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季又来了,几个防护措施成为健康医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5:10 1

摘要:参考文献:张志强. 流感防控策略研究与实践.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15): 1178-1185.李明远. 季节性流感的防治进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2): 156-162.王海燕. 甲型流感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传染病信息

参考文献:

张志强. 流感防控策略研究与实践.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15): 1178-1185.

李明远. 季节性流感的防治进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2): 156-162.

王海燕. 甲型流感的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 传染病信息, 2023, 36(4): 289-295.

甲流再次活跃,医疗机构接诊量明显增加。季节交替时节,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为甲流病毒提供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等特点。甲流高发季节通常在每年的秋冬季和早春时期,此时气候条件适合病毒存活和传播。

甲流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患者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全身酸痛、极度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起病更急,发热程度更高,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普通感冒多为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而甲流则全身症状更突出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者属于甲流的高危人群。这些群体一旦感染甲流,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空气传播是甲流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即可能被感染。

甲流病毒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当健康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预防甲流,戴口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公共场所佩戴合适的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勤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的关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外出回家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十分重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可以稀释室内病毒浓度。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力。多摄入新鲜蔬果,保证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对抗病毒入侵。

充足睡眠对维持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可明显提高机体抵抗力。

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甲流的积极手段。虽然接种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疫情高发期,尽量避开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降低暴露风险。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弃,防止病毒扩散。

体温监测是早期发现的有效手段。高危人群应每日测量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一旦出现甲流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主动居家隔离。轻症患者可在家休息,多喝水,保持营养均衡,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药物。

对于高热不退、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特别是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人群,症状加重时不可延误就医时机。

抗病毒药物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最佳。奥司他韦类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且需遵医嘱用药。

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甲流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加耐药风险。

退热药可缓解发热症状,但不能杀灭病毒。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高热不退应及时就医。

中医药在甲流防治中也有一定作用。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辨证施治,可辅助缓解症状。

患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充分休息有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加速病毒清除,促进康复

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甲流,其他成员应做好防护。分开居住,减少接触,避免共用生活用品,防止家庭内传播。

免疫力是抵抗甲流的关键。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甲流虽然传染性强,但并不可怕。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生命健康是每个人的第一财富,防患于未然永远胜于事后补救。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甲流防护,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潇潇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