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成效等内容。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从六个方面介绍教育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今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展成效等内容。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从六个方面介绍教育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
一是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树典型。会同中央宣传部持续宣传选树“最美教师”等优秀教师典型;组织认定第三批和启动创建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会同中央主流媒体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在全国范围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
重涵养。会同中央党校对中小学书记校长进行全覆盖专题培训,专访各省分管教育负责同志和部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阐释教育家精神,组织专家团队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资源、发表理论文章;推动教师专业标准修订,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教师教育课程。
展风采。会同中央宣传部举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展示一线优秀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精神风貌;会同主流媒体开展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春节回家看老师”等活动;开设“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专栏;开展2025年教师风采“感人瞬间”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二是从严从实建设师德师风。
立章程。出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化师德师风全链条闭环管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涵养常态化、日常监管制度化、考核评价科学化、规范惩处严格化。
明规矩。针对一线教师制定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手册,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进行师德师风全覆盖培训,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建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各地各校健全师德教育、典型引领、教师准入、日常监管、考核评价、监督指导、举报核处、责任追究、权益保障、责任落实等10项机制,落实师德违规“零容忍”。
三是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探索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教育院校新布局,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培养层次新结构,适应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新体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新模式,适应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优化培养体系。今年首批“国优计划”毕业生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从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层次。中西部也迎来了近万名 “优师计划”首届毕业生。同时,专门出台政策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学历提升。
建强师范院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启动“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支持下,一批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办学层次实现跃升。
推进精准培训。会同财政部优化“国培计划”,重点开展思政、音体美劳、心理健康、科学教育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会同中科院、中国科协开展科学教师专项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全面完成;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赴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
强化数智赋能。启动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素养研修活动,举办“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建设了一批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
四是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强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技术技能导向,推进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全覆盖;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试点,探索教师培训学分和在职教育课程学分的互认机制;出台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印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完善县域调配机制。推动“特岗计划”升级,促进量质齐升;启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着力打造县域一体化教师发展团队;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平台,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下教师供需衔接。
实施系列支教计划。会同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优化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组团式”援疆、“三区”人才支持、中小学银龄讲学、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教学名师“西部行”等系列支教计划。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上线“中国教师”小程序,建成并持续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一平台两系统”基本架构。
五是巩固提升教师待遇保障。
保障工资待遇。持续巩固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成果;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加强乡村教师住房保障,首次构建“配租+配售”相结合的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体系。
提供惠师服务。首次在国家层面围绕医疗、交通、消费、旅游等出台尊师惠师政策,连续推出两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上线“AI教师心理陪伴”。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建立教育系统发文与教师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制度,开展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实施白名单管理,坚决遏制无关事务进校园。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及时澄清涉师不实举报,会同公安部严厉打击诋毁、污名教师等违法行为,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六是加快推进教师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搭建平台。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全球教师发展学院,在全国22个单位建立分院,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创办国际学术期刊,为教师提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全面汇聚资源。聚焦数字化与人工智能、STEM教育、职业教育等重点领域,统筹各方力量,汇聚建设一批教师发展优质资源,研发一批具有国际适用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
坚持双向联动。重点面向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南方国家及地区,开展教育管理者及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支持国内教师赴外访学研修、援外教学、学术交流,发出中国教师教育声音,传播中国教师教育经验。
来源:泰山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