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制造者,1937年在上海遭遇抗日志士暗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05:40 1

摘要:1878年,松井石根出生于日本名古屋一个落魄武士家庭。因体弱多病且家境贫寒,父亲将他送入军校,这里学费全免,还能锤炼意志。谁曾想,这一选择为东亚历史埋下了灾难的伏笔。

1878年,松井石根出生于日本名古屋一个落魄武士家庭。因体弱多病且家境贫寒,父亲将他送入军校,这里学费全免,还能锤炼意志。谁曾想,这一选择为东亚历史埋下了灾难的伏笔。

1898年,松井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与后来的甲级战犯荒木贞夫、本庄繁成为同期生。在校期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陆军大学,却因日俄战争中断学业,随军入侵中国东北。

战斗中,他的大腿被俄军子弹洞穿,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却未汲取教训,反而将侵略野心深植于心。

战后,松井以“中国通”身份活跃于军界:驻上海武官、哈尔滨特务机关长、参谋本部情报部长……前后13年扎根中国,表面研习汉学、结交政要,实则编织间谍网络,为侵华铺路。

1927年,他在策划“东方会议”时鼓吹:“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路线的核心推手。

1936年,松井游说两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反蒋失败,又赴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中国承认伪满洲国。遭严词拒绝后,他愤然离华,留下那句预示暴行的话:“必须给南京政府一击,让他们猛醒!”

淞沪血战与未遂的刺杀

1937年8月13日,日军挑起淞沪会战。松井石根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率28万兵力猛攻上海。面对中国军队70个师的顽强抵抗,他三次向东京求援,甚至不惜代价强令士兵“以血肉填战壕”推进。

三个月激战后,上海沦陷,日军伤亡超4万人,松井却扬言:“此番无论如何要打到南京去!”

为震慑中国民众,日军计划于11月12日在南京路举行“入城仪式”。消息传出,一位名叫孙景浩的25岁青年默默行动了。他是上海出版社职员,父母在日军屠城中惨死。怀揣家仇国恨,他变卖家产购得两枚手榴弹,混入被强征的“欢迎”人群中。

当松井石根乘车驶过,挥手接受日本侨民献花时,孙景浩突然冲出,拉响手榴弹投向车座!千钧一发之际,三名卫兵扑向松井,炸弹在护卫群中炸开,三人当场毙命,松井仅受轻伤。

孙景浩欲投第二弹时,日军子弹已穿透他的腹部,奄奄一息的他被日军当街搜身,照片被日媒拍下后列为“不许可公开”影像,唯恐激发更多反抗。

孙景浩的牺牲未能阻止松井的野心。11月24日,他擅自下令分三路进犯南京,甚至胁迫东京大本营:“不惜一切代价,两月内必占南京!”

南京城的至暗时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松井石根以“扫除战场”为名下达指令,要求日军在城内分区“扫荡”。这份措辞模糊的命令被各师团解读为“不留俘虏”的屠杀许可。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更直接签署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自此,这座千年古都沦为血腥地狱。

六周内,30万军民惨遭屠戮。日军以“处理战俘”为借口,将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集体枪杀于长江岸边;平民被驱赶到广场,用机枪扫射、汽油焚烧;妇女遭受系统性性暴力,超过两万人被奸淫虐杀。

美国记者德丁在《纽约时报》记录:“街道遍布残缺尸体,连幼童都被刺刀挑穿。”德国商人拉贝在日记中哀叹:“整座城市在哭喊,日军却以杀人取乐。”

松井石根全程掌控局势。12月17日,他骑马进入南京城主持“入城式”,面对满城焦土竟称:“此乃皇军武威之彰显!”随军记者镜头拍下他微笑检阅部队的画面,与身后焚毁的民宅形成刺眼对比。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命士兵从屠杀现场挖掘十坛浸透鲜血的泥土运回日本,声称要“以血土铸观音像,祈东亚和平”。这尊面朝南京的观音像,实为侵略野心的扭曲象征。

国际社会掀起声讨浪潮。英美媒体刊载幸存者证词,《生活》杂志曝光日军砍杀平民照片。迫于压力,日本政府于1938年3月召回松井,却反授予他“战功勋章”,暴行策划者被包装成“凯旋英雄”。

绞架下的审判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松井石根作为甲级战犯受审,却编织出精心设计的谎言:自称“肺结核卧床苏州,对大屠杀毫不知情”,甚至假惺惺表示“对遇难者深感痛心”。

加拿大检察官诺兰撕下了他的伪装。通过层层质询,诺兰揭露关键矛盾,松井在1937年12月18日的日记中狂喜记录“完成南京入城壮举,心情格外舒畅”,与其当庭“痛心疾首”的表演截然相反。

多名日军将领证词显示,屠杀指令经华中方面军司令部批准铁证如山,法庭认定松井石根“明知暴行却故意纵容”,以战争罪判处绞刑。

绞刑架前,他仍无悔意。1948年12月23日凌晨,松井对神父宣称:“我为亚洲振兴而死,非因屠杀中国人!”绞索落下后,他挣扎长达11分30秒,在剧烈抽搐中终结罪恶一生。

血土未干,历史未远。松井石根伏法已七十余载,但其遗留的警示仍如警钟长鸣。

扭曲的“英雄叙事”终被真相粉碎。他带回日本的十坛血土,未能庇佑其野心,反成侵略罪行的铁证;东京审判中精心编造的谎言,在日记与命令文件前不堪一击。

遗忘即二次加害。至今仍有日本右翼势力在静冈县“兴亚观音院”祭拜松井牌位,试图将屠夫塑造成“悲情英雄”。2021年一场泥石流冲毁供奉战犯骨灰的殿堂,但历史的审判永不褪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上,27个名字仍在等待最后的正义。他们与三十万亡魂的呼告,终将穿透时光:“真相不灭,和平无价。”

来源: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