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般的跳弹:沃邦元帅的逆向思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21:17 1

摘要:当我们让炮弹落到计划攻击的目标附近的点上,随后炮弹弹跳着前进,并摧毁在远处所遇到的一切时,我们就展开了跳弹射击。

当我们让炮弹落到计划攻击的目标附近的点上,随后炮弹弹跳着前进,并摧毁在远处所遇到的一切时,我们就展开了跳弹射击。

——科蒂,《炮兵辞典》,1822年

任何发射角低于15度的炮弹都可能弹跳,直至炮弹失去冲击力,到达所谓的“泄力点”为止。

——巴尔丹,《陆军辞典》,1841年

正如科蒂(Cotty)和巴尔丹(Bardin)这两位博学多识的军人所述,近代战场上的实心弹看似傻大黑粗,其实也有一种颇为精细的跳弹射击(tir à ricochet)打法。

也就是有意减少装药量,让慢速飞行的实心弹第一次落地时距离较近,但在干燥坚实的地面上,动能依然还算强劲的实心弹会再次飞起,形成多次高度较低的跳跃,造成长距离上的连环杀伤。

沙恩霍斯特认为,跳弹射击适用于草地、砂石地面和土地相对平整的农田,沼泽、凹路、沟渠纵横或高低不平的农田则是不利地形。

从意大利战争(1494~1529)起,生铁铸成的实心弹便成为炮兵最常用的弹种。

原因便是实心弹属于攻城战刚需,而当时的火炮往往需要在攻城炮、守城炮和野战炮(对地中海战区来说,甚至还有舰首大炮)等角色间来回转换,这当中的野战数量和频率都不算高,相对而言,攻城和守城是此时火炮派上用场最多的地方。

至于跳弹射击的起源,其实,打从实心弹出现在战场上后,人们就能够观察到“铁球”落地后弹起,甚至起落多次的现象。

或许是某颗正好砸到坚实地面乃至墙面的铁球反弹、翻滚着造成严重杀伤,给炮兵们带来了启发。总而言之,16世纪的军人已经意识到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蓄意制造出弹起、滚动的实心弹,从而连续毁伤更多的目标。

韦恩(Wijn)在《毛里茨亲王时代的军事事务》(Het krijgswezen in den tijd van Prins Maurits)里指出:

方法之一是对城市一侧的护墙展开跳弹射击(ricochetschot),用四处飞溅的石块让暗堡内无法立足。

韦恩提到这种打法在法语中称作tir en bricolle,bricolle亦作bricole,熟悉台球的读者或许会对这个词感到眼熟,它在台球里的意思是撞边后弹回,想来也是颇为贴切。

然而,按照普鲁士上尉莫里茨·迈尔1835年出版于柏林的《火器技术史手册》,最早的跳弹射击战例一般公认是1688年沃邦围攻菲利普斯堡,典范战例则是1697年沃邦堪称完美的阿特之战。

不过,与其说沃邦堪称发明大王,不如说他善于总结、规范已有技术,而后整合运用出全新高度。

此时的要塞城防剖面如下,←为城内守方,→为城外攻方,为了应对攻城,主城墙外还有便于守军发扬火力的斜堤。攻方人员到了斜堤上,就会遭到垒道(Terreplein)上的守军炮兵和隐蔽路(Covered Way)上的守军步兵联合打击。

炮火轰击主城墙自然理所应当,但要是打算压制垒道和隐蔽路上的守军,那应该怎么办?

显然,想要直接命中是非常费事的。

那就用曲射的榴弹炮和臼炮?

当然可以,但加农炮也不能闲着啊。

最好是要从侧面打出一种低空掠过,看似慢悠悠的,像是打水漂一般的弹道。

打过水漂的人都知道,角度、力度都得好好把握。

早在1672年,沃邦就已指出,对要塞守军而言,从远处飞来的纵射炮弹反而比从近处飞来的危险。

这乍听起来匪夷所思,距离远的、飞得慢的怎么会比距离近的、飞得快的危险呢?

实际上,正是因为实心弹速度下降,看似已成强弩之末,在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它便能够在弹道末端形成近似曲射的效果,令原本隐蔽在胸墙等工事背后安全无虞的守军遭到突然一击。

既然如此,当沃邦扮演进攻方角色时,他便来了个反向思考。何不直接减少装药,在近处也制造出缓慢飞行的纵射炮弹,以此重创隐蔽路上的守军呢?

跳弹射击(tir à ricochet)的规范化沃邦打法由此应运而生。

此时,正如上面这张1697年阿特攻城战所示,法军用于攻城的跳弹炮队精确减少装药量,让实心弹正好从墙头低空掠过,飞入看似安全的隐蔽路,且以较小的入射角不断反弹,一路见人杀人,见炮砸炮……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沃邦发明了跳弹射击?

首先,自然是沃邦名气大,影响力强。

其次,沃邦的确将原本经验居多的打法变为有规律可循的战术。

最后,沃邦率先将可能源自“打水漂”的ricochet一词引入军语,使之成为登堂入室的跳弹术语。

当然,关于最后一点,沃邦自己对此也有点“心虚”,他坦率承认这个词有点儿戏:

我深知跳弹(ricochet)的名声不太好,因为人们不了解它的优点,而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小孩子胡闹的玩意儿,可能会对它不利;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名称了,也想不出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要是有人能找到一个更好、更贴切的名称,我很乐意接受。

可是,打水漂就打水漂吧,谁又敢改动这位泰山北斗定下的规矩呢……

来源:古斯塔夫rea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