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株洲市纪委监委主办的"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现场,120余名市直单位、国企及高校"一把手"配偶集体观看了本地反腐警示教育片《严正家风二》。镜头里,曾主政一方的官员面对镜头痛哭流涕,他们的亲属在铁窗后的忏悔画面,让在场观众数次哽咽。这场特殊的警示教
株洲日报”
3月29日,株洲市纪委监委主办的"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现场,120余名市直单位、国企及高校"一把手"配偶集体观看了本地反腐警示教育片《严正家风二》。镜头里,曾主政一方的官员面对镜头痛哭流涕,他们的亲属在铁窗后的忏悔画面,让在场观众数次哽咽。这场特殊的警示教育,撕开了权力与亲情交织的黑色幕布,也为领导干部家属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一、血色亲情:从"全家骄傲"到"全家覆没"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亲,三个儿子几乎同时要进监狱..."株洲市原市长阳卫国在镜头前的忏悔,揭开了这个寒门贵子堕落的真相。这位曾以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名校的农家子弟,在弟弟们辍学打工支持下完成学业,却在手握重权后,将"报答亲情"异化为权力寻租的遮羞布。
据办案人员披露,阳卫国的两个弟弟在其纵容下,从承揽小工程起步,逐步染指株洲市多个重点项目。无技术、无资质的"兄弟连",凭借市长哥哥的"打招呼",在建筑市场呼风唤雨。更令人震惊的是,阳家三兄弟同时被查时,其老父亲颤抖着说:"我教子无方,家门不幸。"
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模式并非孤例。湘潭市委原书记曹炯芳放任胞兄在当地"提篮子"揽工程,常德市委原书记杨懿文纵容妻儿打招牌敛财4500万元,甚至创下湖南省涉案亲属留置数之最。这些案例共同印证着一个残酷现实: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催化剂。
二、权力围猎:亲情牌背后的致命陷阱
在株洲市廉政教育馆,"全家腐"的案例触目惊心。某落马官员为收受礼品礼金,竟在乡下老宅墙体夹层藏匿1200万元现金,银行工作人员用5台点钞机连续清点5小时。更有官员将家属作为"防火墙",让妻子充当"白手套",外甥沦为"提款机",最终导致全家6人被留置。
"有些腐败分子把亲情当成挡箭牌,实则是为权力寻租披上温情外衣。"省纪委书记王双全在活动中强调,"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80%以上的腐败涉及亲属参与。"这种"夫妻店""父子兵"式腐败,已成为破坏政治生态。
现场播放的《忠诚与背叛》系列警示教育片,披露了更多令人警醒的细节:某官员子女在境外奢侈消费的账单,某领导干部为亲属"提篮子"打招呼的通话记录,某国企高管将公款转入亲属账户的资金流向图...这些铁证如山的画面,让家属们深刻意识到:亲情一旦沦为权力的附庸,终将变成毁灭家庭的定时炸弹。
三、破局之道: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面对惨痛教训,株洲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出"家庭纪委书记"机制,通过签订《廉洁承诺书》、开展"清风传家"活动等方式,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活动现场,家属代表唐欣分享了自己的治家心得:"每次家庭聚会,我们都会讲新闻里的腐败案例,给亲戚们算清'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
这种做法得到了专家认可。湖南省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雪飞指出:"家庭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防线。通过亲情监督,可以有效切断权力与利益的输送链条。"株洲市纪委监委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推行"家庭助廉"计划以来,涉及领导干部亲属的腐败举报下降了37%。
为构建长效机制,湖南省出台《新时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若干措施》,将家风建设纳入巡视巡察重点,对纵容亲属"打牌子""提篮子"的行为零容忍。同时,依托曾国藩故居、毛泽东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湖湘廉洁家风"教育基地,让优良家风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坐标。
结语:守护亲情需要"带电的篱笆"
当株洲市某家属在观后感中写下"以前总觉得腐败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廉洁防线就筑在枕边"时,这场特殊的警示教育已悄然改变着无数家庭的命运。从"全家福"到"全家腐"的悲剧警示我们:亲情不是法外之地,权力不能成为私器。只有让廉洁家风成为家庭最宝贵的不动产,才能让亲情回归本真,让幸福长驻家门。
来源:携手共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