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到北上广!“四联四增”模式让小玉米串起富民大产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3:37 1

摘要:一根小小的鲜食玉米,成为临沧市2400多户农户的“金棒棒”,带动他们年均增收1.35万元。临沧市本土企业咪多啰食品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四联四增”机制,通过订单联基地增地效、标准联生产增品质、加工联就业增岗位、科技联品牌增价值,成功将边疆山区的优质农产品送进北上广

一根小小的鲜食玉米,成为临沧市2400多户农户的“金棒棒”,带动他们年均增收1.35万元。临沧市本土企业咪多啰食品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四联四增”机制,通过订单联基地增地效、标准联生产增品质、加工联就业增岗位、科技联品牌增价值,成功将边疆山区的优质农产品送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联农带农、持续增收的特色发展路径。

订单联基地:土地“一年三熟”变“万元田”

临沧山多地少,传统种植效益低。咪多啰公司打破“先生产后找市场”的老路,带着订单进村寨,与农户签订“保底价+阶梯价”收购协议,在8县(区)布局1.2万亩鲜食玉米基地。针对山区气候差异,创新“分片错时种植法”,通过调整播种周期、推广轻简农技,将玉米生长周期压缩到75至95天,实现“一块地一年种三季、高产田种四季”。2024年,基地亩产带青皮玉米950公斤,公司按每公斤3.5元的均价收购,农户单季亩收入超3300元,年收入近万元,昔日的“低效地”变成“万元田”。

标准联生产:合作社“分级提成”促共赢

如何让分散农户种出统一好产品?公司构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链条,把技术标准变成增收“指挥棒”。一方面,联合云南农大专家制定《鲜食玉米种植规程》,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另一方面,设立“质量阶梯价”:玉米按品质分4档(每公斤2.5元至5.5元),合作社按社员产品优品率获得每公斤0.2元至0.5元的管理提成。这套机制让农户主动学技术,2024年基地玉米优品率从60%提升至85%,合作社获得管理费90万元,农户增收1900万元。

加工联就业:车间开在村口“顾家又赚钱”

公司在临翔区建成5条生产线,把工厂建到田间,让农户也能分享加工红利。在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剥叶、分拣、灭菌等各环节优先聘用周边村民,112名合同工中有21名脱贫户、13名残疾人。更关键的是,加工环节让农产品增值3至5倍,鲜食玉米经速冻包装后售价翻番。

科技联品牌:山货“持证”出海闯市场

咪多啰公司通过“四联四增”模式

有效破解了联农不紧密、产业链短

附加值低三大难题

4年来

培养乡土技术员380人

8个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年增收超10万元

作者:王 云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