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了国产重型的公路机动弹道导弹,东风61有8X8的车载运,和东风41是相同的。东风61的分导弹头数量应该是比41增加了,好把突防能力增强,应该有更多重诱饵和轻型诱饵,极可能存在变轨技术。这些年来中国导弹力量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的洲际导弹,井式发射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了国产重型的公路机动弹道导弹,东风61有8X8的车载运,和东风41是相同的。东风61的分导弹头数量应该是比41增加了,好把突防能力增强,应该有更多重诱饵和轻型诱饵,极可能存在变轨技术。这些年来中国导弹力量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的洲际导弹,井式发射的、铁路机动发射的和公路机动发射的。有的网友有疑问为何要如此多样化?有了公路机动发射的,不就是最好的,不需要其它方式了吧?其实不然。
(1)公路机动发射导弹的缺点
公路机动发射,不像很多人想的停车了发射导弹,射完了两秒钟就跑没影了。公路机动发射方式其实是场坪发射,就是需要停车在一片平地上再进入发射状态。当年苏联开始启用公路机动发射洲际导弹的方式,是要解决藏的问题。这个东西是用来在核战争中先发制人或是二次反击的,但是平时还是要藏在洞窟里,出来了的话一小时才跑60公里其实也是很难逃的,如果美国的核导弹落地,冲击波打过来,发射车很难幸免。场坪发射导弹系统的关键就在这,要躲进洞窟,再出来发射。但是前一阵美军空袭伊朗证明了坚固深入的防空洞窟也可能是能被摧毁的。一旦洞中的发射车在空袭中幸免了,但是洞窟建筑物局部受损,车开不出来也白搭。
(2)井式发射导弹的优势
虽然有了公路机动发射,但是井式发射人不过时。井式发射的维修比机动发射车要有优势,而且保存的可能性更大。导弹发射井一般有一系列的地下设施来支撑,还有核三防措施,总比空地上一辆车难摧毁。美式发射井一般是水平推移开盖,因为垂直打开的井盖故障率更高。我们水平还是垂直不太清楚,但是应该也有必然的考量。
其实,井式发射的速度可能比场坪发射要快。公路机动的发射车进入预设阵地后都要进行各种电子检测,有时候军民能在网上视频中发现导弹上都有窗口。操作员在把车停下后,很可能在一定距离外用携带式发射装置发射,事先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先把车载发射管抬到四十五度,还有就是对大地的角度和风速进行测量,气候测量等等,然后再执行发射。井式则不然,平时电子设备早已测量好了很多相关信息,日常很可能有测量装置都在保持工作状态。此外,发射井也可以有诱饵井,很浪费敌人火力。
(3)各种发射模式并存,构成战略打击体系
同型号的导弹井式和场坪发射模式一定是区别的。如东风31当年就是个过渡型号,产量就不多,是70年代研发的。它小型化,头部是尖锥形,内部空间小,设备容纳空间受限。今后重点发展的应该就是东风41和东风61。
东风5本是旧型号,一步步从A改造过来的,到现在的东风5C是新型号,不能小看。它用液体燃料,推力更大。俄罗斯的萨尔马特导弹就是用液体燃料,能用11个轻诱饵和轻型弹头从阿拉斯加方向打击美国,突防能力强。我军现在沿用东风5c,一方面是因为寿命不到,尚可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是看它有井,推力大,突防性强,还用的着。估计最多十年也可能退役,被更新的取代。未来东风61 很可能也会发展出ABC型。同样的一型导弹也会有场坪发射和井式发射的两个模式和款型并存,说不定同时还有铁路发射模式。东风21就有火车运载模式。
对于发射系统而言,维修和安全性都是考虑。核战争不可能突然爆发,一定有战前预兆,比如两个核国家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用何种武器保卫自己,消灭敌人,要有全面考量。
来源:筹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