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们的日常观念里,助人乃快乐之本,可现实生活有时却给这个质朴的理念蒙上了阴影。
在人们的日常观念里,助人乃快乐之本,可现实生活有时却给这个质朴的理念蒙上了阴影。
在江西的一个普通小城,一起令人唏嘘的事件,将 “扶不扶” 这个沉重的社会议题,再次推到了公众的视野前,刺痛着人们的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各自行色匆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在街头,突然,毫无征兆地,老人脚下一滑,整个人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可令人无奈的是,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一辆滴滴车缓缓停靠在路边。
司机透过车窗,看到了摔倒在地的老人,以及周围无动于衷的路人,心中五味杂陈。
出于心底的善良和正义感,他毫不犹豫地下了车,一边拨打 120 急救电话,一边试图唤醒老人,询问老人的状况。
不过,老人紧闭双眼,毫无回应。
很快,急救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迅速将老人抬上车,疾驰向医院。
司机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便悄然离开了现场,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可谁也没有料到,悲剧并未就此结束,老人最终没能抢救过来,在医院不幸离世。
老人的家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
在巨大的悲伤和愤怒之下,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将事发时的路人、急救医院,以及那位好心的滴滴司机告上了法庭,索赔高达 30 万元。
家属认为,路人的冷漠延误了老人的救治时间,医院的抢救措施不到位,司机也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急救方法,这些都间接导致了老人的死亡。
这起案件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各界纷纷关注,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人们对 “扶不扶” 的讨论愈发激烈;
有人谴责路人的冷漠,有人质疑家属的做法,也有人为滴滴司机鸣不平。
法院在经过漫长而细致的调查审理后,终于做出了判决。
在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面前,法院认为,滴滴司机在发现老人摔倒后,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已经履行了应尽的义务,不存在过错;
路人虽然没有上前搀扶老人,但法律并未规定路人有必须救助的义务;而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出车并展开抢救,也不存在医疗过失。
最终,法院驳回了老人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起事件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扶不扶”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社会信任的缺失和道德的困境。
当善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明哲保身,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重建社会信任,让人们能够毫无顾虑地伸出援手,依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
作者:乐姐,90后,白羊座,大大咧咧却心灵手巧,脑洞奇大,创建了最具生活乐趣的公众号乐活记(ID:lokwooo),为你奉上最实用的生活技巧和百变窍门。- END -
更多精彩文章不山大叔来源:不山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