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擘。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了诗意与传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擘。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了诗意与传奇。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著名文学家,弟弟苏辙亦是文坛大家。在家庭的熏陶下,苏轼自幼勤奋好学,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嘉祐二年,苏轼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主考官欧阳修对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苏轼自此声名远扬,年少的他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踏上了仕途。
苏轼(1037~1101,享年65 岁),一生贯穿北宋中期,其命运呈现出 “少年得志 — 中年蹉跌 — 晚年超脱” 的轨迹。
1~20 岁:蜀地成长,奠定底色(1037~1056)
幼年启蒙:
生于四川眉山,父亲苏洵 “二十七始发愤”,以非应试方式教导他博览群书,母亲程夫人授《范滂传》,埋下 “以天下为己任” 的种子。
崭露头角:
19 岁娶王弗,20 岁(虚岁 21)与弟苏辙随父出川赴京,次年同科进士及第,主考官欧阳修预言 “此人当出人头地”。
21~44 岁:仕途初起,因言获罪(1057—1080)
地方历练与反对新法(21—42 岁):
25 岁:中制科考试第三等(北宋最高等级),授凤翔府判官,开始地方政务。
36 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激进举措,自请外任,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38 岁)、徐州知州(40 岁)。在徐州抗洪,率军民筑堤,百姓称 “苏堤”。
乌台诗案(43—44 岁):
43 岁任湖州知州,因诗文被指 “谤讪朝廷”,下狱 103 天,险遭处死。44 岁出狱,贬黄州团练副使,无实权,开启 “东坡居士” 身份。
45~58 岁:黄州涅槃,起伏朝堂(1081—1094)
黄州时期:逆境中的超脱(45—48 岁):
垦荒东坡,筑 “雪堂”,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出 “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哲学观,文风从激愤转向超然。47 岁作《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为精神标志。
短暂回朝与再度外任(49—58 岁):
49 岁宋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被召回京,历任翰林学士(50 岁)、礼部尚书(52 岁)。
54 岁因不满旧党全盘否定新法,自请外任杭州,主持疏浚西湖,筑 “苏堤”。
58 岁新党复起,以 “讥斥先朝” 罪贬惠州,途中丧妻(王闰之),开始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岭南生活。
59~65 岁:天涯流放,文化播种(1095—1101)
惠州贬谪(59—62 岁):
推广先进农具,捐建 “育儿会” 杜绝溺婴,作《惠州一绝》展现苦中作乐。61 岁再贬儋州(今海南),时称 “南荒”。
儋州绝境(62—64 岁):
以 “九死南荒吾不恨” 的豁达办学授徒,培养海南首位进士符确,将中原文化传入孤岛。
北归与逝世(65 岁):
65 岁遇赦北归,病逝于常州,临终前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来源:静墨守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