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联播》开播41年,比很多老铁年龄还大”,这是李梓萌在快手首条视频里的开场白。起因是她作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想把阅兵解说这类专业内容搬到短视频平台。
“《新闻联播》开播41年,比很多老铁年龄还大”,这是李梓萌在快手首条视频里的开场白。起因是她作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想把阅兵解说这类专业内容搬到短视频平台。
1977年出生的李梓萌,2025年正好48岁,1996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直接进了中央电视台播音组。最初她主持《文化报道》讲文物故事,后来转去《国际时讯》分析国际热点,2007年12月正式成为《新闻联播》主持人。
这些年她除了守着新闻主播台,还参与过实时大阅兵解说,在快手用7路不同信号、不同视角讲解,把“本次阅兵有X个方阵”换成“老铁看这方阵的战士走得多齐”。2024年她摘掉戴了12年的假发上综艺,节目里和嘉宾玩“你画我猜”,笑着说“原来不戴假发也能这么放松”,观众掌声差点掀了屋顶。
现在李梓萌的生活像“双轨并行”,一边继续做《新闻联播》主持人,每天早到一小时练声背稿;一边运营短视频账号,每天花两小时剪辑阅兵解说片段、写口语化文案,还会回复网友“谢谢老铁双击”。她的短视频粉丝量已经破两百万,不少年轻人留言“因为你,我开始看新闻了”。综艺方面,她接了档《文化新说》,用新闻人的专业解读京剧脸谱、非遗剪纸,收视率比同期节目高了15%。
李梓萌的转型真的聪明,传统新闻主播容易给人“严肃”的距离感,她敢碰新媒体、上综艺,不是丢了专业,是用新方式把专业“翻译”给年轻人听。比如解说阅兵时,她不说“武器参数”,说“老铁看这坦克的炮管多亮”,既保留了新闻的权威,又让观众觉得亲切。现在年轻人都刷短视频,像她这样把新闻放上去,才是真正“适应时代”。要是更多传统媒体人能这样,新闻能走进更多年轻人心里。
李梓萌的“另一条大道”是“专业积累+用户思维”。刚进央视时,她主持《国际时讯》因不熟悉国际热点,每天留到深夜查资料,连非洲某国的总统名字都要背五遍。2007年进《新闻联播》,她更拼,每天早到一小时,练声时把“今天的新闻要沉一点”“这条消息要亮一点”写在手上。
这些积累让她做新媒体时,能精准抓住用户需求,比如年轻人爱听“故事”,她就把阅兵方阵的历史编成“老铁能听懂的段子”;年轻人爱“真实”,她就摘了假发,露出自己的短发。这种“把专业藏在口语里”的方式,让她的内容既有料又好懂。
来源:天天看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