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随县小林镇石家咀村四组宋光付的稻田飘着沁人稻香,一台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作业。田埂上,镇供销社社会化服务技术员、县供应链公司服务人员,还有赶来“取经”的农户,目光紧紧锁在这台机器上:当天,“荃优5438”水稻测产观摩会在这里举行。
9月2日,随县小林镇石家咀村四组宋光付的稻田飘着沁人稻香,一台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作业。田埂上,镇供销社社会化服务技术员、县供应链公司服务人员,还有赶来“取经”的农户,目光紧紧锁在这台机器上:当天,“荃优5438”水稻测产观摩会在这里举行。
“老宋,你家这稻子比去年还壮!”“这田就是咱村机插秧的‘活样板’!”听着乡邻们的夸赞,种了半辈子地的宋光付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从前,他最愁“单打独斗”:春播买种肥跑县城,人工插秧累得直不起腰,打药看天气“脸色”,收割还要四处找机器,“10亩地忙得脚不沾地,收成还没个准头。”
变化从去年开始。小林镇供销社牵头,联合随县穗满多服务公司等主体,组建了社会化服务机插队,为全镇小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全流程服务。宋光付的1.75亩稻田成了首批“试验田”:从选种、育秧、机插,到施肥、打药、收割,全由专业团队“一揽子包办”。
“现在我往地头一站,机器轰隆隆就把活干了,省心又省力!”宋光付指着刚过磅的稻谷,声音满是欣喜,“净重3280斤,折合亩产1874斤,一亩地多收300多斤,供销社真是帮了大忙!”
宋光付的增收故事,只是随县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随县供销社已为全县约1.4万小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覆盖“耕、种、防、收”各环节,实现从“一粒谷到一棵苗、一块地到万亩秧”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破解了农户“种粮难、种不好粮”的困局。
作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随县供销社摸索出“联农、带农、富农”的成熟路径:一方面整合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供应链等资源,搭建“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把种子、农机、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精准送到田间;另一方面构建“四个一”(一个示范基地、一支服务队伍、一批农机设备、一套服务标准)模式,推行“六统一”(统一种肥供应、机耕、育秧、机插、机防、收储)服务,让农户按需“点单”。
目前,随县已建成7处工厂化育秧基地、约150处简易钢架大棚和覆膜育秧基地、40处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打造了3处镇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自购和联合社会力量,添置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800余台套,组建了21支专业农机服务队伍;累计完成水稻“耕、种、防”环节服务15.2万余亩,小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80余元。
眼下正值秋粮收割关键期,随县供销社在做好机收服务的同时,还瞄准粮食“产后”薄弱环节,与北京袁谷食代、神农稻香米业、大自然米业等企业合作,探索“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在长岗镇珍珠泉村推广“玉针香”优质香稻品种“双订单”种植2000余亩,收购价格高于市场30%,解决农户“粮价低、卖粮难”问题;引进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随州香稻”产业升级,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来源:随县发布/随县供销社 陈媛媛)
来源:海涯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