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消费70万,“养生群”里的老年人在劫难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8:35 1

摘要:没想到吧,打工人在工位上吭哧吭哧个把月,颈椎都熬得嘎嘎响,给它做个淋巴排毒比命还贵。

心肺经络保养1680元、肠道spa3800元、全身经络疏通6980元、颈部淋巴排毒9800元......

这不是私立医院的VIP套餐,而是沈阳某小区养生门店的部分服务价目表。

当然,若充值满10万,商家可能还会好心送你个“量子泡脚桶”。

没想到吧,打工人在工位上吭哧吭哧个把月,颈椎都熬得嘎嘎响,给它做个淋巴排毒比命还贵。

涉源漾服务项目价格表。图源:指尖新闻

别看这明码标价的“天坑”服务,还真有人买单。

据记者报道,仅在2023年10月至2025年2月间,一位七旬老人就在这家店充值了近70万,已消费47万元。

而老人的退休工资不过才3000多一个月,可以推测,这笔钱是老人大半辈子的积蓄。

还有上海青浦的张阿婆,短短半年时间,就在一家养生按摩店充值消费了70多万元!

涉事养生店里的“三无”精油。图源:绿色青浦

而像这样的老人,不过是店里的铁粉之一,更是无数个养生老头老太的缩影。

其实,老年人被坑早就不是新鲜了,放眼养生诈骗这个大池子,少说也得是“百亿赛道”上的香饽饽。

但新鲜的是,有些割韭菜套路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要不是法律红线限制了他们的发挥,请相信这些鬼才,给他一个养生汤圆,他就能吹出一套诺贝尔奖级别的“包治百病理论”。

生而为人,不交点智商税会缺少很多乐子,但令人破防的是,这笔税很可能会交到老,且越交越离谱。

早年间,“排毒泡脚桶”结结实实忽悠了好一堆人,脚伸进去一泡,好家伙,五颜六色的,“理疗师”跟你说,这是尿酸结晶、肝胆毒素、重金属残留等各种症状,再不排毒,3年内必中风!

图源:山东卫视生活频道《生活帮》

然而,这东西不过是忽悠人的化学魔术,别说泡脚,你扔个白萝卜进去也是一样的效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三千多的倒霉玩意,至今在我家地下室吃灰呢。

因为泡脚桶而泡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且媒体年年曝光,但仍有老人前赴后继为它买单,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抗议:“你们不懂科学!我泡完血压真的降了!"

跟泡脚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听起来高大上的“纳米酵素浴”。

顾客需穿上一次性塑料浴衣,全身埋入60℃以上的发热粉末中,仅露出头部,此“活埋式养生”的效果因人而异,年轻人能延缓衰老,老年人能延年益寿,反正,全能。

然而你大概率收获的,只是皮肤灼伤,甚至会因为皮肤角质层的破坏而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其实说来,老年人易受此类忽悠倒也可以理解,泡脚跟泡澡能促进血液循环,本就深受养生党的喜爱,若能加上“黑科技”,那不就是泡脚Pro版么,所以它的心理接受成本很低。

更何况,泡出来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是肉眼可见的,大大增加了说服力。

放眼伪养生的赛道,科学包装+祖传秘方,几乎是百试百灵的套路了。

将普通制氢设备套上 “吸氢气可防癌治百病”的话术,就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

盗用NASA宇航员休眠舱概念,将桑拿房改装成太空舱造型,宣扬躺一觉就能修复DNA端粒。

量子概念出来时,从鞋袜内衣到床垫,全给挂上了量子拯救万物的噱头。

武汉甚至上演过“死鱼复活”的戏码,将奄奄一息的鱼泡入保健品药粉,鱼儿瞬间生龙活虎。

鱼都能起死回生,人有何不可?就这样,不少老人都纷纷掏钱,一场“魔术”变下来,骗子喜提好几十万。

最叫人欲哭无泪的是,很多老人明明有基础疾病需要正式就医,却会买一些“包治百病”的药物回来,结果当然是没有效果,还耽误了病情医治。

这波操作,说是谋财害命也不为过了。

不过,任何生意都讲求个各取所需。

老年人渴望“再活五百年”,骗子们渴望 “再骗五百块” ,这极限拉扯,简直是天选CP。

人一旦有了软肋,就很容易被拿捏,所以老话说得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类有个共识: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这定律用在不少老人身上,也毫不违和。

