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爱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第六批、第七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义乌市政协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义乌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席。福田街道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著有《今生错过》《脱轨》《分一点阳光给别人》《花开的声音》《行在义乌》《信仰的
【作者简介】
潘爱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第六批、第七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义乌市政协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义乌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副主席。福田街道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著有《今生错过》《脱轨》《分一点阳光给别人》《花开的声音》《行在义乌》《信仰的味道》《皂角树下》等文学作品15部。
千秋一祭吊宾王
潘爱娟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一首《咏鹅》,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历史夜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这位义乌籍的唐代诗人,凭借此诗一鸣惊人,展现出非凡才情。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诗作数量在“四杰”中居首,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四方的文学大家,他的生与死却似被薄雾笼罩,至今仍扑朔迷离,引发后人无尽的猜测与探寻,也为他跌宕起伏却又光辉灿烂的一生,添上了一抹神秘的注脚。
身世成谜 传奇一生
骆宾王,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关于他的出生日期,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唐武德二年(619年)诞生于义乌城北骆家塘。而民国癸丑年(1913年)重修《梅林骆氏宗谱》则记载他是义乌骆姓,出生于唐贞观戊子年(628年)。还有公元630年、658年等版本,每种说法各执一词,为骆宾王的身世增添了一份神秘。
骆宾王的下落,更是历史上的一大谜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旧唐书・骆宾王传》和《资治通鉴》秉持“伏诛”说,认为他在兵败后惨遭杀害;张鷟的《朝野佥载》则称他“投江水而死”;《骆宾王文集序》和《新唐书・骆宾王传》却主张兵败逃亡说。《骆氏宗谱》记载他兵败后先藏身灵隐寺,最后回到家乡,葬于义乌县东三十里的上枫塘。这些不同的说法,使得骆宾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骆宾王之墓,同样存在多种说法。义乌枫塘说,明代弘治九年(1496),吴騵在《唐义乌乡老先生骆公墓碑》中称其墓在义乌县东北三十里上枫塘之原,历经八百年完整如故。晚明著名文学家徐在《骆宾王墓》中描述此地已是荒冢无碑。入清之后,《(康熙)金华府志》《(雍正)浙江通志》以及《(嘉庆)义乌县志》等都对该墓在义乌县东三十里上枫塘有详细记载,且提及崇祯十三年守道莱阳宋公筑墓,知县熊人霖重修立碑之事。
南通狼山说同样有迹可循。明代正德九年(1514),南通城东黄泥口乡民掘地得冢,墓碑题“骆宾王之墓”,启棺后见一人衣冠如新,然片刻后便消失不见,充满了神秘色彩。清代时,闽人刘名芳掘得相关断碣,葬于狼山南麓,《(乾隆)直隶通州志》也记载狼山东麓有唐骆宾王墓,陈文述、冯云鹏等人的诗句也可作为佐证,表明清代骆墓已从黄泥口移至南通狼山。朝鲜人金泽荣于清同治三十四年(1908)游览狼山时,亲眼见到骆宾王与文天祥部将金应之墓,并留下《游狼山》一诗,这也为相关文献记载提供了有力佐证。
古人常说,一语成谶。回顾骆宾王的一生,仿佛早已被那首《咏鹅》预示了坎坷的命运。“鹅,鹅,鹅”,音同“恶”或“厄”,似乎暗示着他人生中的三大劫难。第一劫发生在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让他陈述才能,他却耻于自炫,拒绝奉命。后来,他担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却因事被贬,从军西域,长期戍守边疆,此为第二劫。而最大的劫难则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他多次上书讽刺,因而得罪入狱,之后又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兵败后行踪成谜。尽管他渴望“曲项向天歌”,以高洁之姿立身于世,却壮志难酬;想要“白毛浮绿水”,以正直之态入世进谏,却遭人嫉恨,身陷囹圄;试图“红掌拨清波”,以正义之剑劈开混沌世界,却最终归于平静,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才情纵横 诗韵流芳
与官场的失意截然不同,骆宾王在文学创作领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骆宾王出生于乌伤县的书香世家,祖父骆卫淇因隋末兵乱,在骆宾王出生前夕,结束了宦游生涯,回归家乡,过上了耕读自娱的闲适生活。据《骆氏宗谱》记载,骆宾王的出生地石臼西溪风景如画,他的父亲骆履元喜爱梅林,这里的美景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骆宾王他自幼便在祖父和父亲的教导下诵读诗文,展现出过目不忘的天赋。七岁那年秋日,祖父早年的一位官场好友远道而来。饭后众人漫步至村边葫芦形池塘,只见一群白鹅在塘中嬉戏。客人有心考考骆宾王,让他赋诗一首。小宾王略作沉思,便用清脆的童声念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十八字,将白鹅的形态、动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用词精准,对仗工整。客人惊叹不已,直呼其为“神童”。此后,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在婺、越大地传播开来,他也因此获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在成长的道路上,骆宾王的诗歌创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峰,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闲居齐鲁时,他远离尘世喧嚣,在宁静的生活中感悟自然与人生,创作了大量隐逸诗篇,诗风澄澈宁静,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随军出塞时,边疆的壮丽风光与残酷战争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雄浑悲壮、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开创了唐代边塞诗的先河。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地的苦寒、战斗的惨烈、报国的热忱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回到长安后,尽管政治上不得志,但他的文学创作却迎来了又一个高峰,创作了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这首诗气势磅礴,辞藻华丽,不仅轰动京城,更将长篇歌行这种艺术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华。铁窗禁闭时,他身处困境却不屈不挠,满腔悲愤化作《在狱咏蝉》《萤火赋》等名篇,借蝉和萤火抒发自己的高洁志向和不屈精神,为自己的品格辩诬,也为文坛增添了光彩。
