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谭氏三告毛昌元——清代巴县司法档案里的重庆女子 1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07:25 1

摘要:毛谭氏的丈夫叫毛文益,应是毛家的幺房,死时应该不到三十岁。尽管如此,他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足够毛谭氏不工作挣钱,也能养大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独子,叫毛世隆。

乾隆中期的大清帝国,政治清明、国富力强,正是如日中天的盛世巅峰,但小民们也有很多烦恼。

重庆府治下巴县,有位谭姓妇女,人称毛谭氏,因为他丈夫姓毛。毛谭氏是位有血性有智慧的重庆女子。

乾隆二十四年,毛谭氏可能才二十多岁,儿子已经七岁,突然死了丈夫,病死的。

毛谭氏的丈夫叫毛文益,应是毛家的幺房,死时应该不到三十岁。尽管如此,他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足够毛谭氏不工作挣钱,也能养大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独子,叫毛世隆。

毛文益有两个侄子,年龄挺大,叫毛昌富、毛昌元。他们看见毛谭氏独自抚养幼子,还守着那么多财产,就生了觊觎之心。

经过一番阴谋策划,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他们瞅准机会,绑架了毛谭氏,卖给了合州人唐友才,得银40两。合州就是今天的重庆直辖市合川区。卖了毛谭氏,他们就收养了小堂弟毛世隆,顺便把他家的财产也占有了,但有些还没通过合法手续完成转移。

毛谭氏被卖了,但没有认命。断发誓志,绝不受辱,成功回到大重庆,拿着断发,冲进了巴县县衙,状告昌富、昌元兄弟。县衙受理,查证确实,将昌元二人依法惩处,毛谭氏也重新接回儿子抚养。但是,县衙没有为毛谭氏追回财产。

毛谭氏不服,多次上诉,均无结果。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可能毛氏兄弟已经出狱了,但并没有悔过。毛谭氏不敢去绑架了,跑去抢走了毛世隆。

毛谭氏也不慌张,一纸诉状,又告到了县衙。县衙受理,拘传得实,将两兄弟各打二十五大板,毛世隆归依其母,结案。

但是毛谭氏也长了个心眼,时不时被他两兄弟打劫绑架一回,也不是长久之道啊?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变卖先夫还剩在他娘俩手里的遗产,得银420两,为夫还债230两,余银190两,搬家了。搬家地不详,但应没出巴县地界,买了点朱姓人家的田地,找来佃户耕种,收租度日。

安静了四五年,乾隆三十二年,毛世隆虚岁16了。媒人张公灿给他介绍了一位刘姓女子,订了婚。

毛昌元兄弟听说了,又成功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先把毛谭氏一顿凶打,衣服都给人家扯破了,然后抢着毛世隆就跑。

张公灿及时出现了,拖救回了毛世隆。张公灿大约是个厚道有力的猛男,也许看上了毛谭氏也不一定,但至少是同情欣赏毛谭氏的。

毛谭氏二话不说,又写了一纸诉状,直接将毛昌元两兄弟告到了重庆府,十年来的苦水、恩怨全都倾倒在了里面。

知府大人很重视,亲自批示调查。调查报告上,调查人写到“被逆捆卖,图嚼谋吞,受害何勘!为此泣叩拘究,正耸儆刁”,看来知府大人会还毛谭氏一个最大的公道了。

毛谭氏为什么每次告状基本都能成功呢?这个我懂。

一是当时的清廷还政治清明,多数官员还是办人事的。

二是毛谭氏践行了帝国的意识形态——忠诚,以一女不事二夫的忠贞传播了忠臣不事二主的官操。当她断发的那一刻起,她就将自己与帝国的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了。

她的案子不办,官员就不忠,不忠就不配给天子守土,就应下课,就应回家卖红薯,或者去嗝屁。

但是,也有搞不懂的。

毛家二兄弟,你们为何要那么执着的与毛谭氏为难呢?好像这是你们活着的惟一意义一样。

王某人百思不得其解。

来源:王道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