你以为Ta在乖乖刷手机,其实,Ta在疯狂卷KPI。

有人为了抢3毛钱的“打卡第一名”的红包,凌晨4点起床听课。

有人开启学霸模式,“专业知识点”的笔记攒了好几大本,说起经络穴位比医生还头头是道。

有人在群里晒出高额的年度养生账单,享受着众人的艳羡和点赞。

若是社区里有“专家课”,那更是不得了,不仅风雨无阻去听课,每个月还能莫名其妙领上百个鸡蛋回来。

有钱有闲,眼神清澈,韭菜界顶级物种。

今年2月,许多网友反映家中老人被拉入了名为“起武中国人”的微信群。

该平台通过直播、积分奖励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宣称每观看5分钟就能获得1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可兑换礼品。

冲着这些不值钱的礼品,不少老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买了很多三无垃圾,家中隔三岔五就会收到快递。

其贩卖的东西五花八门,离谱的价格令人咋舌。

6000多块钱的锅,上千一瓶的不知名葡萄酒、好几百的茶叶、两万多的玉床、不知道有啥用的养生屋……

跟价格相悖的,是恶劣的售后服务,退货维权更是困难重重。

别看这波操作坑到姥姥家了,但人家的热度沸腾,直播间动辄100多万人在线,商业大佬看了都得叫哥。

而类似的养生群,绝不在少数,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针对老年人的杀猪盘”,留言区全是子女们的控诉帖和求助帖。

那些动辄数百人的群里,各种“老师”“专家”连哄带骗地分享奇葩养生知识,以花式套路诱导老年人消费。

你跟他们讲道理,根本油盐不进,说多了,还会给你扣上个“不孝顺”的名。

不过,控诉归控诉,为何在这个问题上,老人们总是胳膊肘往外拐?这倒是个挺值得玩味的。

养生局的“消费陷阱”无数,中招的也并非全是无知的人。

老去,是一个让人难以直视的事情,当皱纹爬上眼角,当药盒摆满床头,这种低能感带给人的不仅是生理的衰老,还有心理的失重。

这不断下坠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慌不择道,而养生骗局,便是让老年人很难拒绝的那种。

“包治百病、返老还童"的药的确很荒诞,但它恰好填补了医学无法承诺的空白。

套路是一回事,但真心有被安慰到,是另一回事。

更令老年人上钩的,是一群干儿子干女儿的嘘寒问暖。

买菜做饭、情感陪聊、逢年过节的小礼品、随叫随到的小跑腿、小嘴比抹了蜜还甜的讨好话术……

相较于一年才见一两次的亲儿子亲闺女,这种情绪价值实在让人上瘾。

北京老龄协会曾做过一项调研:近七成购买天价养生产品的老人坦言“花钱买的是被捧着的滋味"。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子女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却常常引起反效果。

因为在有些老人的心里,骗子跟他们是一个阵营的,而你的反对,只会破坏了这种平衡。

正如南京某养生馆被查封时,老人们集体请愿:“你们抓走小刘,谁天天陪我说话?!”

这心甘情愿的受骗,与其说是糊涂,不如说是太过清醒。

针对老年人养生的杀猪盘,向来是个难解的题。

说穿了,这场围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欺骗,而是猎人和猎物之间的共谋。

我们大可以不痛不痒地说,子女一定要多加陪伴。

但这种正确的废话在真正的痛点面前,力道实在轻巧。

当医疗资源难以覆盖慢性病管理,当社区服务还停留在送米送油的初级阶段,当社会还在把老人当成“需要照顾的累赘”……

若体面地老去是一种奢侈品,那么,再低劣的骗局也会找到市场。

究竟为何,骗子比正规机构更懂老人的诉求?

只有克服了这些难题,所谓的养生骗局,才能真正破局。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