欢啥,现在一个人待着,才发现能安安静静做件小事,比啥都舒服。”
还有部电视剧叫《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唐晶,我觉得特能说明独处的劲儿。她是职场上的女强人,工作能力没话说,可感情上挺不顺的,跟贺涵分开后,没像有的人那样哭哭啼啼找朋友诉苦,也没急着找下一个人填补空缺,反而把公寓重新收拾了一遍,每天下班回家要么练瑜伽,要么看专业书,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那段独处的日子,她没消沉,反而更清楚自己要啥了,后来工作上更顺了,整个人也更自信,看着就特别有劲儿。
其实独处的时候,人才容易想明白事儿 —— 不用听别人的意见,不用迁就谁的想法,就跟自己对话。比如晚上洗完澡,坐在沙发上看看书,灯光不用太亮,暖乎乎的就好;或者周末不用赶时间,慢慢做顿饭,从择菜到炒菜,一步一步来,闻着菜香,心里也踏实;哪怕就是发会儿呆,想想这阵子过得咋样、以后想咋过,都特别舒服。这种时候,你会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啥、不喜欢啥,日子也会过得更清楚,不会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走。比如有的女人以前总跟着朋友买同款衣服,独处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喜欢素色;以前总怕得罪人不敢拒绝别人,独处时才想明白,与其委屈自己,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
而且存钱和独处,其实是搭着来的。你手里有存款,就不用为了赚点钱委屈自己去应付不想去的社交 —— 比如有的聚会要花钱还没意义,有存款就敢说 “不去”,在家安安静静待着也踏实;反过来,你能沉下心独处,就不会看见别人买啥就跟着买,不会因为攀比乱花钱 —— 比如看见同事背名牌包,独处时会想 “我其实用不上这么贵的包”,自然就不会冲动消费,反而能更理性地存钱。这俩事儿凑一块儿,日子才过得稳、过得自在。
女人的后半生,不是越热闹越好,也不是越有钱越风光,是自己过得踏实、明白才好。真正聪明的女人,不会靠着谁、盯着别人的生活,也不委屈自己凑活,而是靠着存钱给自己兜底,靠着独处把心沉下来,慢慢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们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看着普普通通,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才是真厉害。
所以啊,不管现在多大年纪,试着开始攒点钱,哪怕每个月就存几百块,慢慢也会积少成多;也试着给自己留点独处的时间,不用太长,每天半小时也行。不用急,慢慢来,你会发现,手里有钱、心里有底,能安安静静跟自己待着,这样的后半生,才真的舒服、真的踏实。
来源:醋溜卷心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