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节回家,听说隔壁张叔家儿子结婚只给了八千块彩礼。以前村里要是男娃结婚彩礼不到十万,媒人脸上都挂不住。现在倒好,两家商量着来,女方家还说以后日子过得好再补上。
农村彩礼慢慢变简单了 这事真开始动了
今年春节回家,听说隔壁张叔家儿子结婚只给了八千块彩礼。以前村里要是男娃结婚彩礼不到十万,媒人脸上都挂不住。现在倒好,两家商量着来,女方家还说以后日子过得好再补上。
老一辈总念叨从前结婚只要自行车手表,现在非得要楼房车还得加上首饰。我看网上说中部那边彩礼平均都二十多万了,好多小伙连对象都不敢找。前两天刷到个视频,河南有个村把彩礼最高限写进村规,超了不让办酒席。这招管用,前几天村里王会计儿子结婚,女方家原本狮子大开口,结果一看规定立马降下来了。
宁夏那边更离谱,政府给结婚的小两口发钱,说可以冲抵彩礼。不过咱这儿暂时还没这么搞。倒是发现现在姑娘挑对象越来越实际,有次参加同学会,当年班花说了句实在话:"宁愿找踏实干事的,也不等家里催着要几十万。"
政策确实在动。前两天听村支书开会说,上面鼓励"移风易俗",谁家办婚礼简单还能带创业,能拿补贴。上个月李家兄弟俩合伙养鸡,村里就往他们账号打了五千块钱。说白了就是鼓励大家别死盯着彩礼,把钱用到正经地方。
最近婚庆店生意差了不少,县城一家婚庆公司裁员了。倒是民宿那边挺火,不少新人跑去拍婚纱照。有个开农家乐的刘叔,去年整修了院子办婚礼,回头客多了不说,还能帮新人布置场地,挣得比以前多多了。
年轻娃娃们也变聪明了。以前男娃想着怎么攒彩礼钱,现在朋友圈总刷到人家跟着师傅学技术。隔壁镇有个小伙子,跟着师傅学汽车维修,手艺好找上门的姑娘自己提出来"彩礼能少点不?凑钱开工作室吧"。后来真开了个小汽修店,听说生意还不错。
有意思的是连红白理事会都变了。上个月我听到老族长跟新来的大学生争执,老族长说祖宗规矩得遵,大学生搬出新政策说太高的彩礼耽误年轻人。最后商量了个折中方案,彩礼封顶三万,超过的要经村委会同意。现在全村都知道这事,在微信群天天议论。
前两天刷短视频还看到个"彩礼轻快操",啥意思呢?就是主持人领着双方家长跳舞,边跳边说些彩礼别太贵之类的话。刚开始觉得好笑,后来发现还真有用,至少气氛没那么紧张了。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这些要结婚的。以前满脑子攒钱,现在想着学门手艺。上周去赶集,有年轻媳妇摆摊卖自己做的糕点,她说这样不仅能补贴家用,找对象时也有人图踏实。她表妹上个月结婚,彩礼才一万五,女方家说"够买些生活用品就行"。
现在村里时不时能看见年轻人组队干点啥。有七八户一起种柑橘,还有开直播卖土特产的。大家互相帮衬,娶媳妇的事反而没那么纠结彩礼多少了。上个月还听说哪个镇办了场集体婚礼,三十多对新人在一起办喜事,场面热闹得不得了。
这阵子下来感觉不一样了。以前总觉得没二十万说亲事就是穷,现在慢慢发现活得明白更重要。反正日子是两个人过,钱都得花在刀刃上。最近发现好多亲戚朋友商量着简化婚礼,钱省下来给孩子存教育基金。
来源:丽小红的田园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