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仙桃市科技特派员王卫斌荣膺“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8:40 1

摘要:8月31日,湖北省暨武汉市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湖北科技馆正式启动。作为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的科普月活动,湖北主会场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下互动+云端直播”的形式,吸引了超万名观众参与,拉开了这场全民科学盛宴的序幕。

8月31日,湖北省暨武汉市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湖北科技馆正式启动。作为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的科普月活动,湖北主会场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下互动+云端直播”的形式,吸引了超万名观众参与,拉开了这场全民科学盛宴的序幕。

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仙桃市科技特派员王卫斌是唯一扎根农业基层的科技工作者,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乐当田埂上的“科技保姆”,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最动人的“科技微光”。

“王老师,我家再生稻抽穗期有点卷叶,您能来看看不?”清晨五点,王卫斌的手机就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是仙桃市郭河镇农户刘木清焦急的声音。这样的电话,他每天要接十几个,而他的“办公室”,大多时候都是在田间地头。

作为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与土地的缘分始于2012年。当时,仙桃市刚刚开始推广再生稻种植,但农户普遍面临“产量低、病虫害多、技术跟不上”的难题。在华中农业大学任科研助理的王卫斌毫不犹豫,返乡创业成了一名地地道道农民和实实在在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种地凭经验,我们得让他们信科学。”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农户接受新技术,他住进聊简易的板房,白天跟着农户下田,记录水稻生长数据;晚上就在板房里整理资料,熬着夜编写《再生稻种植顺口溜》——“头季收割留茬高,二季施肥要赶早,病虫害防治抓关键,节水灌溉产量高”,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技术要点讲清楚。有一次,为了验证“稻鸭共生”模式的效果,他连续半个月守在试验田,顶着烈日观察鸭子活动对水稻虫害的影响,皮肤晒脱了几层皮,最终摸索出“一亩田放25只鸭”的最佳比例,既减少了农药使用,又让鸭子粪便成为天然肥料,一举两得。

十年间,王卫斌的足迹遍布仙桃15个乡镇的23个示范基地。他牵头建起的1000亩科技小院,成了农户眼里的“技术靠山”:累计举办200多场田间课堂,手把手教会2万多农户再生稻种植、绿色防控等27项新技术;为167个生产难题“对症下药”,比如针对仙桃东荆河附近沙质土壤保水性差的问题,他引进“秸秆覆盖保墒技术”,让每亩地节水20%,产量提高5%。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创新推广的“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模式。在一块田地里,上半年种中稻,收割后留茬种再生稻,期间放鸭除虫,秋冬季节再利用稻田空隙种植大球盖菇——“一田五收”的模式,让每亩地年收入从3000元跃升至8000元。三伏潭镇农户毛珍强算起账来笑得合不拢嘴:“跟着王特派员干,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多挣好几万,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如今,这一模式已带动117户农户抱团发展,累计为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

“农民的笑脸,就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好的奖励。”领奖台上,王卫斌捧着奖牌,眼里映着田野的光。他说,未来还要把“稻-再-鸭-菇”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多土地上开花结果。

湖北垄上频道记者 杨晗 通讯员 先科

来源:聚焦荆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