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火索是几年前的家庭聚会,老张当着亲戚的面叹着气说:“我弟这辈子,干啥啥不成,当初让他跟我做买卖非不肯,现在好了,退休金还没我一半多。”
小时候,总以为手拉手长大的兄弟姐妹情分,一定经得住岁月的考验。
可活了半辈子才明白,在兄弟姐妹面前,有些话也不能轻易说,
尤其是这四句话,一旦说出口,关系就远离了。
一、贬低的话:是扎进心头的刺
血缘这东西很奇妙,让兄弟姐妹天然亲近,也让贬低的话更具杀伤力。
合唱团的老张从小就护着弟弟一起长大,退休后却几乎断了来往。
导火索是几年前的家庭聚会,老张当着亲戚的面叹着气说:“我弟这辈子,干啥啥不成,当初让他跟我做买卖非不肯,现在好了,退休金还没我一半多。”
弟弟教书育人四十载,桃李满天下,退休后被学校返聘,日子过得踏实安稳。
可哥哥这句 “干啥啥不成”,就像根刺扎在弟弟心里,把他一辈子的付出,轻飘飘地否定了。
兄弟姐妹之间的贬低,往往披着 “为你好” 的外衣,说着 “实在话”,却忘了最亲的人更需要被看见、被肯定。
二、炫耀的话:如同在伤口撒盐
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互相分享是人之常情,但若变成了攀比场,处于本能,受伤的人会选择远离。
邻居王阿姨有个妹妹,姐妹俩年轻时关系极好,家里有什么都不忘给妹妹送一份,可后来关系却越来越淡。
原来王阿姨总在电话聊天时有意无意地说:“你姐夫退休金又涨了不少;孙子报的私立幼儿园,一年学费顶你半年退休金;上周去三亚度假,住的海景房……”
妹妹起初还替她高兴,听多了心里却不是滋味。
自己退休金不高,儿子刚买房还贷压力大,每次挂掉姐姐电话,都很闹心自己的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后来索性不接电话,过年聚会也找借口推脱。
亲人之间过度的优越感只会像一堵墙,把最亲的人挡在外面。
三、说教的话,像冷水浇灭温情
兄弟姐妹之间可以提建议,但不能当 “人生导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小时候哥哥姐姐护着弟弟妹妹天经地义,可成年后再“听我的准没错” 来说教,只会让人觉得窒息。
同事老赵是家里的老大,总把 “长兄如父” 挂在嘴边。
侄儿高考填志愿,他拿着志愿表指点江山:“这个专业没前途,那个学校离家远,听我的报师范,稳定!” 弟弟两口子有自己的想法,可老赵却说他们 “头发长见识短”,硬是要孩子改了志愿。
结果孩子入学后对专业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差点毕不了业,弟弟有些埋怨,老赵还振振有词:“我这都是为你们好!” 现在兄弟俩见面就吵架。
情感专家看得透彻:所有“你应该”的背后,都藏着“我不满意”的潜台词。亲情也需要留白,过度说教反而会让对方想逃离。
四、抱怨的话:亲情经不起消耗
兄弟姐妹是该互相扶持,但没人愿意永远当对方的 “情绪树洞”。
偶尔倾诉委屈能增进感情,可天天抱怨生活、指责家人,只会让身边的人感到疲惫。
陈大姐和妹妹同住一个小区,本该互相照应,关系却僵了好几年。
原因是陈大姐总把妹妹当 “情绪垃圾桶”,见面就抱怨:“你姐夫又喝酒晚归,吵的我半宿没睡着;儿子儿媳不懂事,从不给我买东西;我这身体越来越差,上下楼都费劲了……”
起初妹妹还耐心开导,可陈大姐的抱怨像个无底洞,永远没有尽头,影响的妹妹心情也越来越差,后来只能躲着她。
有次陈大姐生病住院,想让妹妹来陪护,妹妹却找借口说要带孙子,其实是怕了她无休无止的抱怨。
负面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这样日复一日的消耗。
人这一辈子,能有个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是天大的缘分。
毕竟,这世上最亲的人,除了父母子女,就是他们了。
可偏偏就是那些脱口而出的话,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磨掉了曾经的亲密。
岁月不饶人,亲情更经不起折腾。
往后余生,少些贬低多些赞美,少些炫耀多些体谅,少些说教多些尊重,少些抱怨多些温暖,让这份血脉相连的情分,温暖彼此的晚年。
走过半生,你和兄弟姐妹的关系还好吗?评论区聊聊。
来源:暖灯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