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新剧《棋士》开播后,迅速陷入抄袭风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22:47 1

摘要:这部被宣称为"围棋版高智商犯罪剧"的作品,被网友扒出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的相似度高达90%,从人物设定到剧情框架几乎如出一辙。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国产剧创作的尴尬现状,更引发了对"致敬"与"抄袭"界限的思考。

这部被宣称为"围棋版高智商犯罪剧"的作品,被网友扒出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的相似度高达90%,从人物设定到剧情框架几乎如出一辙。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国产剧创作的尴尬现状,更引发了对"致敬"与"抄袭"界限的思考。

《绝命毒师》的主角老白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化学老师,为家庭铤而走险制毒;而《棋士》中的崔业则是一位经济拮据的围棋老师,因儿子骨折、妻子离婚而走上犯罪道路。

两者同样面临中年危机,同样选择高智商犯罪,甚至连家庭结构都高度雷同——叛逆的儿子、即将离异的妻子,以及一位警察亲戚。

更讽刺的是,两部剧的英文名也形成微妙对应:《绝命毒师》(Breaking Bad)与《棋士》(Playing Go),连起来读竟意外押韵。这种巧合难免让人怀疑编剧是否直接对原剧本进行了关键词替"。

《绝命毒师》中,老白的化学专业知识与制毒行为形成逻辑闭环,观众能清晰看到一位天才如何一步步堕入深渊。

而《棋士》试图用围棋术语包装犯罪计划,结果却显得生硬可笑。

剧中,崔业用"弃子战术"策划抢劫逃跑,警察却像棋盘上的呆子一样任其摆布。现实中的执法逻辑被完全无视——劫匪分头逃跑,警方竟不设卡拦截;案发现场不留证据,主角轻松脱身。这种高智商犯罪全靠对手降智衬托,与其说是烧脑,不如说是荒诞。

老白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他是天才、父亲、罪犯的矛盾结合体,每一步选择都让观众又恨又怜。而崔业的黑化动机显得苍白——儿子骨折、工资被扣、婚姻危机,这些困境在国产剧中司空见惯,远不足以支撑一个普通人走向犯罪的合理性。

更尴尬的是,剧中强行插入的围棋元素毫无必要。崔业在柜前摆棋思考的镜头,与其说是塑造人物,不如说是编剧在提醒观众:看,我们真的和《绝命毒师》不一样!

面对质疑,编剧房远承认参考了《绝命毒师》,但强调进行了本土化改编。然而,所谓的本土化仅仅是将制毒改为抢劫,将癌症改为骨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操作,无异于将墨西哥卷饼的馅料塞进煎饼果子的面皮。

网友对此反应两极:有人认为框架相似不等于抄袭,关键要看后续剧情发展;更多人则痛斥这种"汉化"行为是对原创的亵渎。尤其令人失望的是,王宝强作为以"草根逆袭"形象深入人心的演员,此次竟卷入抄袭风波,让观众不禁感叹:许三多的真诚,终究败给了市场的浮躁。

《棋士》的争议绝非个案。近年来,从《爱情公寓》到《扫黑风暴》,国产剧屡陷抄袭质疑。这些作品共同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当资本追逐快钱,当创作就变成了流水线,"改编"就沦为了抄袭的代名词。

真正的改编应当如《隐秘的角落》,在吸收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注入本土文化与社会思考;而非像《棋士》这般,只做表面功夫,内里却是拙劣的复制品。

《棋士》中有一句台词:"出了社会,你要学会输棋。"但影视创作不该以"抄袭"为代价学会认输。当行业习惯用"借鉴""致敬"为抄袭开脱,当观众对雷同剧情越来越宽容,最终伤害的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创造力。

王宝强曾用"傻根"的真诚打动观众,如今观众依然期待他能守住这份初心——毕竟,棋局可以重来,但失去的信任,却很难挽回。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