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竹竿舞的韵律中感受团结奋进力量,在绣球制作中触摸民族文化脉络,智能机器人对歌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民俗焕发时代光彩……连日来,南宁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开展山歌传唱、非遗体验、民族体育竞技等特色活动迎接广西三月三的到来,将民族团结教育浸润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绿城校
在竹竿舞的韵律中感受团结奋进力量,在绣球制作中触摸民族文化脉络,智能机器人对歌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民俗焕发时代光彩……连日来,南宁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开展山歌传唱、非遗体验、民族体育竞技等特色活动迎接广西三月三的到来,将民族团结教育浸润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绿城校园里成为“歌的海洋”“舞的浪潮”,师生们在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
载歌载舞 中华民族一家亲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各族师生唱起山歌、跳起舞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滨湖校区的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朗诵经典篇目《壮美广西欢迎您》。记者黄维业 摄
2025年青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滨湖路小学“石榴花开三月三 籽籽同心向未来”活动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滨湖校区举行。操场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抛绣球、板鞋竞速等活动,感受民族体育的独特趣味;舞蹈室外,与机器人对战围棋、五子棋,解密鲁班锁、数独,各类智力游戏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民族文化长廊上,中草药香囊制作、皮影制作与展示、民族服饰剪纸、蜡染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非遗技艺正在展示。舞台上,少先队员们身着各民族服饰,跳起代表和睦吉祥的舞蹈,唱起动听嘹亮的山歌,歌颂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南宁市龙腾路小学的同学们在跳竹竿舞。记者宋延康 摄
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系统2025年庆祝广西三月三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龙腾路小学举行。“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台上台下师生唱起《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经典曲目,传递民族情谊。全校师生共跳民族舞蹈,欢快整齐的舞步展现出民族团结的蓬勃力量。嘉宾与师生家长共跳竹竿舞,大家在竹竿开合间,踏出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南宁市五象小学学生用歌舞“迎客”。(学校供图)
南宁市五象小学举行以“五美少年乐成长 多彩民俗沁童心”为主题的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小广场上,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版画、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象灯,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集会活动在书画节艺术作品走秀中拉开序幕,孩子们自信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佳作。随后,抛绣球和竹竿舞等民族运动项目轮番上演,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当“嘹啰迎客歌”的歌声响起,全校师生齐声合唱,悠扬的旋律在校园上空回荡。
南宁市江南区新屋小学同学们以歌舞传递民族团结情谊。(谢滨璠 摄)
南宁市江南区新屋小学举行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第十六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民族手工艺展、壮乡美食义卖等形式,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传递民族团结情谊。诗歌朗诵、舞蹈、快板……舞台上的每一句深情朗诵、每一个灵动舞姿以及每一段悠扬歌声都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
南宁市罗贤路小学举办“歌海情浓三月三,民族团结心连心”系列活动。学生及教师代表身着民族服饰在校门口以敬茶、跳竹竿舞的方式迎接来宾。在各班教室,展出了蜡笔画、剪纸、马勺装饰画等艺术作品。此外,广西三月三特色美食展、民族文艺合唱等活动深化了民族团结教育,激发师生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
AI赋能 传统融入科技范
智能机器人与师生对唱山歌、共跳民族舞蹈,部分学校将AI技术引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交融,让今年的广西三月三更有科技范。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学生与身穿民族服饰的阿尔法机器人共舞。(左春燕 摄)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将智能与民俗传统巧妙融合,为师生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盛宴。清晨,校门口传来悠扬的山歌旋律,身穿民族服饰的阿尔法机器人随着音乐摆动身躯,与入校的孩子们对唱山歌、共跳民族舞,瞬间点燃了校园的节日氛围。在传统与科技碰撞的民俗课堂上,铜鼓纹路烙进了芯片,也让民族文化的种子随着齿轮转动播撒进童心。“智能+民俗”的创新形式,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看见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南宁市邕宁区龙岗北小学开展千人歌圩节活动。活动在《跟我说壮语》《多谢了》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序幕。师生们手拉手高声齐唱,以盛大、热闹的场面展现广西人民热情好客的姿态。“宾果”机器人也出现在现场,与全校师生齐跳千人“团结舞”,稳健的步伐、昂扬的姿态、整齐的掌声寄托了美好祝愿与期许。
