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兔瘟: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1℃左右,死前有抽搐、尖叫等症状。
肉兔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1. 兔瘟: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1℃左右,死前有抽搐、尖叫等症状。
- 防治措施:定期接种兔瘟疫苗,仔兔在30-4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一次;成年兔每年免疫2-3次。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隔离病兔,对兔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病死兔要深埋或焚烧处理。
2. 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可表现为败血症、肺炎、鼻炎、中耳炎等多种病型。病兔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流鼻液,打喷嚏,有时出现腹泻等症状。
-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定期接种巴氏杆菌疫苗;对病兔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对症治疗。
3. 魏氏梭菌病: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的幼兔,死亡率高。病兔突然发病,急剧腹泻,排出黑色水样或胶冻样粪便,有特殊腥臭味,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迅速脱水死亡。
-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突变,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接种魏氏梭菌疫苗;对病兔可用抗血清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和收敛止泻药物。
4. 球虫病: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对幼兔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病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有的病兔出现神经症状。
- 防治措施:保持兔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幼兔和成年兔分群饲养;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如氯苯胍、球痢灵、地克珠利等进行预防;对病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上述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
5. 疥癣病: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病兔患部脱毛,皮肤发红、瘙痒,有结痂和鳞屑,严重时可导致皮肤增厚、龟裂,影响兔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 防治措施:保持兔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引进种兔时要严格检疫;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皮下注射或外用治疗,同时对兔舍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6. 腹泻:是肉兔常见的普通病,多种原因可引起,如饲料变质、饲养管理不当、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病兔排稀软或水样粪便,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新鲜、干净,合理搭配饲料;注意饮水卫生,避免兔群暴饮暴食;对病兔要及时查明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饲料、使用抗生素、补充电解质等。
肉兔疾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环境卫生和消毒等工作,一旦发现病兔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来源:啾咔科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