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三月,古人称之为“桃月”“蚕月”,此时桃李花开,桑蚕始育,万物蓬勃。三月初一作为三月的开端,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白居易曾吟“人间三月春风暖,花发池塘草满川”,描绘了这一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
农历三月,古人称之为“桃月”“蚕月”,此时桃李花开,桑蚕始育,万物蓬勃。三月初一作为三月的开端,更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白居易曾吟“人间三月春风暖,花发池塘草满川”,描绘了这一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民俗中,三月初一不仅是农事的重要节点,更与祭祀、饮食、禁忌等传统紧密相连,为人们开启了充满希望的春日序章。那么这天有啥讲究呢?今日农历三月初一,别忘了“做一事,忌二样,三要吃”,步履从容启新章。
做一事:祭嫘祖,祈蚕桑
三月初一,是祭祀蚕神嫘祖的日子。《礼记》载:“三月之朝,入蚕于室。”嫘祖作为黄帝之妻,相传教民养蚕缫丝,被尊为“先蚕”。
古时,帝王后妃会亲临桑田采桑,百姓亦备祭品供奉,祈求蚕事顺遂、衣帛丰足。如今虽无大规模祭祀,但这一传统提醒我们:春蚕吐丝织锦绣,万物生长需勤谨。我们在这一天,不妨整理衣橱,珍惜每一缕丝线,感恩自然馈赠。
忌二样:守春规,避凶兆
忌动土动工
农谚云“三月动土,伤地脉,损收成”。三月正值播种时节,此时动土易扰地气,不利作物生长。古人敬畏自然,选择吉日开工,今人虽不必拘泥,但可借此时机规划庭院,为家中添绿植,顺应天时。
忌争吵动怒
春属木,与肝相应,情绪波动易伤肝气。老话讲“三月忌口舌,和气生财”,此时宜保持心平气和,如王维诗中所言“春日静坐观云起,心随流水共悠然”。可备清茶一盏,读诗静心,调和情志。
三要吃:食春味,养身心
荠菜花煮蛋
江南有谚“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花开于早春,鲜绿可人,与鸡蛋同煮,寓意“清目明心,驱邪避灾”。食时可佐以姜枣,暖胃补气,正合三月温差大的气候。
做法:鸡蛋洗净,把荠菜冲洗干净,放入到锅中,然后放入准备好的鸡蛋,加入少许的盐,把它煮熟透,敲碎鸡蛋壳,再浸泡15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菠菜豆腐汤
菠菜嫩绿如翡翠,豆腐洁白似玉,二者相合,暗喻“天地灵气聚”。此外菠菜含铁养肝,豆腐补中益气,清淡鲜美,最宜春日。
做法:菠菜焯水备用,豆腐清洗干净,同样焯水这样可以去掉豆腥味,锅中放入植物油来点姜片,放入高汤,加入清水,放入豆腐炖煮熟透,放入盐和胡椒粉,再来点菠菜,放入一点鸡粉就可以出锅了。
五彩糯米饭
取枫叶、黄花等草木汁染糯米,蒸成黑、红、黄、白、紫五色,象征“五谷丰登”。《诗经》有云“黍稷稻粱,民之攸藏”,糯米饭黏软香甜,饱含对丰收的祈愿。
做法:选择好草木汁液,兑入清水,接着放入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之后,放入到蒸笼中把它蒸熟就可以开吃了。
三月初一的习俗,看似琐碎,实则暗藏智慧。动土之忌,提醒我们敬畏自然;食养之俗,教人顺应时节。正如陆游诗中所悟:“春耕夏耘皆有时,人生行步亦从容。”今日,不妨以一碗荠菜鸡蛋敬祖先,以一盘五色糯米饭庆丰年,以静坐读诗的心境迎未来。步履从容,方能在春潮涌动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新章。
来源:茶人小谈