南宁市衡阳西路第一幼儿园举办“智趣三月三,书香伴成长”主题活动。情景剧表演《多彩三月三》让人们通过AI了解更多广西三月三的知识;各班级开展的画彩蛋、制作手工绣球、扎染、制作五色糯米饭、美食分享等特色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南宁市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幼儿对唱嘹啰山歌。记者 黄运明 摄
南宁市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开展“AI智慧润童心 科技传承筑梦行”2025年“三月三”主题文化活动,引入智能机器人表演舞蹈,孩子们模仿机械舞步一起舞动。穿着民族盛装的孩子们兴奋地与智能机器人对唱山歌,现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南宁市邕宁区永乐小学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板鞋竞速。记者黄红锦 摄
南宁市邕宁区永乐小学开展2025年庆祝广西三月三民族体育运动会暨校园科技艺术节活动。现场,智能机器人与学生互动,并以灵动的舞姿与大家展开人机对话;掌中火焰等科学小实验则让台下学生惊呼不断。
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师生来到美丽南方北斗基地开展“与北斗筑梦星辰赏非遗韵庆三月三”暨2025年春季学期研学活动。在唱山歌环节,欢乐歌声传递着民歌艺术魅力;“集百米、纳百福”环节,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米倒入福篓,寓意五谷丰登;跳竹竿舞、抛绣球时,大家分组协作,配合默契。学生们还拼接模型,放飞探索宇宙的梦想。
南宁市三美学校学生使用3D打印笔创作,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学校供图)
沉浸体验 文化浸润育新苗
“三月三”,赶歌圩。师生沉浸于广西三月三的欢乐氛围中,激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陶冶情操,在内心种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青环校区“哪吒”与“敖丙”人偶助阵校园赶歌圩。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六大校区开展了2025年广西三月三赶歌圩活动。在山歌对唱环节,来自6个校区的小刘三姐与小阿牛哥们展开了激烈的擂台赛。孩子们唱响悠扬的山歌,用歌声传递情感,展现了广西少年儿童的活力。民主校区邀请了来自越南与老挝的留学生参与活动。她们身着各自国家的传统服饰,不仅用双语向全体师生致以节日的问候,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各自国家的特色舞蹈。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展民族特色文艺展演,学生表演竖笛合奏《山歌好比春江水》。记者叶子榕 摄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举行以“弘扬民族文化,共庆多彩三月三”为主题的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学校“三月三”民族歌舞展示。舞台上,《相亲相爱》《三月三的小达妮》等歌舞节目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跳蚤市场,五彩斑斓的壮锦、精致小巧的绣球、独具匠心的竹编……学生们将自己精心制作或收集的手工艺品、非遗作品等进行展示和交易,并积极介绍物品背后的文化含义。
南宁市兴宁区玉蟾路小学举行“牵起民族情,欢庆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在表演环节,彩带龙舞动活力,民族服装走秀尽显服饰之美,深情合唱动人心弦。在美食区,同学们品尝五色糯米饭等特色美食;在手工区,大家制作绣球等手工艺品;在文化体验区,学生沉浸式了解民族文化。板鞋竞速、竹竿舞等民族运动项目妙趣横生,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南宁市百灵路初级中学联合南宁市良庆区大沙田街道锦绣社区开展了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身着民族服饰的同学们和社区居民和着音乐节拍,一起唱山歌、跳竹竿舞、滚铁环、制作手工艾草槌、品尝五色糯米饭等特色美食。现场师生、居民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
南宁市融晟小学开展“福满壮乡三月三 共筑民族同心圆”主题活动。全校师生通过民歌竞唱、跳竹竿舞、抛绣球、五色糯米饭制作等民俗体验,沉浸式感受“三月三”魅力。
南宁市荣和实验学校举行了民俗体验活动,师生们身着民族盛装,在美术展、美食坊、歌舞表演中尽情体验多彩民族文化。尤克里里演奏与民族歌曲相映成趣,全校师生共同起舞,舞出“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在簸箕宴分享环节,师生在美食与故事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温暖。
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教育集团林里桥园区巧娃“好声音”文艺队表演歌舞。(李鹏汉 摄)
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教育集团林里桥园区开展了以“童心飞扬壮韵浓,八桂巧娃乐翻天”为主题的广西三月三民俗体验活动。幼儿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化身“小阿哥”“小阿妹”,用天真童言重现“对歌智斗”经典片段;巧师舞蹈队带来的舞蹈《鼓动春芽》舞动出壮美广西的桂韵浓情。
