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为啥没李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20:39 1

摘要:如果古代文坛也有“选秀节目”,那么“唐宋八大家”的成团之路绝对堪称最励志的逆袭剧本。这八位大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非唐宋时期官方认证的“男团”,而是明朝书商们精心策划的“文学爆款”。

如果古代文坛也有“选秀节目”,那么“唐宋八大家”的成团之路绝对堪称最励志的逆袭剧本。这八位大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非唐宋时期官方认证的“男团”,而是明朝书商们精心策划的“文学爆款”。

事情的起点要说到明初一位叫朱右的“金牌编辑”。他像现代综艺导演筛选选手一样,从浩瀚文海中挑出韩愈、柳宗元等六位散文高手,编成《六先生文集》。后来另一位书商茅坤觉得“六人团”不够热闹,又拉上曾巩和苏辙凑成“八人天团”,推出《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波操作堪比当代出版社打造《高考满分作文精选》。他们的评选标准简单粗暴:只认实用型散文,其他文体统统靠边站。

这个天团的“出道定位”也很明确:主打古文运动的“改革派”。韩愈年轻时三次科举落榜,痛恨骈文的华而不实,喊出“文以载道”的口号,像极了当代年轻人怒怼职场PPT形式主义的模样。而宋朝的欧阳修更是“传帮带”高手,带着苏家父子、王安石等人把散文写成治国理政的“硬核攻略”,甚至能直接影响皇帝决策。可以说,他们是文学圈的“实用主义天团”,而李白,则是隔壁音乐节的“摇滚巨星”。

想象一下,如果让周杰伦去参加《百家讲坛》,或是让爱因斯坦画《蒙娜丽莎》——这就是李白在“唐宋八大家”评选中的尴尬处境。这位“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写起散文来却像喝醉后发的朋友圈:仙气飘飘但缺乏干货。

虽然李白也写过《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样的美文,“飞羽觞而醉月”的画面感不输现代短视频,但放在八大家的标准下,就像米其林评委评价路边摊烧烤:味道惊艳,但摆盘不够精致。他的散文更像即兴创作的意识流随笔,而韩愈的《师说》、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则是结构严谨的学术论文,字字关乎科举考试和治国方略。

更关键的是,李白根本不屑玩“文学改革”。当韩愈在中唐掀起古文运动时,李白早已在盛唐完成“诗界封神”,正忙着“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任性操作。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放在讲究“文以载道”的八大家眼里,大概会被批注“此句与主题无关,建议删除”。

如果把古文运动比作一场职场内卷,李白就是那个在团建时偷偷溜去喝酒的同事。这场始于中唐的“文学供给侧改革”,核心目标是打倒骈文的“形式主义”,让文章回归“接地气”的表达。

韩愈的逆袭故事堪称古代版《杜拉拉升职记》。他科举三次落榜,目睹安史之乱后大唐的满目疮痍,痛定思痛推出“古文写作指南”:文章要有实用价值,要能像快递包裹一样“承载道理”。这种理念恰好契合宋朝文人的“治国平天下”理想,欧阳修甚至用散文指导皇帝如何搞改革。

而李白活跃的盛唐时期,文学圈还沉迷于骈文的“文字游戏”。等到古文运动兴起时,他的人生进度条已经走到“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晚年。就像2023年的网红突然穿越回1990年搞直播,时代浪潮早已改道。

其实换个视角看,李白没进“八大家”恰是他的幸运。试想若他真去写政论散文,我们可能就失去“举杯邀明月”的绝句,也听不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回响。苏轼作为八大家之一,却是李白的头号迷弟,写诗感叹:“谪仙非谪乃其游,戏弄万古如沙鸥”。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当年被明朝书商“淘汰”的李白,如今却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被译成50多种语言,NASA甚至用他的名字命名水星环形山。而八大家中的曾巩,要不是课本里提过《墨池记》,恐怕早被网友归入“古代冷知识”。

当我们在黄鹤楼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时,在敦煌壁画里发现李白的诗作被抄写在僧人经卷背面时,就会明白:真正的伟大从不需要官方认证。就像梵高生前没卖出一幅画,却不妨碍他的《星空》照亮人类艺术史——李白用诗歌构建的浪漫宇宙,早已超越任何评选体系的边界。

: 网页1(2025年03月02日) : 网页2(2024年12月14日) : 网页3(2024年10月15日) : 网页4(2024年03月03日) : 网页5(2024年03月18日) : 网页6(2024年03月14日) : 网页7(2023年12月30日) : 网页8(2023年10月21日) : 网页9(2025年01月06日) : 网页10(2022年10月05日) : 网页11(2025年01月21日)

来源:翰堂寒江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