扬州起兵时,他起草的《讨武曌檄》闻名于世,文中“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豪言壮语,成为千古绝唱。这篇檄文义正词严,气势恢宏,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文学才华。
不同时期的诗作,如同璀璨的明珠,串联起骆宾王辉煌的文学成就,使他在唐朝初年的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李塘村的骆氏子孙为缅怀先祖的才情,于2006年仲秋修建了梅林亭。石亭顶棚刻有《咏鹅》《咏尘》《咏照》《咏雪》《咏水》《咏蝉》6篇诗作。亭内左右两侧石柱上刻着“檄文一篇化唐兵千乘”“宾王二字惊武氏百年”的诗句,生动地概括了骆宾王人生的高光时刻。与梅林亭相伴的是一排古樟树,这些古樟树年岁过百,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骆宾王的故事,为他的才情赞叹,也为他的遭遇感慨。
宾王遗韵 千秋评说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星空中,骆宾王以其非凡才情与高尚气节,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作为骆宾王的故乡,义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始终铭记着这位伟大的诗人,将对他的思念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以“宾王”命名的宾王路、宾王市场、宾王大桥、骆宾王公园等,成为了义乌独特的文化标识。走在这些地方,仿佛能感受到骆宾王的气息,触摸到历史与现实交融的脉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深切体会到骆宾王的文化魅力,他的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土地。
此外,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辑了《骆宾王全传》,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骆宾王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世界。义乌市文联与浙江省古典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骆宾王学术研讨会”,为学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研究的平台。在这里,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骆宾王的文学成就、思想内涵和历史地位,推动了骆宾王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2025年3月7日迁址骆宾王公园内的骆宾王文化研究会,则以研究骆宾王文化为锲机,擦亮骆宾王文化金名片,让生活在义乌这一片热土上的两百多万新老义乌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人了解骆宾王,走近骆宾王。廿三里街道举办的骆宾王文化节,更是将对骆宾王的纪念和传承推向了高潮。文化节上,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朗诵、文艺表演、学术讲座等,弘扬骆宾王文化,传承骆宾王精神,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李塘村,骆氏一族修建了一座以纪念骆宾王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园林。园林中,咏鹅塘、梅林亭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骆氏陵园庄严肃穆,名人馆内展示着骆宾王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这座园林的建成,凝聚了义乌“梅林”骆族、“松林”骆族、“竹林”骆族,诸暨、桐庐、富阳等地的“枫林”骆族,以及福建、广东甚至马来西亚、美国等海内外骆氏同宗会的力量。大家怀着对先祖的崇敬之情,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了这个纪念骆宾王的精神家园。漫步在园林中,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骆宾王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他的才情与风骨。
从历史深处走来,骆宾王自唐代起便引发了诸多评说。李敬玄对初唐四杰的盛赞,裴行俭从立身行事角度对王勃等人“浮躁炫露”的论断,以及杜甫站在文学立场对四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高度推崇,开启了对骆宾王评判的多元视角。此后,历代对骆宾王的评价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徘徊,或因其斐然的文学成就将其视为“文士”,或因其在沧海横流时挺身而出、起草檄文声讨武氏的壮举尊其为“志士”。“子房以一击破秦王之胆,宾王以一檄寒武氏之心”,其檄文的威力与影响力,至今仍令人赞叹。明代胡应麟推动骆宾王进入金华府和义乌县乡贤祠崇祀,张国维疏请追赐“文忠”谥号,清代陈熙晋强调其“志士”身份,都体现了不同时代对骆宾王的深刻认知。此外,后人对骆宾王的遭际也多有同情,宋代文人何退翁因上书被贬,诗僧释德洪将其与骆宾王相提并论,文学家张镃也曾感慨骆宾王久困下僚的窘境。
骆宾王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更远播海外。在朝鲜,他的作品备受喜爱,朝鲜文人通过集句、次韵等方式创作了大量相关作品,灵隐续诗说也在当地流传。他的诗歌跨越了国界,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千秋岁月,骆宾王以其独特魅力与不朽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作为才情卓著的文士,还是心怀大义的志士,都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与敬仰。
来源:西安地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