南宁市第四幼儿园教育集团柳沙园区开展“欢乐三月三 浓浓壮乡情”沉浸式民俗体验活动。幼儿们在竹竿的开合和击打声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精彩的山歌对唱、蚂𧊅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现场还设置了民俗游戏一条街,孩子们在这里体验了染彩蛋、编壮锦、制作银饰等传统民俗活动。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教育集团学生缝制绣球。 (学校供图)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教育集团两校区以“歌咏民族情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文艺汇演现场,凤翔校区学生合唱团用嘹亮的歌声、轻盈的舞姿演绎歌曲《上春山》;广西青年歌手艾米通过互动式教学,带领学生学唱壮语歌曲、体验山歌对唱。当天,各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主题班会,五色糯米饭制作、绣球缝制、民族服饰舞蹈秀等体验项目同步开展。
南宁市星湖小学学生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记者黄红锦 摄
南宁市星湖小学开展2025年庆祝广西三月三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热情洋溢的《壮族敬酒歌》、哈尼族童谣与壮族民歌创意融合的《其多列·阿里里》、山歌对唱《壮歌声声啊嘞嘞》、“星星湖”舞蹈队带来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全体师生民族歌曲大联唱,《壮家迎客歌》《大地飞歌》等旋律响彻校园……非遗技艺、民族歌舞、民俗礼仪融入校园生活,民族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形式多样 民族文化显魅力
南宁市良庆区琼林学校初中部开展多项特色课程,将民族元素融入学科教学,让传统文化浸润课堂:美术课上,学生以环保材料创意再现铜鼓纹样,在手工实践中感受图腾魅力;音乐课堂化身山歌舞台,师生身着民族服饰,舞步在竹竿间跃动;劳动教育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制作五色糯米饭,从植物染色到蒸制技巧,解锁舌尖上的传统风味。
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举行以“泓爱传承民族韵,团结共筑强国梦”为主题的广西三月三庆祝活动。学生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以灵动的舞姿演绎《到壮乡》;“泓爱少年”化身“民族文化使者”,自信展示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全校师生与家长共跳《广西尼的呀》,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南宁市邕宁区第四小学同学们在抖空竹。记者黄运明 摄
南宁市邕宁区第四小学开展“三月三”民俗节庆活动。师生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靓丽的舞姿赢得观众阵阵喝彩;高脚马、背篓绣球、竹竿舞、抖空竹等民族运动项目让师生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南宁市西大君武小学开展“三月三”主题活动。全体师生共同演绎开场舞《爱我中华》,千人同舞,场面震撼。校合唱团、舞蹈队、各学科教师、各年级学生分别带来精彩节目,用歌声与舞步勾勒出民族团结、和谐美好的景象。家长代表与孩子携手呈现的《多彩锦绣》民族服装秀,展示八桂大地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
南宁市兴宁区平云路小学举行以“壮韵欢歌三月三 籽籽同心绽童颜”为主题的“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暨读书节活动。师生通过体验打油茶、制作五色糯米饭等民俗活动,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读书活动以“共话经典”“我从书中来”的形式开展,师生共享阅读时光。
南宁市高新小学西校区开展了主题为“童心传壮韵 欢乐三月三”的活动。开幕式上,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知识竞猜轮番上演,让师生们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在随后开展的民族文化交流学习活动和学科融合活动中,手工制作、美食分享等丰富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民俗文化。
南宁市翡翠园学校学生跳起竹竿舞。记者叶子榕 摄
南宁市翡翠园学校举行“‘石榴花’开三月三·壮苗行动乐义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红领巾壮苗行动”义卖活动。活动从介绍广西三月三文化内涵、习俗风情到展示绚烂的民族服饰文化再到师生共跳绣球舞、铜鼓舞、竹竿舞等民俗舞蹈,情景剧《童心织梦源起锦绣壮乡》、演唱节目《广西尼的呀》《绣球飞舞 情满魅力广西》依次登场;义卖活动中,学生或制作、展示、义卖传统手工艺品,或体验板鞋竞速、抛绣球等民族运动项目;各班教室里,学生分享和品尝五色糯米饭等美食。精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赓续文脉 非遗技艺传薪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我市部分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师生在非遗剪纸、漆扇等各类体验项目中快乐学习,感受非遗之美。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五象校区举行了“三月三”主题活动。全校师生通过歌舞、乐器和服饰展示、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壮锦的经纬、体验抛绣球的欢乐、感受竹竿舞的灵动,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南宁市秀厢东段小学组织学生制作“苗族银饰”和壮锦手工包。高年级学生将一张张锡纸剪裁、折叠、塑形,制作出一件件形态各异的“苗族银饰”,独特的创意展现出对苗族银饰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低年级学生学习裁剪、拼接布料,将一块块带有壮族纹样的布料巧妙地组合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壮锦手工包。
南宁市秀安路小学礼堂内歌声悠扬。记者黄运明 摄
南宁市秀安路小学邀请广西山歌学会副秘书长、“广西山歌王中王”称号获得者蒋成走进课堂,开展山歌进校园传习活动。蒋成以壮族服饰亮相,教学生们唱山歌,还介绍了广西山歌的历史、常见的韵脚等,以声传情、以教带学。悠扬歌声在礼堂回荡,播撒下非遗传承的星星火种。
