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反转!全进华因祸得福,网友:评委该换舌头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1:34 1

摘要:”——全红婵哥哥在综艺里端出一盘白切鸡,三秒就被评委按下淘汰键。

“180天的走地鸡,居然被嫌老?

”——全红婵哥哥在综艺里端出一盘白切鸡,三秒就被评委按下淘汰键。

弹幕瞬间炸锅:广东人集体问号脸,外地观众一脸懵。

评委咬下一口,眉头一皱:肉质偏老。

全进华当场解释:白切鸡就得用老鸡,30天的小鸡在广东只能拿去煲汤,敢上桌会被阿妈骂。

评委还是摇头,标准就是标准。

屏幕外,老广们直接开麦:你们吃的可能是“速成鸡”,我们吃的是“鸡味”。

这事好笑又心酸。

好笑的是,评委像第一次听说“鸡有年龄”;心酸的是,连奥运冠军哥哥都保不住家乡味。180天走地鸡什么概念?

散养、刨土、追虫子,一身腱子肉,皮爽肉紧,骨髓带香。

咬下去要有点阻力,牙缝里留油花,这才叫“鸡有鸡味”。

评委要的是入口即化,像嚼棉花糖,可那是另一个星球的鸡。

广东人眼里的“老”,是褒义词。

老鸡=时间=味道。

早茶一笼凤爪都要先炸后蒸再焖,急不得。

评委拿嫩鸡标准一刀切,等于拿美式快餐量米其林,鸡先哭了。

网友扒出节目赞助商——某连锁快餐,主打的正是40天出栏的白羽鸡。

巧合?

懒得猜。

更戳人的是全进华那句:“我妹在奥运跳台拼的是0.1分,我在灶台只想守住这一口鸡。

”他飞巴黎给妹妹庆功,兄妹俩一个在水里压水花,一个在锅里控水温,都是和时间较劲的手艺。

结果裁判不认,观众认。

节目播出当晚,“#白切鸡到底该不该老#”冲上热搜,阅读量破3亿。

有人贴出自家年夜饭照片:鸡油泛黄,鸡皮透光,配文“这才是我家标准”。

有人不服气:传统就一定对?

还真别说,广东人嘴刁,靠舌头投票。

老字号陈仔烧腊档,每天限量30只180天文昌鸡,卖完收档。

老板娘一句“嫩鸡没鸡味”挂嘴边三十年,生意越做越大。

评委的标准是实验室数据,街坊的标准是记忆:阿公筷子一夹,鸡皮“嗦”一声,鸡皮和肉之间那层啫喱冻晃啊晃,童年就回来了。

全进华被淘汰,反而把传统白切鸡送上C位。

节目后三天,淘宝“180天走地鸡”搜索量暴涨700%,连平时只卖烧鸭的店都临时加档。

网友笑疯:“评委淘汰一道菜,广东人救活一只鸡。

最绝的是评论区一条高赞:“下次评委来广东,先吃三天早茶再说话。

”配图是一只被啃得干干净净的鸡骨架,骨头缝里的髓都被吸空了。

懂的人秒懂——老鸡的灵魂不在肉,在骨髓。

那股浓郁的鸡味,得靠时间熬出来,评委没吃到,亏了。

说到底,这不是鸡的问题,是尺子的问题。

用一把尺子量所有菜,就像用跳水的打分表评体操,鸡没事,人傻了。

全进华输了比赛,赢了胃口。

节目结束他发了个抖音:案板上剩半只鸡,他撒把葱花,浇热油,“滋啦”一声——屏幕前的广东人集体咽口水。

配文简单:“淘汰的是鸡,又不是味。

行吧,评委继续找他们的“嫩”,广东人继续啃他们的“老”。

反正下次谁再说白切鸡太老,老广们就一句话:鸡都没嫌你牙口不好,你嫌鸡老?

来源:盐田惬意赏结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