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2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8岁的陈先生是一位房地产公司高管,平日应酬多、饮食杂,体检时查出脂肪肝,还伴有轻微转氨酶升高。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减少油腻,同时适当锻炼。
他在网上看到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轻断食可以快速消除脂肪肝。”不仅不挨饿,还能减重、护肝、延年益寿。看着不少人晒出“一个月瘦十斤、肝脂肪大幅下降”的成果,他也心动了。
于是他选择“16:8轻断食法”——每天只在中午12点到晚上8点之间吃饭,其他时间只喝水或黑咖啡。一个月下来,陈先生确实轻了4斤,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但就在他准备长期坚持时,单位组织的复查体检结果却让他愣住了:虽然体重下降,但肝功能指标反而略有异常。医生提醒他:“轻断食不是人人适合,方法不对,反而伤肝!”
这两年,轻断食在国内网络平台上掀起热潮,不少自媒体用“吃得少,活得久”来形容其神奇效果,甚至有人称它是“不用吃药的脂肪肝救星”。
那么,科学上真有依据吗?
2022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追踪了12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时间限制性进食(TRF)后发现:
平均肝脏脂肪含量下降了20.5%,部分患者ALT、AST指标显著改善。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参与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饮食结构合理、进食时间规律,并非简单地“少吃一顿饭”就能见效。而且,这种研究属于小样本、短周期干预试验,尚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的长期效果。
很多人理解的轻断食,就是“饿一顿,吃一顿”。其实真正科学的轻断食,有几种常见方式:
16:8法则: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禁食;
5:2模式:一周中选两天控制热量在500~600千卡,其余正常饮食;
隔日断食法:隔天摄入极低热量或完全不吃,次日正常吃。
很多人以为脂肪肝就是吃油多,其实不然。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种。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高发病之一。
根据《中华肝脏病杂志》数据显示:
中国成人NAFLD患病率已接近30%,在城市中甚至超过40%。
其主要诱因包括:
高热量饮食(尤其是含糖饮料、精制碳水)
久坐不动
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并不是“吃油多”导致脂肪肝,而是整体代谢出了问题。
虽然轻断食对部分人有帮助,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下人群不建议尝试轻断食:
孕妇、哺乳期女性
青少年、老年人
有胃病、低血糖、胰岛素使用者
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一旦出现进食时间过长、热量不足,容易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医生提示:与其盲目断食,不如科学控热、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与其寄希望于“轻断食封神”,不如脚踏实地做好这几点:
1. 控制总热量摄入
每天摄入热量控制在适宜水平,避免暴饮暴食。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豆类等。
2. 增加中等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骑车,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3. 定期检测肝功能与B超
脂肪肝初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肝脏彩超检查,及时了解自身状况。
轻断食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人人都适合的“减脂利器”。科学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才是改善脂肪肝的根本之道。如果你正考虑轻断食,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不要盲目跟风。身体不是试验田,健康不能靠“赌”。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诊疗指南(2021年版)》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健委
[3] Johns Hopkins Medicine. Time-Restricted Eating and Liver Fat Study, 2022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