南宁市良庆区海晖路小学以“海韵欢歌扬非遗,晖光携手绘团结”为主题开展系列民族文化活动。学校融合铜鼓纹饰、风雨桥模型、独弦琴展演等非遗元素,打造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主题展区。非遗传统市集里,非遗拓印、漆扇制作、扎染体验等手工艺尽显匠心之美;踢毽子、投壶、跳竹竿舞等传统竞技活动吸引众多孩子参与。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沛友路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香囊。记者黄红锦 摄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沛友路幼儿园开展“桂风壮乡韵 壮美三月三”主题研学活动。香囊制作区弥漫着中草药的清香;投壶竞技中,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瞄准壶口,掷箭入壶;孩子们手持白色扇面,制作非遗漆扇;还有瓦当拓印、非遗剪纸、木射、抛绣球……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搭起体验非遗的桥梁,在实践中传承。
南宁市朝阳路小学开展“朝阳处处歌如海 石榴花开筑梦行”主题活动。开幕式上,师生穿民族服装走秀展风采,齐声合唱民族歌曲。“慧心家长”民俗课堂上,孩子们制作非遗漆扇、画风筝、绘铜鼓,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南宁市兴宁区虎邱小学同学们在制作香囊。 (黄银艳 摄)
南宁市兴宁区虎邱小学举行2025年广西三月三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校园里设置了民俗体验和民族文化游园活动,展示了制作精美的棕编、传统的香囊、扎染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吸引同学们驻足欣赏、体验制作。跳竹竿舞、踩高跷、踢毽子等项目,则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特之处。
跃动团结 民族体育扬自信
板鞋竞速展现协作精神,绣球高抛划出同心轨迹,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团结拼搏的精神在竞技中薪火相传。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民俗运动会上,学生在体验“赶小猪”项目。(学校供图)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身穿民族服饰,踩着竹竿舞的节奏,共同拉开了活动的序幕。田径场上,全校师生载歌载舞,用悠扬的歌声和跃动的脚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篇章。在民俗运动会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抛绣球、滚铁环、拔河、“赶小猪”等体育项目,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南宁市秀田小学“三月三”民族体育运动会如约而至。踢毽子比赛中,毽子在学生脚尖上下翻飞;背篓绣球比赛中,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精准地落入背篓中;踩高跷比赛中,选手们双脚踩着高跷,实现对自我的一次超越;三人板鞋竞速则展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与团结精神。
南宁市北际路小学学生表演舞蹈。(学校供图)
南宁市北际路小学学生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滚铁环。记者宋延康 摄
南宁市北际路小学开展以“八桂嘉年华 共筑民族情”为主题的欢庆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背篓绣球、三人板鞋竞速、高杆绣球、滚铁环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成为赛场亮点。各班运动员身穿民族服饰,在赛场上奋勇争先,展现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南宁市东葛路幼儿园开展“欢乐三月三,童趣满香园”系列活动。幼儿们穿着特色民族服装和家长一起跳竹竿舞。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抛绣球、抢花炮、投壶、敲铜鼓、踩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南宁市邕宁区第一小学同学们跳起钱鞭舞。记者 黄红锦 摄
南宁市邕宁区第一小学开展“三月三”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作为“花婆文化”传承基地,同学们跳起钱鞭舞,展现传承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同学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唱山歌,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南宁市邕宁区康岭路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记者黄红锦 摄
南宁市邕宁区康岭路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三月三,共筑民族情”活动。竹竿敲击声中,学生们欢乐起舞;全体师生共同高歌《什么结籽高又高》,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现场还进行了三人板鞋竞速、跳皮筋、滚铁环、抛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开展以“石榴花开三月三 同心共筑民族情”为主题的精彩活动。绣球飞舞环节,高高抛起的绣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竹竿律动环节,同学们配合默契,随着节奏轻盈起舞;彩笔绘画环节,绘画能手们用彩色粉笔在地面上尽情挥洒创意。
南宁市第一幼儿园东葛分园开展“嗨玩三月三 亲子向前冲”亲子趣味运动会。赛场上,家长与孩子共持迷你扁担运送五彩藤球,步伐稳健;亲子合力推动铜鼓绕过障碍,趣味十足;家长与孩子手牵手,在竹竿开合间默契跳跃……呐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南宁市安宁路小学举行“大地飞歌声飞扬 民族体艺代代传”阳光体育文化艺术节。亲子拔河赛场,加油声响彻春日晴空;抛绣球比赛区,银球划出彩虹弧线;竹竿舞方阵里,师生们踩着节奏起跳落下,配合默契。亲子抬小猪、板鞋竞速等趣味项目同样精彩纷呈,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