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人人守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开始。这其中,有蹒跚学步的孩童,有正值青春的少年,有体态佝偻的老者,更不乏有曾经参与抗战的老兵,102岁的彭长竹在ICU内看完了全程。
9月3日,人人守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开始。这其中,有蹒跚学步的孩童,有正值青春的少年,有体态佝偻的老者,更不乏有曾经参与抗战的老兵,102岁的彭长竹在ICU内看完了全程。
当晚九点半,这位右眼失明的民族英雄实现了毕生心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消逝的生命并不会被遗忘,中国新的希望正冉冉升起。
桑植县一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隐隐有国歌军号的声音传出。一名瘦骨嶙嶙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鼻子上还插着呼吸管,声音细若游丝,一脸病容面色憔悴,一旁,一名护士正举着手机,给他看9.3阅兵典礼的直播,一听到熟悉的声音,老人立马来了精神,仰起头盯着屏幕,眼神中带着光亮,令人难以忽视。
这位老人的身份并不简单,他叫彭长竹,参与过抗战,是一名102岁的老兵。在听说要举行大阅兵后,彭长竹鲜少地向儿子提出了请求,想亲眼看看祖国的成长。
时间在彭长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得老态龙钟,一只脚都已经迈进了棺材里,脆弱得让人心疼。可即便如此,被鲜血和杀戮浸染出来的气质注定与寻常人不同,彭长竹身上仍有几分威压。
画面中,各个军种方阵正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进发,声音洪亮,气势磅礴。看着这番景象,彭长竹有所触动,眼眶发红,激动地发出了声音,似乎是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1939年,日军肆虐中原,毫无人性和底线可言,见人就砍,逢人就杀,将日本人骨子里的嗜血与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老百姓终日惴惴不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怕下一秒就脑袋和脖子分家,项上人头不保。
彼时,彭长竹只有16岁,眼看民不聊生,国家满目疮痍,他根本没有时间伤春悲秋,当即决定参军抗日,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去,家国才能重获安宁。
常德爆发战争后,彭长竹所在的部队被派往前线作战。这是他第一次杀人,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可言,子弹从额角擦过,炸药从身旁炸响,彭长竹没有一丝恐惧,愤怒涌上心头,他只剩下满腔报国的热忱。战争持续了三天三夜,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牺牲,也亲手将刺刀刺进了敌人的胸膛。
近身肉搏战时,彭长竹一时不察,被日军偷袭,长长的尖刺刀直接刺瞎了他的双眼,他大叫着,发了狂,将对方掀翻在地,强忍着疼痛将其杀死。数不清的战斗在彭长竹的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痕,但他却说,这是勋章,也是荣誉。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面对现在强盛繁荣的中国,彭长竹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欣慰,他几欲落泪,深受触动。事实证明,即便岁月流逝,彭长竹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也从未消减过半分。在看完阅兵仪式后,彭长竹强撑着的一口气好像散了,他深知,自己寿数将尽,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仿佛在告诉家人,自己死而无憾了。
今时不同往日,当下的中国是最好的中国,就连自诩“世界第一”的老美也有所忌惮。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堪比起飞,无论是经济水平、科技发展还是军事装备,都直线式猛增,完全摆脱了几十年前靠劳动力深耕的贫弱形象。
自从美国搞封锁后,中国就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与其借助外力,倒不如把东西都学会了,变成自己的。尽管被多方出口限制,中国还是硬生生地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在阅兵仪式上,鹰击系列导弹率先出场,紧接着,是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压迫感十足。
就在众人还没把张开的嘴合上时,核导弹第二方队带着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走了出来,模样很是气派,主持人还特地强调了它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新型隐身战斗机以梯队的形式亮相,随着一声巨响,14道彩烟出现在天空上,再往前是7架歼-10表演机。
看似展露肌肉的阅兵,其实是在秀定力。毕竟,中美对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今天闹台海,明天闹南海,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四射,保不齐哪一天美国就哪根筋打错,选择全面对抗。还有“小弟”日本也紧跟着巴结,八月底还在声泪俱下地“劝告”其他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大阅兵,实在是居心叵测,就差把“坏人”两个字写脸上了。
因此,中国必须在沉默中准备,这场大阅兵来得及时,可谓是恰到好处,既能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真正实力,也能够灭一灭那些虎狼之辈的嚣张气焰。
中国能够有今天,不是一蹴而就,也绝非一人之功,靠的是杰出领袖的引领,战斗英雄的奋进和全体中国人的努力。像彭长竹这样甘愿为国牺牲的战士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早已战死沙场,有的有幸存活却落得满身伤病,能够看到新中国当今模样的人少之又少,彭长竹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悲痛,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回顾彭长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艰辛。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有,对他来说,对千千万万个老兵来说,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子孙的安宁,就是最好的告慰。处在和平时代,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惨痛的历史,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英雄精神,革命精神,向所有为国家、为民族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来源:诺言卿史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