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从抢票难到理性消费的转变,国内演出市场进入2.0时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9:18 1

摘要:回想2023年,孙燕姿巡演让无数80后粉丝的“DNA动了”,抢票大战一触即发;2024年,演出市场呈井喷姿态,演唱会门票有的“打骨折”降价甩卖,有的“翻几番”高价难求;到了2025年,这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是否意味着演出市场正在从过去的狂热中逐渐“清醒”,进入

近年来,国内演出市场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的转变。


回想2023年,孙燕姿巡演让无数80后粉丝的“DNA动了”,抢票大战一触即发;2024年,演出市场呈井喷姿态,演唱会门票有的“打骨折”降价甩卖,有的“翻几番”高价难求;到了2025年,这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是否意味着演出市场正在从过去的狂热中逐渐“清醒”,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2.0时代?


粉丝:从狂热到理性

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网友发现一些演唱会开始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取消,还有一些曾被视为票房保证的老牌实力歌手,演唱会上座率不到一半,半价出售仍有余票。就连曾经“秒罄”的顶流演唱会,如今也面临票务滞销的尴尬。



2024年,那英在澳门举办的演唱会就遭遇了门票滞销降价的窘境,只有5000个座位的场馆,门票开售一个半月仍未售完,连黄牛都打折促销;陷入假唱风波的五月天深圳演唱会门票直接对半折扣,陈奕迅、Twins、杨丞琳等路人盘较大的艺人巡演场次也出现了不同程折价。


顶流如周杰伦也回不到两年前的盛况,以周杰伦2025三亚演唱会为例,票价区间在600—2000元,开演前两日仍在四轮开票,在第三轮售票后社交媒体竟涌现出大量退票诉求,这又是为什么呢?



“强实名制”后的“抢票难”“退票难”劝退了一部分观众。


在抢票阶段,有的歌迷请朋友帮忙抢到了票,想要退自己抢到的票时,还要付手续费,有的甚至不能退票;有的演唱会手续费是票价的30%-50%,如果提前预售买票的歌迷临时改变行程,不但看不成演唱会还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票风险。



周杰伦的歌迷小张在第三轮开票时好不容易抢到一张1300元的看台票,但却是舞台最侧面的视线不良区,对此她感到很不满意,但介于主办方“三开”不许退票的要求,她只能在小红书上吐吐苦水,“朋友‘四开’抢到了好位置,没想到我‘三开’随机位置这么差,好想退票啊,谁叫平台在购票前已经提醒过了,只能为自己的侥幸心理买单,下次想看演唱会我会更谨慎一些。”



另一位歌迷阿文则是因为行程临时有变而无法到场观看,在小红书上求助网友可以全额退票的方法,“第二轮开票抢到票公司才通知我要出差,和演唱会的时间冲突了,这票实名制的也没法转,2000的内场票,退票要扣30%的手续费,有什么办法能全额退啊?”



还有的歌迷是被这趟跨城演唱会之旅的费用劝退的,来自上海的网友大大无奈表示,“1300还在看台,600简直就是山顶,再加上往返3600的机票,我都没敢看酒店,来了你不得玩一玩,看场演唱会加起来得花个万八千的,算了,我还是给自己买件衣服穿吧!”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观众对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位曾经热衷于演唱会的粉丝表示:“现在有些演出的票价太离谱,演出内容大同小异,我更愿意把钱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许多观众对高价演唱会望而却步,转而选择更经济的娱乐方式。


对于像TFBOYS、时代少年团这样的年轻偶像,粉丝的狂热程度也有所下降。年轻一代的追星方式更加多元化,线上互动、周边消费等逐渐取代了单一的演唱会追星模式。粉丝群体逐渐分化,部分观众更注重性价比,选择非热门场次或线上直播,而非一味追求高价票。


黄牛:从疯狂到收敛

随着强实名制的全面落地,黄牛市场遭遇重创,传统倒买倒卖模式崩塌。


2023年,五月天天津站演唱会的黄牛票仅加价300元,远低于以往的疯狂溢价;2024年90%的大型演唱会实行“人脸识别+身份证绑定”,黄牛成功流通票量下降60%-70%,进一步打击了囤票行为;到了2025年,二级市场平均加价幅度从2023年的300%降至80%。



在摩天轮等非官方授权平台,2023年周杰伦海口演唱会内场票最高被炒至33600元,而今年的三亚场演唱会加价3000元左右就可购得。某票务平台监测显示,2024年周杰伦演唱会黄牛流通票仅占总票量2.1%(2021年为37%),68%的观众宁愿多等一轮放票也不找票务代购。



不少粉丝也加入了抵制黄牛的活动,还有的粉丝自发组织“反黄牛联盟”,抵制加价超过30%的转售票。


明星抵制黄牛的手段也在从单打独斗转向系统化作战,头部艺人已构建起包含技术、法律、粉丝协同的全链条防御体系。


为了防止黄牛倒买倒卖,林俊杰团队专门开发了一款APP来给观众抢票,购票者需完成音乐知识测试,且正确率大于80%方可购票;同时建立粉丝信用分体系,高频退票账号将永久降权,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将黄牛“代拍”成功率从12%暴跌至0.3%。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和行业动态来看,演唱会黄牛市场确实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迹象,但尚未完全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博弈阶段。不过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和监管趋严,黄牛生态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毕竟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头部艺人(如周杰伦、林俊杰)的爆款场次仍存在5-10倍的供需缺口,热门演唱会的门票依然一票难求,“真假黄牛”通过更加隐蔽的手段继续欺诈消费者,传统黄牛开始转向“代拍”服务,收费模式从加价转向服务费,形成新的灰色产业链。



与此同时,一些非热门演唱会的市场热度逐渐降温,打折促销成为常态。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标志着演出市场正从过去的狂热逐渐回归理性。


到2025年,随着演出场次增加和观众消费趋于理性,黄牛市场的供需关系将更加平衡,高价倒卖的现象可能减少。



当正规渠道票源供给增加、购票体验改善时,黄牛的生存空间就会被自然压缩。据某平台数据显示,实行“强实名制”的演出场次,黄牛流通票量下降72%。未来可能形成“官方平台主导+有限度二级市场补充”的新平衡。


当前市场正处于转型阵痛期,正如某票务平台负责人阿凯所言:“我们正在用技术手段,将那些本应属于真实观众的票,从灰色产业链中一票一票地夺回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个更公平透明的票务市场正在形成。

行业:从爆发到精细化运营

从2023年的无限井喷到2024年的两极分化,从曾经的“一票难求”到如今的“空座遍地”,这一转变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有观众消费习惯的转变。


2024年,演唱会市场高度饱和,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明星开唱。这种“唯快不破”的逻辑导致演出频率过高,内容同质化严重。



经常去看演唱会的网友Seven发现,许多演唱会的歌单、舞台设计和表演形式几乎如出一辙,缺乏新意。比如,某位当红小生的“限时演唱会”虽然宣传声势浩大,但实际演出内容与之前并无太大区别,导致观众兴趣缺缺,票房惨淡。


在大麦网等主要售票平台上,不少演唱会和音乐节出现大量余票,有些老牌实力歌手甚至直接取消了演出,多地出现五折抛售仍滞销的情况,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在演出经纪人蕾子看来,去年一些老牌歌手演唱会的上座率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演出内容缺乏新意,“刷情怀也要有限度,那些有实力的歌手都开始全新的巡演了,特别是像毛不易、于文文、汪苏泷这样的创作型歌手,每年会出新歌和新专辑,常演常新才是演唱会上座率的保证。”


资深音乐人方方也认为,“演唱会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变得没有意思起来了,不过还是有每场都用心的歌手,未来演出市场会更卷,给不到观众新东西就会被淘汰。”



到了2025年,国内演出市场进入2.0时代,主办方和艺人将更加注重演出质量和观众体验,而非单纯追求票房。除了传统的演唱会和音乐节,沉浸式演出、线上直播、跨界合作等形式将更加普及,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这一转变过程本质上是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的必经之路。那些能够持续创新、提升内容质量的演出方,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获得发展机遇。未来演出市场的竞争,将更多聚焦于内容创新能力和精细化运营水平。



比如华晨宇,年年升级舞台、重新编曲,去年他将演唱会场地设计成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惊喜的“火星乐园”,园内开设多个专区和装置艺术展,在面朝大海的室外场地与粉丝共同迎来海上日出。


再比如,刚在鸟巢连开三场演唱会的汪苏泷,耗时两年筹备了这次巡演,吸引近18万观众打卡充满科技感的音乐盛宴。重达3吨的可变形机械臂舞台、360度环形冰屏、沉浸式裸眼3D技术……汪苏泷团队以“科技赋能艺术”的创新模式,打造出沉浸式的音乐空间,让观众仿若置身于用音乐构筑的奇幻宇宙。



除经典曲目外,汪苏泷首次公开演唱新专辑《十万伏特》中的未发布作品,并将《万有引力》改编为全新的电子摇滚版本。数据显示,这场演出开票10分钟即售出超10万张门票,创华语乐坛鸟巢演出最快售罄纪录,有不少粉丝喊苦,“汪苏泷演唱会一场比一场难抢。”


所以说,真正高质量、有内容的演出,才能在逐渐理性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尽管头部艺人的演唱会门票依然抢手,但整体市场将更加平衡和健康。高质量的顶级演唱会将越来越火,敷衍的演出方可能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对于观众来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种市场回调本质上是疫情后报复性消费退潮、经济环境变化、内容同质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它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从而刺激市场自发形成新平衡。


随着市场理性化,线下演出门票将更加贴近普通观众的消费能力,票价泡沫现象可能减少。有业内人士预测,这种“挤泡沫”过程还将持续12-18个月。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将是那些真正掌握内容创新能力、建立健康商业模式的市场参与者。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国内演出市场必将进入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智的阶段。步入2.0时代,观众不再盲目追捧明星,粉丝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黄牛市场逐渐收敛,行业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多元化发展。


来源:影视观察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